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进烜,余昌元,申瀚文,王 勇,蔡文婧,杨国伟,杨 东,华朝朗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研究监测中心,云南 昆明 650051)
自然保护地是世界各国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划定并实施管理的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2]。全国已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石漠)公园、水利风景区、矿山公园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已涵盖除海洋和荒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3]。然而,在现有的保护地体系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空间交叉重叠、土地权属不清、保护力度不一等现象。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明确提出为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地设置不尽科学、规划不尽合理、体系不够完善、空间重叠、地域交叉、边界不清、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3],将符合条件的优先整合设立为国家公园,其它各类自然地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及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进行整合,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已建立11类型373处自然保护地[4],保护对象涵盖了各类重要生态系统类型,为保护云南生物多样性做出了重大贡献[2],但同样存在全国保护地建设发展中的空间重叠、地域交叉等共性问题[5]。云南省按照国家布署和结合云南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实际,2020年3月开始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在丽江市宁蒗县境内,设立有两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地,但保护地之间存在着面积重叠、规划不合理、管理交叉等现象。调查清楚宁蒗县自然保护地的具体现状和县域生态资源禀赋,根据国家和云南省关于《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现有保护地整合优化和新建森林自然公园,对最终实现构建云南省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促进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宁蒗县境内目前建立有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景区2处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地批复面积累计18 453 hm2,重叠面积8 133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620 500 hm2)的2.97%。
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宁蒗县永宁镇落水村境内,东邻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3′36″~100°54′20″,北纬27°36′57″~27°47′02″。保护区总面积为8 133.0 hm2,其中:湖周陆地5 535.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8.0%;湖面2 598.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0%。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景区的面积为10 320 hm2。
收集整理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景区的申报材料、总体规划和综合科学考察的相关材料图件;收集宁蒗县生态红线、森林资源相关矢量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保护地空间重叠、空缺分析,结合生态红线和资源禀赋划定保护地新建区域。
宁蒗县现有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景区2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8 453 hm2,自然保护地重叠面积8 133 hm2,占宁蒗县保护地面积的44.1%。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全部重叠在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景区内,去除重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6%。
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结合生态保护价值评估和保护地空缺分析结果,宁蒗县空缺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
1)天然植被、天然湿地和高山岩祼地区域。主要分布在拉拍乡和永宁乡境北部区域,永宁乡、翠玉乡和拉伯乡交界的高海拔区域,面积约70 000 hm2。
2)高山亚高山岩裸地。主要分布在宁蒗县中西部翠玉乡、金棉乡、宁利乡和红桥镇交界的高海拔区域,面积约25 000 hm2。
3)金沙江干热河谷陡峭生态敏感脆弱区域。处于宁蒗县西部的金棉乡和西川乡境内高海拔区域,面积约25 000 hm2。
1)城镇建成区
通过和宁蒗县国土三调对接,宁蒗县泸沽湖景区内存在永宁镇建成区。
2)耕地
宁蒗县现有自然保护地内共有耕地面积2 658 hm2(含永久基本农田),占保护地面积的6.8%。其中:泸沽湖保护区内有耕地面积1 822 hm2、泸沽湖景区内有463 hm2。
3)集体人工商品林和其他人工林
宁蒗县保护地内有集体人工林面积149.80 hm2,占保护地面积的0.01%。其中:泸沽湖保护区有集体人工商品林面积68.69 hm2、泸沽湖景区内集体人工商品林面积81.11 hm2。根据自然保护区内林木禁止采伐的有关规定,目前已经成熟的人工林不能采伐利用,因此矛盾问题突出。
4)村庄和居民
宁蒗县自然保护地内村庄、原住居民较多。据统计,保护地内的农村宅基地面积为204.33 hm2,占保护地面积的0.01%;保护地内村寨多且分散,仅泸沽湖保护区内就有2 957人居住。保护地内人为活动频繁,影响保护地管理有效性。
5)建筑设施
通过对泸沽湖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调查,结合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分析评估,现有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无自然保护区设立之前就存在的合法水利水电等设施;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重要人文景观为合法建筑。
6)环保督察问题与整改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中央境保督察“回头看”及高原湖泊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共有4个,其中中央环保督察反馈2个,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2个,均已整改完成。
“绿盾2016—2019”专项行动在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问题点,保护区管护局需核查的人类活动卫星遥感点位有250个,分10类(采石场、道路、非人类活动点、工矿用地、交通设施、居民点、旅游设施、能源设施、农业用地、其他人工设施),均已到现地进行全面梳理核查,查找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核查总点数250个,其中无需整改224个,整改完成26个。
3.1.1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区数量
宁蒗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保护区数量有2个,即省级保护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整合优化后保护区数量1个,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景区整合优化到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表1)。
表1 宁蒗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对照Tab.1 Comparison of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in Ninglang County
3.1.2调整地块与功能区优化
通过对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属性和管理属性的科学评估,以及对存在的边界及功能区区划不合理、保护与发展矛盾(民族传统村庄、基本农田地等)以及历史遗留等问题的分析,结合实地调查、与保护区管护部门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沟通交流,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拟在实验区调出地块6块,总面积425.23 hm2(表2)。
表2 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拟调出地块一览Tab.2 List of plots to be transferred out of Lugu Lake Provincial Nature Reserve
保护区功能区优化方面,将保护区原核心区、缓冲区归并为核心保护区,原实验区调整为一般控制区;泸沽湖风景区整合优化后的区域全部为一般控制区。本次整合优化后,保护区面积变为7 707.77 hm2,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5 253.1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8.15%;一般控制区面积为2 454.6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31.85%。
3.1.3评价
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泸沽湖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矛盾问题有城镇建成区、交叉重叠、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及人口、交通基础设施等问题。保护地整合优化后,将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泸沽湖景区范围内的城镇建成区、交叉重叠、大部分永久基本农田、村庄、交通基础设施和保护价值低或不具备保护价值的区域调出了保护地,同时将保护区存在矛盾历史遗留问题的区域一并调出,使保护地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冲突得到解决,实现有效保护与管理。
3.2.1新建省级森林自然公园
宁蒗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有1个森林自然公园,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整合优化后森林自然公园数量为1个,即新建宁蒗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总面积92 583.38 hm2(表3)。新增保护地经评估后,按不同资源类型全部纳入宁蒗县森林自然公园进行保护管理。
表3 宁蒗县森林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对照Tab.3 Comparison of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natural parks in Ninglang County
3.2.2调整地块
新建宁蒗省级森林自然公园由拉伯嘉泽、石佛山、青龙海、竹山等4个片区组成,处于全县的西部和西北部较高海拔区域,涉及拉伯乡、永宁镇、翠玉乡、金棉乡、宁利乡、红桥镇等6个乡(镇),总面积92 583.38 hm2,其中:集体土地面积47 274.48 hm2,占总面积51.06%;国家级公益林地76 417.22 hm2,占总面积的82.54%;省级公益林地1 025.6 hm2,占1.10%;生态红线72 779.12 hm2,占78.61%。
1)拉伯嘉泽片区
处于宁蒗县西北部拉伯乡和永宁镇境内的北部区域,北边与四川省接壤,西部部分陡峭区域达金沙江边,多为海拔3 600 m以上区域,总面积15 035.08 hm2。天然植被、天然湿地和高山岩裸地分布面积约14 900 hm2,主要天然植被类型为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寒温性灌丛、亚高山草甸及高山草甸等,区域内山高坡陡,立地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2)石佛山片区
处于永宁镇、翠玉乡和拉伯乡交界的高海拔区域,少量涉及红桥镇,总面积44 853.09 hm2,多为海拔3 600 m以上区域,最高海拔4 510 m。该区域现存有大量的高山亚高山岩裸地,天然植被、天然湿地和高山岩裸地,分布面积约44 000 hm2,主要天然植被类型与拉伯嘉泽片区相同。
3)青龙海片区
处于宁蒗县中西部翠玉乡、金棉乡、宁利乡和红桥镇交界的高海拔区域,总面积24 387.60 hm2,多为海拔3 600 m以上区域,最高海拔4 289 m。天然植被、天然湿地和高山岩裸地分布面积约22 700 hm2,主要天然植被类型与拉伯嘉泽片区相同,具有自然景观丰富、物种多样性富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等特点。
4)竹山片区
处于宁蒗县西部的金棉乡和西川乡境内高海拔至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陡峭区域,总面积8 306.80 hm2。天然植被、天然湿地及高山岩裸地分布面积约8 000 hm2,主要植被类型为暖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寒温性灌丛、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亚高山草甸及高山草甸等,在金沙江第一层山脊包含了从干热河谷到海拔4 000多米高山的多种植被景观类型,高山峡谷自然景观独特而丰富,物种多样性富集度高。
3.2.3评价
宁蒗县原有自然公园(泸沽湖景区)范围经调整后全部整合优化到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本着“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凸显区位的重要性和自然资源禀赋,按照丽江市委、政府对本次整合优化后全市自然保护地比例不低于国土面积18%的总要求,根据县域内生态系统原真性、重要性、重要物种分布地、干热河谷及3 600 m以上生态脆弱区域等开展的保护空缺分析,结合生态红线的划定范围,首先将以权属为国有并处于国家级、省级重点公益林的区域优先纳入自然保护地(3 600 m以上生态脆弱区域不论涉及何种类型均全部纳入);其次,将权属为集体并处于国家级、省级重点公益林的区域评估后选择性纳入自然保护地。鉴于新增保护地的集中连片和下一步保护管理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部分区域将有很少量的商品林纳入。新建宁蒗省级自然森林公园符合“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保护地整合优化要求。
通过整合优化,宁蒗县自然保护地面积大大增加,较之前保护地面积(去重后)增加81 838.15 hm2,对区域天然植被、天然湿地、高山亚高山岩裸地和金沙江干热河谷陡峭生态敏感脆弱区域进行评估后新建省级自然公园,有利于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缓解保护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
从生态保护角度,整合优化后的保护地范围涵盖了宁蒗县全部的重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包含了全县大部分的自然景观,保护了县域内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大幅增加了重要旗舰物种的栖息地保护范围,并将生态保护空缺区域纳入到保护地范围,对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分析,整合优化有利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对提高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调出自然保护地区域内分布有城镇建成区、大量的基础设施、耕地、基本农田、村落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不大区域,整合优化有利于促进自然保护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缓解自然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从加强保护地的管理角度看,整合优化完成后,通过建立保护地管理机构、配置相关人员、完善管理设施等措施,有利于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保护地实现科学、规范和高效的管理,提升保护效益。
宁蒗县保护地整合优化完成后,全县自然保护地有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拟新建1个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总面积100 291.15 hm2,占国土面积的16.65%。其中: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 707.77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28%;宁蒗省级森林自然公园面积92 583.38 hm2,占15.36%。在保护地面积增减方面,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减少425.23 hm2,新建宁蒗省级森林自然公园面积92 583.38 hm2,保护地总面积比整合优化前增加81 838.15 hm2,保护率提高了13.58%。
保护地整合优化后,填补了保护空缺区域,涵盖了宁蒗县全部的重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基本农田、村落等区域地块的调出和泸沽湖景区的整合优化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极大缓解了自然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为实现保护地科学、规范和高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根据宁蒗县自然保护地的分布和重叠现状,上述是在收集相关图件资料、结合生态红线与森林资源的相关矢量数据和野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整合优化建议,可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具体方案和范围调整与划定面积的确定还需要在继续深入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