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推动海淀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向深层次迈进

2021-11-10 06:49赵温张颖袁全莲刘晓红
医学综述 2021年19期
关键词:妇幼助产妇幼保健

赵温,张颖,袁全莲,刘晓红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北京 100080)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 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202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6.9/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4‰,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北京作为首善之区,2020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4.34/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1.98‰,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3]。海淀区作为高科技区,区域妇幼健康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北京市妇幼健康工作做出贡献,在不同发展阶段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作为区域妇幼保健管理工作者,应时刻捍卫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保健和临床相结合,以管理促服务,努力为百姓提供系统、连续、温馨、友爱、有情怀、有温度的妇幼健康服务。

1 认真贯彻、深刻领会“一法两纲”,统筹辖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1954年的照片资料记录了海淀区第四妇幼保健站每周开一次产前检查门诊,并定期派医生到辖区的23个产前检查站为孕妇进行检查,每月组织农村接生员学习一次接生业务,并鼓励孕妇到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分娩,有效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4]。

改革开放以来,海淀区妇幼卫生工作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实施三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5-7],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根据北京市妇幼卫生工作要求,完善了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性强的区域管理办法,为完成“两纲”规划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海淀区每年管理0~6岁儿童14.6万~15.4万名,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海淀区为1.54‰,低于北京市2020年的1.94‰。海淀区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见图1,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8.32%,系统管理率为97.16%。“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指标在11/10万以内,虽然2020年海淀区孕产妇妊娠合并罕见病死亡率超标,但总死亡率控制在7/10万以下,见图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8.74%。

2 统筹辖区资源,力求妇幼保健管理模式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

2.1不断完善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模式 加强党对妇幼健康工作的领导,将妇幼保健生命全周期的理念落实到管理工作中,致力于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图1 2001—2020年海淀区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2 2001—2020年海淀区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海淀区卫生行政部门完善建立了“以区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辖区大中型综合医疗保健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和补充”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区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自管单位、托幼机构等妇幼保健服务三级网络。目前,海淀区拥有妇幼保健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1家,助产技术服务、产前筛查和出生缺陷监测机构19家,产前诊断机构4家,婚前检查与孕前优生保健机构1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40家,妇女病防治及“两癌”筛查机构61家,儿童医疗服务机构19家,托幼机构248家,负责辖区的妇女儿童健康工作。

2.2率先成立区域妇幼保健专家组,引领区域妇幼保健事业蓬勃发展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妇幼保健管理也要依靠科学技术进行发展和创新,为此海淀区产科质量技术指导专家组于1984年成立;同年还成立了海淀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家组;1986年海淀区儿童保健专家组成立;1994年海淀区妇女病防治专家组成立;每四年换届一次。2002年卫生部印发《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组织辖区助产机构规范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2003年成立海淀区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指导组。随着妇幼保健业务的不断拓展和规范化,将重症医学和麻醉专业的专家纳入产科质量专家组,进一步加强了区级危重孕产妇急救专家组的技术力量。2017年增设急诊急救和护理技术两个专家组,拓展了专业构成;同时设立妇幼保健专家库,让更多的专家参与到海淀区培训、医疗机构行政许可现场评审、人员执业资格考核、病例评审、疑难和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抢救工作中来。依托专家组的综合知识技能及学术地位优势,畅通医疗、保健、急救网络通道,引领全区妇幼保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3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化建设,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准管理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幼健康事业迎来新的历史时期[8],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重点推进如下工作:①协助区卫生健康委制定下发政策管理文件,依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第六医学中心成立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高危孕产妇转会诊中心;成立危重新生儿转会诊中心,并建立明确的转会诊管理网,抢救中心对下级助产机构专业指导和双方的默契配合,提高了危重症的抢救效率。②根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的通知》(京卫老年妇幼〔2015〕14号)文件要求,在海淀区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妇女保健规范化门诊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创建,经过4年的努力,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AA类门诊,32家机构为A类门诊,下一步目标是创建1~2家 AAA类门诊,作为辖区示范化门诊。通过规范化门诊创建,提高了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理论和操作技能,促进了区域妇幼保健质量的稳步提升。③爱婴体系建设,将爱婴医院和爱婴社区联动,推动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工作开展,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以及2岁内母乳喂养率。

3 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党的惠民政策使百姓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增强。早在2009年,海淀区实施0~6岁儿童免费健康体检,2011年拓展到海淀区常住适龄儿童,并对助产机构的新生儿开展免费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近100%,听力筛查率超过97%,耳聋基因筛查率超过99.5%,孕产妇免费建立母子健康手册,享受5次孕期随访和2次产后访视,孕产妇系统服务率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对妇女儿童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和保障,覆盖了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妇早孕期免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为阻断三病母婴传播奠定了基础。2009年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持续至今,如今更是优化了两癌筛查和长效体检方案,受到百姓欢迎。海淀区财政每年投入3 350万元用于上述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进一步促进了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2016年为应对分娩高峰,海淀区财政连续3年每年支付1 000万元用于助产机构床位补贴,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

4 党领导下的辖区妇幼保健管理经验和做法

在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海淀区的妇幼工作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4.1多项举措,保障孕产妇安全 ①区卫生健康委领导与助产机构签订保障母婴安全工作责任书。2019年区卫生健康委主管领导,与助产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领导签订保障母婴安全工作责任书,提升孕产妇死亡防控等级。②完善孕产妇管理联动网络,依托三家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10个组开展拉网式工作督导。③建立辖区妇幼培训基地,包括推选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助产培训基地、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地、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两癌”筛查培训基地,连续6年的理论培训、技能操作和模拟演练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④推广适宜技术,实施产房安全管理项目,提升助产项目。区卫生健康委资助70万元创新资金,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在助产机构启动《产房安全核查项目》,创新培训及演练形式,采用情景模拟演练、产房羊水栓塞演练录制视频并回放点评的形式,提高产科急救能力,确保安全分娩。⑤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安全质量持续改进提升。针对2018年连续出现宫外孕导致孕产妇死亡案例,利用PDCA(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工具开展原因调查,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持续改进中提升,宫外孕早期识别和危重救治水平明显提升,有效防止了因宫外孕导致的孕产妇死亡。⑥多学科联动,救治危急重症孕产妇。多学科及时联动在救治危急重症孕产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本辖区曾发生1例坏死性筋膜炎产妇,死亡风险极高,上级抢救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专家及时到助产机构现场指挥切开引流,骨科、感染科、营养科、ICU等多学科专家会诊,经过近3个月治疗,成功治愈。

4.2管理创新,拓展儿童保健业务 ①海淀区举办儿童保健模块培训,提升儿保大夫服务能力。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连续10年举办社区儿童保健模块培训,脱产培训1周,不仅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还有实践操作演示,培训了一批批业务能力较强的儿童保健医生,从而提高了儿童保健质量。②在北京市率先启动区域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争取区财政20万元“医改创新”资金支持,构建覆盖全区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体系,建立全区高危儿随访干预的分级转诊分层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水平。③开设儿童生长发育特色门诊,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需求。海淀区成为中日友好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医联体成员后,举办科普讲座,提升家长的认知和配合度,及早发现生长缓慢的儿童,海淀区特色门诊每年接诊基层转诊儿童300余名,进行综合干预、专家会诊,其中海淀区疑难患儿转诊到中日友好医院做进一步诊治。④创新与完善区域托幼园所管理服务模式。定期进行托幼园所保健医交流,将营养管理、肥胖儿与户外体育管理、五官保健、户外游戏系列管理等交流内容汇编成册,供大家持续学习,打造智慧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品牌。

5 展 望

党为人民谋幸福的100年,也是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海淀区妇幼保健工作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取得丰硕成果。近两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及常态化防疫给妇幼工作带来很大冲击,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应更注重孕产妇安全和儿童的健康。为此,许多会议和培训改在线上,借助云会议,录制操作视频,向百姓传播保健知识。

“十四五”时期重点加强三项工作:①拓展妇幼专家组,成立专家智库,吸引更多专家参与辖区妇幼工作,增设基层妇幼保健专家组,引领和带动妇幼业务提升。②发挥示范专科的辐射带动作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和眼保健科是北京市示范专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是市级示范单位,同时也是全国儿童健康管理示范基地。通过知识技能培训,门诊业务的带动与发展,海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③保健与临床融合给妇女和儿童保健带来了光明前景,要在进一步发挥保健特色上下功夫,并带动全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

今后应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推进云上妇幼的建设,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保健需求,与海淀区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相匹配。

猜你喜欢
妇幼助产妇幼保健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18-2021年建卡孕妇孕检结果分析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党建引领的妇幼保健院志愿服务探索与实践
宛城区召开全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会
“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