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翔 马秀丽 杜丽花 苏永涛
摘要:文中以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的可行性和价值作为分析基础,切实分析在升本位原则下如何深入挖掘并整合发挥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如何突出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促进能力等。
关键词:河北红色文化 感知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河北红色文化是在我党领导下,由中国特定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融合而成的特色文化形态,其承载的不仅仅是河北地区革命先辈们挥洒热血、勇于担当、不畏万难、戒骄戒躁、不断学习、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精神,还包括民主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传承所需的诸多文化要素。由此,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工作中,河北红色文化可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革的素材融入其中,便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有血有肉,也便于教学设计在凸显本土文化优势的同时,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升华所需等。
一、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价值
1.便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三观提升心理健康性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打破内潦外困的局面,重新迎来东方的启明星,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念、立场和我党正确的领导。战争年代所传承下来的伟大革命精神,与河北红色文化在现代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各类文化元素,均可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信念、价值观等教育与引导的素材、着眼点、借鉴对象等。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的创新探索精神,西柏坡时期面对敌我双方量的不断变化所出现的敢于斗争和善于胜利的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炸碉堡等大无畏牺牲精神,不仅是我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法宝之一,同样也可作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抗压能力、坚实毅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养料。
现代大学生作为承载并践行“中国梦”的核心动力,托起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承载者,河北红色文化中各类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可成为鼓舞并激励当代大学生拥有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无畏的奉献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等的助力,尤其是河北红色文化特有的内在深层魅力,更能成为当代大学生抉择命运,思考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引导。因此,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巧妙引入河北红色文化,借助感受概括引导,
2.便于思政教师创新教学缩小师生合作障碍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继往开来的承载者,其能否良好的践行历史责任和使命,主要依赖于其理想信念是否正确、坚定,其身心成长路径是否健康、适宜等。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错位、抗挫能力差等问题,河北红色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对人生价值所在的生动诠释,不仅可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且可催动当代大学生“三省自身”,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按照知行合一的方式践行理想,提升自身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等。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无论是河北红色文化传承教育,还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都必然不能脱离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能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不能忽视大学生作为生命客体虽然已经具有独立的人格、思想、思维、行为能力等,但是依然需要终身教育引导的客观事实。由此,河北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不仅对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具有激励作用,同样还能反哺大学思政教师在核心素质教学改革要求下的教学创新设计。
二、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方式
1.坚持以生为本,发挥感知教育效能
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且对红色文化认同度偏高,但是在年代、生活条件、方式、环境等差异的影响下学生也仅仅是将红色文化的内容视为可听的“故事”,毕竟“红色文化仅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在当前社会并不会出现”。 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生活、就业、升学等现实压力的冲击而出现个人利益倾向,即重视物质利益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个人精神完满、文化追求。
河北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必须充分发挥感知教育效能,在坚持以生本位的前提下,找到将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与大学生当前生活和学习可相容、可链接的部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熏陶作用,让當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河北红色文化正能量的影响,继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辅助下,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选择。
高校作为河北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主要场所和重要载体,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效能,在直接影响现代大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基础上,强化河北红色文化的整合力和统领力,将璀璨的河北红色文化与光荣的革命传统引入校园,按照学生能感同身受、诱发思考、受到影响的方式,来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的展开,要遵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喜好,要听得清、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无论在表现形式的设定,还是在内涵的创意呈现方面,都要按照能为学生接受、产生心理共鸣的方式操作,要保证寓红于乐,寓教于乐。
2.精耕细作文化资源,学生引导内外兼顾
虽然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河北红色文化的感知教育融入必不可少,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引入和深入挖掘力度并不高,教师仍习惯于使用传统的课本知识教学,红色文化资源引入的教学方式单一。比如一些教师会采用组织学生到狼牙山、西柏坡等地参观学习的方式来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受制于经费、精力、学生与教师时间、交通、安全等问题,因而并不能常态化。高校所提供的红色网站推送、红色电影欣赏、红色革命诗歌诵读等活动也大都集中在重要时间节点,如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建军节等。此种宣传和教育方式实施时间短,形式不新颖,与学生的生活与生活关联度不大,教育效果自然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