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时之旅》

2021-11-10 09:56
科学中国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布克奖卫报文学奖

2010年是当代的灾难之年:1月12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4月14日,中国玉树7.1级地震;同一天,冰岛火山爆发,引发冰川融化,河流水位猛涨,冲毁道路桥梁;8月7日,中国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

那一年,34岁的罗伯特·麦克法伦在剑桥伊曼纽尔学院担任研究员,工作闲暇常常去荒野徒步。2010年频频上演的地质灾难让他揪心,他不禁思考:我们脚下的力量会如何影响、塑造,乃至撬动、掀翻地表世界?2019年,已经担任过两届布克奖评委的麦克法伦,用一本书回应了自己9年前的疑问。这就是《深时之旅》。

“深时”是地质时间概念,是地下世界的计时单位。在这本书中,麦克法伦以“深时”为尺度,讲述了他对地下世界的求知之行。

《深时之旅》从计划到写成耗时近10年。麦克法伦怀着对当下生存状态的敏锐觉知,以人文学者的广博、知识分子的担当亲赴田野,徒步行走数万公里,求证26种语言,跨越69门学科,著出一部勾连上下亿万年的地下“奥德赛”,被《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评论为“黑暗时代的光明之门”。

“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里,同样的3个任务反复出现:埋藏珍贵的东西,获取有价值的资源,处置有害物质。地下世界长久地安置着我们所恐惧和想要丢弃的,也安置着我们所深爱和想要保存的。”《深时之旅》开篇的一段话道出了麦克法伦的雄心——进入无人抵达之境,进入时间的深渊,去见证人类对大地的作为,去指认这些行为在地质层中留下的遗产,去理解我们的叙事文明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认知逻辑与生存意识。他从英国出发,走过意大利、法国、斯洛文尼亚,一路迈向北极。“我本以为这本书是我所有作品中与人类最不相关的一本,事实上它却成了最具共通性的那本。如果说我之前的书呈现的核心形象是行路者抬起和放下的脚,那么这本书则是一只伸出去的手,以致意、共情和标记。”一开始,这本书只是为了解答他自己心中的谜题:为什么对高山如此着迷,甚至甘冒生命危险?后来,这种兴趣慢慢发展成了一项宏大计划:凭一双腿翻山越海,追溯人与自然的文化渊源,复原我们失落已久的、荒野行歌的记忆与想象力。

作者罗伯特·麦克法伦(Robert Macfarlane),英国作家、评论家,剑桥学者,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布克奖评委会主席。1976年出生于英国诺丁汉,牛津大学哲学硕士、剑桥大学博士,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研究员、英语系文学与环境人文学教授。文章与评论多见于《新科学家》《纽约客》《自然》《卫报》《纽约时报》《格兰塔》等。2003年获《卫报》首作奖、《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青年作家奖,2004年获毛姆文学奖,2017年获E·M·福斯特文学奖,2019年获温赖特奖、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猜你喜欢
布克奖卫报文学奖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卫报》“AI撰写文章”被指哗众取宠
布克奖破例开“双黄蛋”,两女性获奖
2019年布克奖获奖名单公布
“自拍杆”
韩国作家首度入围布克奖
文学奖的“权威”
本刊设立“金盾文学奖”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