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选择素与房颤及房颤合并血栓的Meta分析①

2021-11-10 10:21马晓芸叶远征居勒德孜海拉提马尔加恩巴克依刘志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多态性房颤血栓

马晓芸,叶远征,居勒德孜·海拉提,马尔加恩·巴克依,刘志强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干部保健中心,2心功能科,3心脏中心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 830054)

房颤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特征在于不协调的心房活动并因此使心房的机械功能出现故障。调查显示,房颤的患病率正逐年增高,并且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1]。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最大的危害在于房颤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包括脑卒中在内的血栓栓塞。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近5倍,且当存在心房颤动时,老年人特别容易发生脑卒中[2]。研究发现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房颤合并血栓事件有关联,而P-选择素的浓度水平又可能增加房颤血栓事件发生的风险[3-4]。有关P-选择素和房颤合并血栓的关联也有许多争议[5]。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来评估P-选择素基因的多态性及P-选择素的浓度和房颤合并血栓、房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本研究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检索了从数据库建立到2020年9月发表的研究。中文检索词包括:“房颤”,“心房颤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卒中”,“P-选择素”,“CD-62”,“GMP-140”,“P-选择素浓度”等。英文检索词包括:"Atrial fibrillation","AF","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thrombus","thromboembolism","TE","stroke","P-selectin","SELP","CD-62","GMP-140","gene polymorphism","SNP","Soluble P-selectin concentration","sPs".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设计类型:纳入文献为病例-对照研究;(2)研究对象:经心电图、超声等检查确诊为心房颤动(非瓣膜性)合并有血栓的患者、心房颤动(非瓣膜性)无血栓存在的患者,非心房颤动且无血栓的健康人群;(3)研究调查了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P-选择素浓度和房颤、房颤合并血栓关联性。排除标准:(1)数据不全、数据高度重复、无法获取全文的研究;(2)伴有严重的瓣膜性的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各种急性或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恶性肿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3)综述、个案报告、Meta分析、专家共识、会议论文等;(4)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分<6分的文献。

1.3 资料提取2名独立研究员按已制定的检索式进行计算机文献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章的参考文献列表进行人工检索。如发生分歧,通过探讨来统一意见或者由其他研究者参与来排除争议。数据提取的内容包括:(1)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第一作者、发表时间;(2)具体文献中提及的:包括研究地区、研究人数、平均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各组例数等;(3)观察指标:P-选择素浓度、-2123C>G 位点各遗传模型等。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用森林图表示。使用I2来评价异质性,当I2>50%,说明有显著的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的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如果I2≤50%,则表示异质性较低,此时使用固定效应的模型(fixed effect model)。如果指标为二分类的变量,那么选择比值比,即OR值(odds ratio)描述相关研究合并的结果。如若指标是连续性的变量,那么则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描述相关研究合并的结果。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特征按照已经确定的检索策略,从英文数据库中筛选出文献共2 120篇,从中文的数据库中筛选出文献共229篇;通过浏览题目、摘要及通读全文,最终纳入病例-对照研究25篇,检索流程图见图1。纳入研究特征见表1、2。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P-选择素基因型基本特征(-2132C>G)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与房颤及房颤合并血栓的Meta分析 20篇文献报告了P-选择素浓度在房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Meta分析结果为:SMD=1.01(95%CI:0.64~1.39,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选择素的浓度可能是健康人群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见图2。

图2 房颤组、正常对照组P-选择素浓度对比森林图

7篇文献报告了P-选择素的浓度在房颤血栓组和房颤组之间的差异。Meta分析结果为:SMD=1.57(95%CI:0.46~2.69,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P-选择素的浓度可能是房颤患者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见图3。

图3 房颤血栓组、房颤组P-选择素浓度对比森林图

2.2.2 PS基因-2123C>G遗传模型与房颤合并血栓的Meta分析 2篇文献报告了PS基因-2123C>G位点各遗传模型和房颤合并血栓的关联,等位基因遗传模 型(G vs.C)(OR=1.41,95%CI:1.10~1.81,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G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见图4。纯合子遗传模型(GG vs.CC)(OR=2.20,95%CI:1.03~4.70,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纯合子遗传模型(GG vs.CC)中GG基因型,可能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见图5。杂合子遗传模型、显性基因遗传模型、隐性基因遗传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基因-2123C>G位点各遗传模型在房颤组、正常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4 房颤血栓组、房颤组-2123C>G等位基因遗传模型(G vs.C)结果森林图

图5 房颤血栓组、房颤组-2123C>G纯合子遗传模型(GG vs.CC)结果森林图

2.3 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P-选择素浓度与房颤之间的研究存在偏倚,见图6。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剔除了4项文献之后,与之前的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合并后的结果稳定性较好,见图7。再次绘制漏斗图,文献分布对称性较前改善,比较对称,提示偏倚较小,见图8。

图6 P-选择素浓度与房颤研究漏斗图

图7 房颤组、正常对照组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对比森林图(剔除偏倚文献)

图8 剔除偏倚文献后P-选择素浓度与房颤研究漏斗图

3 讨论

近年来,关于房颤的专家共识提到,全球房颤人数截止2010年估测达3350万;随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的概率增加[29]。长期房颤可导致患者心绞痛、低血压、休克或心功能下降,引发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关于房颤血栓栓塞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血管内皮损伤学说,纤维溶解系统学说,凝血系统-抗凝系统学说等。其中研究发现血小板作为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血栓的形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血小板活化相关的P-选择素可能也参与了血栓的形成过程。P-选择素(CD62、GMP-140、PADGEM),属于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在生理情况下,参与血小板的凝血过程,在血栓的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30]。研究表明,P-选择素基因存在多态性[31],例如Thr715Pro、2123C/G、1817T/C基因的多态性已被发现,而且P-选择素基因的多态性与房颤血栓有一定关系[3,32-33]。多项研究也表明P-选择素的浓度和房颤、房颤血栓形成相关[11-12,14]。但张德凯[5]对宁夏地区的房颤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P-选择素基因(rs1800805、rs1800807、rs1800808)位点的多态性与P-选择素血清的浓度、所患房颤的类型是无显著相关性的。为何上述研究存在差异性?为了更好地评价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及P-选择素的浓度在房颤、房颤血栓中的作用,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了25篇原始文献,均属于病例-对照研究,总结了迄今为止关于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P-选择素浓度与房颤、房颤血栓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证据。

关于P-选择素浓度和房颤合并血栓的有关研究,共检索到23篇文献,20篇有关房颤与P-选择素浓度的研究,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其中有6篇文献认为P-选择素在房颤组和正常对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文献均认为房颤组的P-选择素浓度相对于对照组是显著增高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房颤组的P-选择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选择素浓度增高可能是房颤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7篇有关房颤合并血栓与P-选择素浓度的研究中,有1篇文献报道房颤组的P-选择素浓度高于房颤合并血栓组,其余6篇文献则均报道房颤合并血栓组的P-选择素浓度相对于房颤组明显增高。本研究综合了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房颤合并血栓组的P-选择素浓度高于房颤组,P-选择素浓度增高可能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

关于P-选择素的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合并血栓、房颤的相关研究,刘志强[28]认为房颤血栓组-2123C>G(rs1800807)基因的GG基因型比例较房颤组、正常对照组高,考虑GG基因型对房颤血栓形成的风险是一种促进因素,即GG基因型可能是房颤血栓形成的易感基因。曾国良[9]试验结果表明,房颤血栓组的-2123C>G(rs1800807)基因的GG基因型比例明显比房颤组高,GG基因型可能是房颤血栓事件的易感因素。张德凯[5]发现-2123C>G(rs1800807)位点的多态性和房颤的发病风险无显著关联。本研究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显示P-选择素基因-2123C>G(rs1800807)位点的等位基因遗传模型(G vs.C)在房颤血栓组、房颤组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G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易感基因;纯合子遗传模型(GG vs.CC)可能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而其他的遗传模型则和房颤患者血栓发生无关。P-选择素基因-2123C>G(rs1800807)位点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遗传模型与健康人房颤发生事件不相关。

本研究对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和房颤合并血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但是因为纳入文献研究的局限性,并未对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在房颤血栓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通过Meta分析可以看出,各项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分析其原因:首先,上述研究是单中心研究,并且样本来源于不同的区域,因基因的遗传特性,往往存在地域差异;其次,基因研究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才能更好地代表一个群体,样本量存在不足。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综合关于P-选择素与房颤、房颤血栓的整体研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和证据,提出了临床问题,以便完善临床风险分层并提供有关病理生理机制的其他见解,今后需要对合并的结果进一步去研究验证。

猜你喜欢
多态性房颤血栓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房颤6误区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