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刘小军
广东一直走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前列,在2016年之前广东高考实行的是“3主科+理综”模式,化学试题为广东省自主命题,2016—2020年加入全国卷行列,理综采用全国卷Ⅰ,从2021年开始,广东实行“3+1+2”高考新模式,化学试题重回广东省自主命题。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为自主命题时期,实验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就逐年在变。例如2013年考查了实验制备Cl2及原电池设计探究实验,2014年考查了Fe3+催化H2O2分解速率探究实验,2015年考查了NH3制备收集、性质检验及NH4Cl水解因素探究,而2021年考查了实验室制备Cl2、含氯化合物性质以及AgCl饱和溶液导电性探究。因此2021年的广东卷实验综合题(以下简称“广东实验题”)延续了广东省自主命题的风格,试题呈现为基础性知识及实验探究,给学生的感觉可谓是考查灵活,注重实验探究能力,让人复习时产生无从下手的错觉。表1是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2021年广东卷第17题实验题整体分析情况。
表1 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广东实验题各项要素分析
从表1分析可清楚了解到2021年广东实验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2)(3),试题设问简单,(1)(2)考查学生对课本中实验制备Cl2方程式书写及Cl2的净化与收集,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属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范畴,要求考生能运用化学符号描述和理解常见物质。(3)考查含氯化合物的性质和检验Cl-的操作方法,属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范畴,要求考生能依据证据做出合理的结论及运用化学术语做出正确的描述。
试题的第二部分为(4),该试题为通过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Cl溶解度的影响。该小题围绕查阅资料和提出猜想进行设问,(4)第一空为计算饱和Ag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属于沉淀的溶解平衡知识,考查学生从题目信息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第二空为围绕提出试题中的猜想及实验数据设问,学生需要梳理整合试题中的陌生信息,同时要能够辩证地看待实验数据。影响电导率测试结果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二是离子浓度;因此该组数据只能证明“较高温度的AgCl饱和溶液的电导率较大(猜想a)”这一结论,要证明“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s(45℃)>s(35℃)>s(25℃)(猜想b)”结论的成立,还需要测试25℃和35℃下的饱和AgCl溶液在45℃温度下的电导率。该问题的创新之处在熟悉的物质与陌生信息的融合,合理的猜想与结构不良问题结合;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要求考生能在复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找到问题的关键,能正确评价和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有预判能力。
2013—2015年及2021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自主命题时期实验题的试题背景、考查能力和考查内容,见表2。由分析可清楚了解到2021年广东化学实验题延续了广东本省命题的特色,试题背景多是课本基础实验与实验探究的结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装置选择与实验方案设计等内容,考查考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2022年广东高考化学,学生使用的是旧人教版教材,参加新高考,因此试题大概率会维持稳定。
表2 2013—2015年及2021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自主命题时期实验综合题分析
1.真做实验,注重课本必做实验
从2021年试题可知,有一半的试题考查基础知识,且从2013—2015年的广东实验出题模式也可看出,试题情境源自教材,考查基本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验结果的呈现转变为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融合实验方法与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及计算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构建学生实验知识体系,在动手实验前要求学生做到明确实验原理与目的,装置的选取及可能的改进方案,在实验中要注意实验过程的描述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应对结果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建立起“实验目的→原理与试剂→仪器及操作→结论与评价”模型,同时要加强条件控制意识。2021年广东实验题电导率这一信息在教材的数字化实验中就已有呈现,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重视新教材中所用到的数字化实验装置,如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学生实验。
2.规范作答,注重文字表达训练
对于综合性实验题,试题中考查描述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结论或评价等,这些都需要考生能用化学用语通顺、简洁地进行作答,同时避免答案过于口语化。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诵并且模仿一些常规操作的规范表达,例如高考题中对离子检验、沉淀洗涤、重结晶及pH试纸使用等操作的描述。
3.用好真题,注重迁移能力的培养
真题能够指引方向,方向正确复习将会事半功倍。教师首先可以整体梳理历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自主命题时期试题,了解试题结构,由表2可知,2021年考查的基础实验部分在2013年就已有考查;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中,要放手让学生思考与表达,教师在思维层面点拨,重视解题之后的反思,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得到答案,应该主动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去审视试题,推敲答案。
4.践行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