段云洪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云南 蒙自 661199)
红河州核桃自然分布十分广泛,所辖13个县市均有分布,全州132个乡镇有83个有核桃分布,占乡镇总数的62.9%,水平分布于22°26′~24°45′N,101°47′~104°16′E,垂直分布于海拔700(屏边和平)~2 360 m(泸西三塘),基本遍及全州。在自然分布中又以红河以北的泸西、弥勒、开远等7个县市最为集中,构成红河核桃主要商品生产区域。红河核桃的广泛分布为核桃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红河核桃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从现存的核桃老树及访问调查推算,核桃栽培历史最低也在500年以上。纵观历史,红河核桃的发展大体分为2个阶段,一是从有核桃分布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农耕自由发展史,以实生繁殖为主的零星种植和扩散奠定了产业的发展和分布区域,也是种质资源富集和分化的重要时期。二是以政府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时期,主要有3个发展高潮:(1)70年代的新疆核桃实生大引种,此次核桃引种在红河州大部分县市展开,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核桃园,是规模化生产的初始时期;(2)1995—2000年以无性系引种为主的产业发展,在云南省大力发展干果基地的背景下而展开,从根本上颠覆了核桃的种植模式,实现从零星种植到规模栽培、从有性繁殖到无性栽培的转变,可以说是红河核桃产业发展的一次革命,此时期也是外地良种大量汇集的时期,云南省绝大部分优良品种及新培育的良种基本都得到引种;(3)2007—2015年快速发展时期,在云南省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背景下红河州首次以州委州政府名义提出《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真正把核桃作为红河州的一个产业进行发展。在此时期内,通过整合省州及相关县市的项目、资金、技术力量和多年的科技成果,全方位进入产业培植,其发展力度是空前的。
1.2.1大量核桃遗传资源聚集
经过几百年人工选择和有性繁殖栽培,红河核桃形成了适应复杂环境的遗传群体,如倒春寒频繁地区群体、高雨量地区分布群体以及最适宜地区群体,其中又蕴藏着许多性状各异的单株,如铁核桃、夹绵核桃、泡核桃,白仁核桃、黄白仁核桃及紫仁核桃,还有特早熟核桃和晚熟核桃、长柄核桃、短柄核桃以及核壳刻纹深浅不等的核桃等。在多次本地核桃调查选优中,累计得到几百个样品,其中申报成品种12个,优树56株。在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90年代,科研部门及生产单位进行了大量引种栽培,累计引种的品种数量达六七十个,仅红河州林科所就引种34个,其中包涵了核桃种群、铁核桃种群及美国山核桃等国内一大批优良品种,这些优良品种的聚积为下一步的核桃栽培区划提供了资源选择空间,又为核桃品种改良提供了广阔的遗传基础。
1.2.2 科研成果成功应用推广,规模栽植初见成效
80年代中期,山区扶贫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州林科所首先进入山区进行漾濞核桃引种试验。90年代中期进入核桃产业发展高潮阶段,各县市林科所等研究部门,针对本地区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相关试验,《核桃高枝换接技术》《核桃丰产栽培》《核桃引种试验研究》《本地良种选择》等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累计获得省州成果奖6项,这些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推广,特别是核桃高枝换接、地膜覆盖节水造林等技术,造林成活率显著增高,造林质量明显提高。一部分低效林分得到有效改造。传统的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良种化发展,传统的栽在地、天在管、人在收的粗放管理方式向施肥、林粮间种的集约经营模式转变,间种模式出现了核桃—烤烟、核桃—辣椒、核桃—魔芋、核桃—豆类、核桃—包谷等多种经营方式。石屏砚瓦山、清水塘、建水坡头、泸西所得村、白塘水库等规模化、标准化核桃试验示范基地相继建成并取得成效。据2017年核桃产业核查:全州6.7 hm2以上规模经营面积30 338.99 hm2,占全州核桃面积的60.64%,其中200 hm2以上的核桃园有21个,66.67~200 hm2有55个,33.33~66.67 hm2有28个,20~33.33 hm2有20个。
1.2.3核桃面积大幅度增加,产量快速提升
90年代以前红河核桃以不足百亩的速度发展,但90年代以后发展速度很快,2005年核桃保存面积13 333.33 hm2,特别是2008年发展提速,截至2017年红河州核桃保存面积50 031.32 hm2,其中核桃面积49 241.99 hm2,占总面积的98.42%,薄壳山核桃791.98 hm2,占1.58%,结实面积7 999.33 hm2,占15.99%,未结实面积42 031.99 hm2,占84.01%。结实面积中,初果期面积5 159.33 hm2,占64.50%,盛果期面积2 840 hm2,占35.5%。干果总产量为5 369.97 t,总产值为10 407.82万元(表1)。
表1 红河州核桃面积和产量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walnut area and yield in Honghe Prefecture
红河州地处滇南低纬高原季风活动区域,在大气环流与复杂的地形条件影响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气候条件下,一个品种是很难打天下,红河州又是一个核桃新发展区,虽然核桃分布广,遗传资源丰富,但没有形成栽培品种或品种栽培区。在无良种贮备,栽培技术尚不成熟时,大规模组织产业发展,必然会因不分气候类型,不分核桃品种特性,见苗就栽,盲目大量引种发展,最终导致失败、产量不高或品质下降。最为明显的是90年代大规模引种的漾濞核桃,当时监管不到位,种苗市场极为混乱,引种造林46 000 hm2,2007年仅保存2 000 hm2,保存的多数还是铁核桃和夹绵核桃。2007年以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了种苗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核桃种苗管理办法,铁核桃与泡核桃苗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但夹绵核桃及泡核桃的比例仍然较高,不分气候、不分品种的产业发展方式仍大量存在。
长期以来,核桃的发展不被农户重视,栽在地,天在管,人在收,管理十分粗放。据调查,30年的漾濞核桃丰年最高株产20~30 kg,一般为10 kg左右。大小年十分明显,一般2~3年有一次大年,有的高达4年才有一次大年,这种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阻碍核桃产业发展。
红河核桃的研究尽管先于规模化生产,但是一些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特别是90年代已有核桃地膜覆盖造林、漾濞核桃区域性初期试验、泸西县核桃优树调查等成果,但没有得到很好推广,2007年以后才被广泛运用于生产。此时规模化产业发展已启动,科研部门又忙于制约产业发展的良种选育上,很少进行丰产技术研究,特别是丰产树形培育、施肥、浇灌等配套技术研究。目前丰产栽培技术多引用外地经验,但红河州核桃发展地域集中在山区,土壤肥力变化大,气候多样,引进技术难推广成本地丰产经营措施。
红河州地处滇南低纬高原季风活动区域,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同一区域海拔高度、坡向不同,气温、降雨量、光照等条件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相近海拔,气温、降雨量、光照等也有很大差异,很有必要进行品种的区划。经过多年的引种发展、本地良种选择、区域试验、云南省核桃区划调查及核桃遗传编目调查等项目的实施,多数引进品种(漾濞泡核桃、三台核桃、细香核桃、华宁大白壳核桃等)及本地品种(红河1号、红河2号、紫金核桃等)的适生区域已经确定,区划条件已经成熟。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根据各县市气候因子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尽快完成红河州核桃品种栽培区划,科学合理制定产业发展区域布局。
目前,核桃大部分进入初果期,鉴别品质优劣不再困难,良种改造工作也在泸西、建水等县开展并取得成效。当下要紧紧抓住中央及省级森林抚育、提质增效等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广已成熟的核桃高枝换接技术,加快品质不好、产量不高植株的改造,分区调整栽培品种结构,纠正核桃种植中出现的选地、选品种失误等重大问题,达到稳步推进种植实现高产、优质、低风险、高效益发展目标。在品种改良过程中,要注重本地核桃品种选用,如红河1号、红河2号等,着力打造红河品牌。
核桃单株产量低和大小年明显一直是困扰种植户的难题,全国各核桃主产区进行了很多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都是一些定性的条款,推广起来很难把握。近年来核桃专用肥的出现给种植户带来了希望,但成本较高,广大种植户难以承担。测土配方施肥在果树上运用普遍,尽快开展“核桃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针对某一核桃园或一定区域核桃栽培区试验提出精准施肥、高效施肥方案,是解决广大种植户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足量原料的重要保障措施。此外,还要进一步研究采果、脱粒、烘烤、加工、新品种培育等,为核桃产业持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贮备。
充分利用现有的省州县3级科技推广网络,抓好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理顺推广关系,加大基层产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抓好核桃产业重点技术运用,切实加强核桃产业良种推广、筑埂保土、自然集水、合理间种、树盘覆盖、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控、成熟采收、无烟烘烤等新型实用技术推广,培养当地一大批科技能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