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能森
1
我有两个舅老爷。一个是刘氏舅老爷,此老爷子,我有过多次相见,且同桌共櫈吃过饭。他是赣县区的储潭人。终生以农业为主业,以裁缝为副业。如果他是个百岁老寿星的话,今年也该是一百一十五岁了。
刘氏舅老爷,他人长得瘦高个子,(约有近一米八〇)。他最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瘦高,喉结很突显,就是三叔的那个样子。其二是慈善,连说话都轻声细语。从来都没有发现过他的另外的一面。当然,每当刘氏舅老爷到我家来,他又有另外的两个特点:特点之一,他必定是要挑一箩担大白菜(黄芽白)来。特点之二,他每次来到我家,第一声开口打招呼,都必定是″大姐"。正是,因为他的这位″江氏大姐"的宠爱,来了,就必定要住上一个星期左右。最长的一次住了半个月,才回去。也因为他的这位″江氏大姐"的宠爱
每当他回去的时候,″江氏大姐"总会给他捡好一箩担的农产食物,让他挑回去。因为舅老爷家人多,劳力少,民以食为天。他这一箩担的农产品,可谓样样齐全:有花生,豆子,薯干,薯片,竽头,菜干……。
听母亲说,储潭那个刘氏奶奶,也人高马大,我父亲就很象他母亲。但是,可惜的是储潭刘氏奶奶的腿脚有点破相,特别是有条腿残疾程度大些。
赣县区储潭刘氏舅老爷,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很淳朴的农民。他对农家的一切用具及一切农产品,都表现出十分珍惜。在我们家的那些日子里,他最喜欢的是他的″江氏大姐"。他几乎与他″江氏大姐"形影不离的程度。比如,全天帮助奶奶摘菜,择菜,等打下手的工夫。还会帮助奶奶挆猪食等等。整天都在忙碌着,而整天他也都在乐呵呵的。
刘氏舅老爷,最害怕的,就是怕我爷爷在家。因为,他曾经有一次被我爷爷骂哭了
爷爷的脾气就是暴躁,嘴上言词不留情。而偏偏刘氏舅老爷就是特别有自尊,特别爱面子的那种人。
刘氏舅老爷至今,我也不明白,在我爷爷去世之后,在我家大家庭分家之后,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他就逐渐的与我们家没有来往了。我曾经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有过两次机会路经刘氏舅老爷老家路过,我特意用了两个半天时间去寻访刘氏舅老爷。但都未果。令我欣喜的是,我找到了他曾经做裁缝的门店的位置和了解到了他的后人们都很有前途,生活等一切,都是当时地方中的中上等水平。也都是淳朴本分的人家。至于刘氏舅老爷的寿年,我一直没有探访到个确切的年数。
作为与他刘氏舅老爷家的亲血缘的后人的我们之辈,至今还不是很清楚人之常情之中的一切,我们感到十分愧疚。因为,作为血亲的直系舅老爷家的后辈,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如此情况的。这也是民族传统里的道德沦丧的一个明显标志,我们作为后辈,应该深刻反省,并作为人生教训,告诫我们的后辈,决不能重犯这无情无义,无道无德的不孝之错。
愿刘氏舅老爷子原谅我们,愿刘氏舅老爷子护佑我们。
刘氏舅老爷子,千古流芳。
2
我有两个舅老爷子。前面我已经讲到了我那位血亲的刘氏舅老爷子。由于我与刘氏舅老爷子的接触的时候,我还很小,还不太能记事,加上有关刘氏舅老爷子的故事也基本上没有谁讲给我听,所以,有关刘氏舅老爷子的记忆,也就很有限了。
我还有一个江氏舅老爷子。我对于江氏舅老爷子的记忆就与刘氏舅老爷子的记忆,刚好相反。我没有见过江氏舅老爷子,对他的直视感觉倒没有,但是,对于他,我却听了不少他的人生故事。江氏舅老爷子,姓名是江祥金,又名江少麟。兄妹四人,他是老大。所以,如果他是一位老寿星的话,今年他该是一百二十岁了。据奶奶说:江氏舅老爷子,人高马大,长得英俊。由于他是独子,父母都特别注重传统的文化,传统的美德,传统思想,去教育和要求他。所以,江氏舅老爷子,待人接物都是很文质彬彬文质的。奶奶说:舅老爷子由于有了一个有文化,懂事理的父亲,所以,一直让他读完了中学。他一心想实业救国,所以,他很注重商贸方面,城市方面的一些人事交往。奶奶说,按照传统思想,舅老爷子很早就结了婚,并且很早就当了父亲,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这一家子人,因奶奶还在赣州赣女师读书,舅老爷子另外两个妹妹,从小就被人家抱养去了,所以,家中常住的就只有舅老爷子的父母,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
江氏舅老爷子由于想走实业救国之路,且多有接触商贸方面的人事,所以,他在赣南,特别是以赣州为中心的一些早期革命领袖人物,多有接触。比如,来自于南康的陈赞贤,比如,来自于崇义的邓子恢,他们早就是相识相近相敬的好朋友了。
由于一双老人的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舅老爷子还没有尽快的脱离原生家庭而去奔自已的事业。但他还是在暗中操练着自已的思想情操。
3
江氏舅老爷子成长的环境,是积极进取的环境,是传统的爱国爱民的环境。他的家庭,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正因为这些,江氏奶奶也与老兄一道,很早就接受了中共早期的革命熏陶,兄妹俩的激进思想,在互相的影响着,互相激励着。
于是江氏舅老爷子,在毛红军走下井冈山,进入唐江镇时起,他们兄妹就已经是朱毛红军的基本群众,就已经是朱毛红军在唐江的依靠的骨干力量。
江氏舅老爷子跟随朱毛红军在唐江地区进行了筹款的一系列工作,以及进行了部分的打土豪活动。这些过程中,江氏舅老爷子更多的是做些扫尾的后勤工作。这方面不需要打先锋,也无需要抛头露面,只需要默默的工作着。比如说,协助搬运和统登收缴来的钱财,物资等,因为,当时红军没有动用更多的部队中的人员去进行筹款工作和打土豪等工作。诸如此类的事情,奶奶一皆没有参与过,奶奶更多的是在赣州参与了陈赞贤,邓子恢等等赣南初期革命的领袖们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奶奶曾亲眼目睹了赣州反动派们设鸿门晏活活枪杀陈赞贤事件。这期间的江氏舅老爷子的革命活动,奶奶没有讲给我听,所以,我没有印象。因为他俩一直不在一起。
朱毛红军在唐江镇驻扎期间,还做了大量的扩充红军队伍的工作。动员了像江氏舅老爷子一样的有志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我江氏舅老爷子和奶奶兄妹,都属于已经动员成功的对象。他俩双双答应参军。由于部队没有明确的开拔时间表,撤离唐江的时间有点紧,数是夜间撤离的。致使江氏兄妹都没有能够同时随军撤离唐江镇。部队入户做动员工作,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的动员,所以,到了部队撤离唐江时,兄妹俩才互通消息。考虑到家中有父母双亲,最终兄妹商定:只走一人,留一人家照顾双亲。待商定好时,红四军(朱毛红军)在离开江西将进入福建龍岩(闽西)之前,写了一封信给奶奶兄妹,要他们追赶部队,部队到达闽西时,会作短暂的停留。情况如此紧急,只有谁走了,谁就追红军部队去,没有来得及走的,就得自然留在家服伺父母双亲。当天夜晚,江氏舅老爷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离开父母,离家上路追赶朱毛红军去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