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老有所为

2021-11-09 00:17潘在清
当代作家 2021年10期

潘在清

内容提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就是要继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我已经老了,退下来了,这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作为共产党员,退休不是退党,不是党员义务的完成。退休是干部职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残而离开工作岗位,并按期领取生活费用即退休金的一种制度。作为共产党员, 退下来后,还必须“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付以行动,换句话说,就是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继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关于老有所为的问题,人们的认识还不一致。我想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说一说的,即:如何理解老有所为的含义?老应不应有所为?老能不能有所为?实现老有所为的关键性的条件是什么?谈谈个人的认识,借以和同志们交流其看法。于是,写此文。

关键词:老有所为  尽力而为  发挥余热  新贡献  老有所学  无所事事

下面谈谈如何理解老有所为的含义?老应不应老有所为?老能不能有所為?实现老有所为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一、如何理解老有所为的含义

“老有所为”是“五个老有”中的一个。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版)第三条的规定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000年做出的《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将适合我国国情的“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确立为老龄工作的长期目标。

“老”是指人达到退休年龄或者60岁以上。“为”,通常指的是“做”或“作为。老有所为的含义是指:老年人,在自愿的前提下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作出新的贡献的各种活动,或者做一些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和家庭的事。

要正确理解老有所为的含义要明确如下几个问题:

(一)老有所为的方式是多样的

老有所为的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身体健康的高科技人才,征得本人同意的,可延时退休或者返聘,继续发挥作用。

2、自己创业。比如,办果园或养殖场,为社会提供果品或肉食品。老医生经批准也可以办个诊所,继续为人看病。办林场,防风治沙,绿化祖国等等。

3、发挥自已的所长继续弘扬正能量。比如,擅长书画的可以创作和发表弘扬正能量的作品;擅长理论研究的,可以继续著书立说,宣传马克思主义、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给青少年讲革命故事,进行德育。

5、为群众提供法律或心理咨询。

6、适当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

7、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8、从事社会需要的其它活动。

(二)为谁而为

为谁而为,可以说是为家庭,为国家、为社会所为。

先说为家庭所为。家庭是国家、社会这个身体的细胞,细胞出问题,就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古人就很重视管理家庭的问题,在《大学》中,曾经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要想治理天下,实现天下太平,就要先治理好自已的国家,而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管好自已的家。可见,老了尽自已的能力,做一些有利于家庭的事,如接送孙子上学,这是应该,是不可非议的。

但是,人与其它动物不同。人是有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人。他们是属于特定的国家的公民,是属于一定的社会的成员,他们对自已的国家和所属的社会负有义务,应当为国家为社会有所为。在处理家庭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就要坚持先公后私。因此,老有所为强调的主要是指继续对国家对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三)应该坚持的三个原则

1、自愿原则。老人要不要有所为,继续为国家为社会或者自家做贡献,必须出于本人的自愿,不要施加压力。

2、根据客观需要的原则。客观上有需要的,我们做了,就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客观上不需要,我们做了,就是添乱。因此,我们要根据党和国家的、社会的和家庭的需要,去发挥我们的余热。

3、量力而行的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已的能力,去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要根据自已的所长,适度发挥自已的优势。

二、老应有所为

对老人要不要有所为的问题,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的人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了就应该“享清福”、吃喝玩乐,或者注重和研究养生,争取健康长寿。我不完全反对上述观点,但也不完全赞同上述的观点。我认为老人如能有所为,就应当有所为。这是因为:

(一)老有所为是珍惜生命的要求

人的生命是以时间来计算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人活着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老人来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去日不多。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奉献,奉献越大,人生的意义也就越大。为党为民做奉献是我党的宗旨,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当珍惜有限的时光,乘我们还能有所作为的时候,发挥我们的余热,继续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我们现在身体还健康,生活安定,时间充裕,又有专长,正是感恩国家、报答人民的最好时机。振作起来,发挥余热,争取作出新的贡献吧!

(二)老有所为是落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客观要求

判断一个党员,是否“永远跟党走”,是否“永葆其先进性”,是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看嘴上怎么说的,而是看其怎么做的。即要看是否尽心尽力继续为党为民作贡献。我们如果躺在功劳簿上,不再尽心尽力继续为党为民作贡献,那只能说曾经是个合格共产党员,曾经跟着党走。可见,是否能老有所为而不为,是判断真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客观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尽其所能,继续为党为民作贡献。

(三)老有所为好处多

1、有利于心情愉快。当你助人一臂之力,解决了一个问题,人家快乐,你也就自然而然地感到快乐。

2、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看书学习,写东西,动动脑筋,有利于防止痴呆。有所为不会产生无聊感,有利于防止忧郁症。

3、老有所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老干部、老教授、老专家,他们有知识、有经验,他们能够老有所为,对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的老工人、农民、居民,凭着一颗大爱之心,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有利于社会和谐,当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老有所为,问心无悔。晚年还建功立德,一生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问心无悔,死也瞑目。

三、老也能有所为

有些老人认为自已是没用的人,不再是“宝贵财富”而是“报废的财富”。我不赞成这种看法。“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一)老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终结

老,是人生过程的一个阶段。从60岁退下来到死亡,一般都有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现在有的已经活了一百多岁。新疆有一位老太太今年已经132岁。

老,并不意味着作为能力的消失。由于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身体比较健康,量力而行,继续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对于绝大多数的老人来说,应当是没问题的。

(二)老人有老人的优势

老人 ,虽然是老了,但是,老也有老的优势。老人的优势主要有:

1、有时间和支配时间的自由。

2、有长时积累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实践证明,老是能有所为的

在我国,不少老人继续发挥余热,作出重大贡献。既有退休教授、领导干部、也有工人、农民。由于蝙蝠有限,我在这里简单地说几个先进人物的事迹加以证明:

1、郑德荣教授退而不休,继续发挥所长著书立说。

郑德荣教授在他60岁时从东北师大副校长的岗位上退休后,并未从此偃旗息鼓,颐养天年,而是继续发挥其理论研究所长,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共党史,先后撰写和出版了40多部理论专著和教材。郑老的晚年过得何等有价值、有意义!

(摘自  2018年07月12日 07:41   东方网   缪迅的《老年人要老有所为发挥正能量》一文)

2、社区先进典型人物——楚荣定的事迹。

楚荣定是石河子市向阳街道一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同时也是街道关工委副主任,社区居民党支部书记。在小区里提起他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老少都亲切的喊她“楚老”。他是关爱社区的热心人,老人业余活动的领头人,邻里困难帮扶的贴心人,老有所为的表率人。主要事迹如下:

一是,他认真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在他的主持下的支部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二是,春蚕作茧甘缚己,蜡炬焚身乐照人。每逢学生放假期间,社区为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家庭的学生开办了假期班,楚荣定自告奋勇,为孩子们当起了两个月的社区学校老师。到学校、社区宣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他谆谆教导近万人次学生。

三是,关爱空巢老人,乐于调解矛盾。他经常把老人们聚在一起唠唠家常,排解心中的烦恼。还给社区化解了很多邻里之间的纠纷,维护了社区的和谐。

四是,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楚荣定同志自2010年被选上街道关工委委员后,先后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青少年学生做政治辅导报告,传播正能量。

楚荣定同志退休后,他继续用责任心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用公仆对人民的赤诚书写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社会各界给予了很高评价,先后获得“社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居委会委员”、“五老先进个人”等称号。

(注:上述资料摘自作者胡爱群于15-09-29 13:06:40发布的原创 《社区先进典型人物——楚荣定的事迹》一文)

3、丧子母亲袁梅芳开通解忧热线坚持18年挽救百余家庭

根据新京报记者 李一凡 实习生 刘梓桐 2019年04月28日06:52  的报道,袁梅芳,生于1949年。退休前是荆门市汽车客运中心的职工。儿子1997年卧轨自杀后,不想别人重蹈覆辙,她于2001年以个人名义创办了“袁阿姨热线”,用电话线连接一个又一个陌生人,倾听他们的心事,给予关心和帮助。18年来,袁梅芳用壞8部座机,写了60余万字的热线日记。17日,新京报记者从荆门市委宣传部获得这样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底,袁梅芳共接听了13万余人次的电话,接待了一万两千多人上门求助,阻止了98人实施犯罪,让102人放弃轻生念头,挽救了129个家庭。为了更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2004年,55岁的袁梅芳还通过六个月的封闭式学习,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目前,袁梅芳身体康健,她说“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会坚持接听热线”。

四、实现老有所为的条件

实现老有所为是有条件的。在我看来实现老有所为的条件有二:一是个人要有实现老有所为的愿望和能力;二是政府要为老人发挥余热创造条件。

(一)个人要有发挥余热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和条件

个人要有发挥余热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1、思想方面。就是要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做新贡献的思想;要有爱心和不怕苦。要向老有所为的先进人物学习,正视自已的差距,有进取精神。

2、能力方面。要认真学习从而获得适应时代要求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

3、身体方面。坚持锻炼,保持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体力。

(二)政府要为老人发挥余热创造条件

政府应当认识,老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要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的思想认识。要保证城乡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

总之,老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人生的终结。老人是仍然可以有作为,已被实践所证明。作为共产党员,退休不是退党,不是党员义务的完成。 退下来后,还必须“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付以行动,换句话说,就是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我们期待着各位老人发挥余热,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