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冶
摘要: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思想进步都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尤其,陈独秀现代化思想对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产生了实际的和重要的影响。虽然对陈独秀的思想研究已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但是,学术界对陈独秀现代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本文将对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陈独秀现代化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作一简析。.
关键词:陈独秀 现代化思想 中国现代化
一、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一)陈独秀现代化思想形成的背景
国际背景:陈独秀生活的时期,世界的现代化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这个时期,世界现代化出现了三种道路:一条是英、美、法开辟的通过民主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第二条是德国、日本通过集权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后来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三条是俄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面临着三种现代化道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入侵和一战中德国暴露出的法西斯道路,而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抉择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
国内背景:当时中国已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反抗外敌入侵;如何改革国家政治制度,尽快使国家民主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在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中,他不仅论述了建立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重要性,还阐述了实现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现代化等思想。
(二)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演变
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陈独秀现代化思想最重要的一次转变。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谈政治》一文,这篇在当时是水准很高的文章,也是陈独秀世界观转变的一个界碑。在文章中,他论述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承认了无产阶级专政,也标志着他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决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陈独秀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思想。列宁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也意味着陈独秀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特点
(一)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继承性
现代化作为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历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思想解放和观念意识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且传统文化中封闭因素浓厚,思想解放和现代化就更加重要。陈独秀是接过前人的历史重任和经验,开拓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陈独秀对前人的继承表现在多方面,比如陈独秀现代化思想中的进化思想继承了洋务运动时期的进化思想,并把这种进化思想运用到中国现代化中,提出了跳跃进化思想。
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俄国现代化的影响。十月革命之前的世界现代化进程表现为“现代化即西化、资本主义化”。陈独秀早年的“西化”思想也曾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打破了“现代化即西化、资本主义化”的认识。在十月革命影响之下,陈独秀开始认识到:“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
(二)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创新性
陈独秀不仅继承了前人现代化思想中的有益成分,还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主张。如,在政治上,陈独秀提出了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反帝反封建和建立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另外,陈独秀还提出了新国民标准,积极倡导新文化新观念,构想了培养适應现代社会的新国民的方法途径,如革新教育、兴办平民教育、女子教育等,这些有创见性的革新思想对当今中国发展公民社会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统一性
在陈独秀看来,中国现代化屡遭失败,屡遭挫折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的劣根性,缺乏民主和科学等现代思想觉悟。因此,陈独秀树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1月,他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了“拥护那德莫克拉(民主)和赛因斯(科学)两位先生”,并且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在当时国际环境下,陈独秀看到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走现代化道路。他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经济、科学技术,还要吸收其文化成果和一切有用的东西。他认为“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相同……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其国将何以存于世界之中?”。陈独秀明确表达了顺应时代潮流,对交流开放,与国际接轨。他把中国现代化放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思想对今天的中国发展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四)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预见性
陈独秀当时的很多观点不被人所理解,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了他的思想是正确的,这凸显了陈独秀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如,他对资本主义有较为深刻和理性的认识,他认为资本主义虽然在历史上造成过“滔天的罪恶”,但却“创造了较高的生产力,较高的道德与文化……扫荡了整个旧社会各方面的落后性,奠定了将来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之物质基础”,所以他预见到“资本主义在中国还有发展余地”,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依然决然采用资本主义来发展工业,只有这样,才能够清除社会经济的落后性,才能开辟新社会的道路”,因此陈独秀呼吁“我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
三、陈独秀现代化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一)首开中国现代化探索之先河,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陈独秀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实际领导,力主中国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陈独秀是最有理论建树的学者之一。陈独秀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领导国内无产阶级运动中,在论述中国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独秀关于中国现代化只能是蛇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他的这一思想对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关于现代化道路的讨论曾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着力构建中国现代化新格局,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西方学者认为,早期的现代化国家大都以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现代化过程中,曾把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作为现代化的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资源、环境、社会、政治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曾引起这些国家后来的改革者的深刻反思。陈独秀虽然没有系统化的现代化理论,但是从他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多方面论述,可以看出,他构建了一个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框架。如,陈独秀确定的现代化建设框架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他力主通过各方面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就从当时的国际情况和国内情况来看,陈独秀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反映了他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远见。
(三)积极开展中国现代化实践,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直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大大促进了新一代知识青年和普通民众的思想解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高度评价:“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陈独秀投身于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实践中,直接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陈独秀不仅是其中的精神领袖,而且也是领导“五四”爱国运动的“总司令”。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产生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是难以估价的。
总体上来说,陈独秀对中国现代化的最大理论贡献,在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国情,对中国现代化作了整体构想,形成了比较系统但并不完全成熟的现代化思想。而在实践中对中国现代化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领导并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因为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中国从此就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今中国依然在这条现代化道路上向前迈进。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谋求独立与富强的强烈愿望,也是众多思想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陈独秀关于现代化的深入思考,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次虽然曲折但很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是我国探求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仍然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陈独秀关于现代化的思想探索,有很多值得进一步发掘和汲取的思想营养,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丽平:《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13年5月第1版,第27页.
[2]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選编(1932-1942)》,《我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北京,第7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