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祥
摘要:1937年底,在沿海工业城市相继沦陷的危机下,为缓解物资匮乏和支持抗战,中外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工业合作运动。《西北工合》是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创办的宣传刊物,以报道与工合运动相关的文章、新闻和报告为主。工合运动与妇女解放之间相辅相成,一方面,工合运动能够促进妇女解放,从而提高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妇女解放为工合运动和支援抗战工作提供劳动力。工合运动的妇女工作受到社会封建礼教和教育知识落后等问题的严重阻碍,《西北工合》杂志也对妇女工作的内容和效果等进行宣传,为妇女解放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合运动 妇女工作 《西北工合》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史学的兴盛与传播以及中外学术交流的加深,妇女史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妇女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发挥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近些年,工合运动和中国妇女史的相关论著层出不穷,但大多关注在宏观层面和专门研究,缺乏以报刊的报道为视角研究妇女与工合运动关系。
就现有成果而言,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将妇女参与工合运动归于中国妇女运动史之中,研究内容和深度较为有限。顾秀莲认为妇女通过参加合作社等各种方式参加战时生产“在改善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妇女的集体意识和民族意识。”王仓仓探讨了西北工合运动、妇女生产与妇女解放之间的关系,认为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工合运动为“获得经济的独立和思想的解放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女性个体解放与国家独立前所未有的结合”。另外,学界缺乏对《西北工合》杂志的利用,仅对杂志创立背景、内容及影响等进行论述。
综上可知:第一,虽然妇女史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仍缺乏对工合运动中的妇女研究;第二,《西北工合》杂志的报道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但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二、西北工合运动中妇女工作所面临的問题
妇女运动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产物,同时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大背景下,妇女所展现出的作用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妇女能够通过参加工合运动不仅能够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工合运动与妇女运动相辅相成向前发展。但是工合运动中的妇女工作面临以下困难:
第一,交通闭塞,民众保守。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的地形严重影响了对外交流,常年气候干旱少雨,植被覆盖率少。自然地理环境致使西北地区呈现交通封闭、民众思想保守和社会贫困的特征。妇女们生活在社会相对闭塞的农村里,思想上,依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只知相夫教子,国家意识并不强烈;生活上,她们要承担整个家庭的衣食,甚至农忙时节需要踩着“三寸金莲”进行劳作,由于受到重男轻女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妇女也丧失了社会地位,自身的命运难以把握。
第二,缺乏当地干部,言语不通。工合组织在乡村宣传妇女工作和工合运动时,由于工作人员多为南方人导致语言不通或生活隔阂等原因而遭到了妇女的怀疑,所以“要成功一件事业,要工作上有相当表现,健全的干部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作乡村妇女工作,更应当有当地的干部。”工作人员在广大妇女眼里就是外来的陌生人,想要化解双方的隔阂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了日常往来,才能使妇女们了解和参与到工合运动当中。当地干部不仅能够获得妇女的信任,也能够提高工合运动效率。当地干部知道妇女在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更加容易相互了解彼此,在做妇女工作的同时,使她们积极地参与到工合运动当中。
第三,妇女家庭负担重。抗战爆发后,青壮男子入伍或充当劳工,家庭责任自然落到妇女肩上。儿童保育问题是妇女不能外出劳动的重要因素。在妇女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的现实问题就是妇女必须在家中照料儿女,无法从家务中脱身。即使有许多妇女有意愿参加工合运动,但是因为孩子太多或孩子无人照料而不得不放弃工作机会。还有的妇女将孩子带到工作场所,但是孩子不停的哭喊,“不但影响了母亲的工作效率,实有害儿童健康。”
三、西北工合运动中妇女工作的主要内容
为促使妇女更快加入到工合行列,工合西北区办事处通过设立职业技术学校、妇女和儿童识字班等方式尽量解决妇女生活中的困难,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普及工合教育,为工合运动奠定劳动力基础。与此同时,“技术的训练是很要紧的,没有好的训练,也是浪费国家的经济、收不到相当的效果”所以想要参加合作社的妇女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首先,通过设立女子职业训练学校以培养当地干部。1939年,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共创办了九个纺织传习班和纺织训练班,但是短期的训练无法培养出能够领导工作的干部。办事处以培养当地有知识的妇女作为技术干部为目的而开办了女子职业训练学校,这样既能使知识妇女参与到工合运动,又可以向知识匮乏的乡村妇女宣传和参加工合运动。1940年,女子职业训练学校招收了四十人,都是“中等学校程度,身体精神均很健康,年龄都在廿五岁以下”。
其次,将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第一,通过设立儿童识字班和工合小学校缓解妇女家庭负担。儿童保育是西北工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办事处通过设立儿童识字班不仅可以帮助妇女照看儿童,而且能够向儿童传授文化知识。“为了要动员妇女来帮助抗战,为了宝育儿童,就是培植国家元气”,所以不论是作妇女工作的个人或团体,都需要特别关心对儿童的保育。第二,通过设立妇女纺织训练班等机构提高妇女文化和技术水平。妇女纺织训练班不仅是培训妇女的纺织技术,而且学习内容还包括国语、合作常识、抗战歌曲等。妇女们常常举行座谈会,以增加她们的知识与合作能力。
最后,在《西北工合》妇女节和劳动节专刊上赞扬和鼓励妇女。1941年3月1日,《西北工合》第4卷第5期刊登了许多关于妇女节的特辑文章。例如:甘和媛在《三八节与工合运动》中认为工合运动为妇女解放创造了条件,妇女在参加工合后应当理解“妇女运动是国家民族争取独立自由的一环,妇女只有在国家民族得到独立之后放才能得到解放……妇女参加生产工作,就是将妇女运动得理论从实际中做起。”喻林炎则关注妇女的教育问题,他认为对妇女得教育要从“社会立场”“时代立场”和“工合立场”三方面进行,从而“发挥每位妇女得内在力量,把握住时代,以建设社会经济,改造社会为最要目的,然后妇女的解放与幸福,才可求得。”其他文章也从不同角度表达对妇女们的节日庆祝,而且《西北工合》以刊登诗词、歌曲等形式祝福妇女工作者。1941年5月1日,《西北工合》在劳动节专号中也肯定了妇女劳动者的付出。舒澐在《纪念劳动节与中国妇女》中认为妇女在抗战建国的背景下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妇女们应当在知识教育、宝育儿童等方面继续加强工作。刘克顿看到 “因为战争的怒潮唤起了广大的妇女同胞,实际的来参加各项抗战建国的劳动工作,显示了伟大的力量,才获得了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
四、西北工合运动中妇女工作的意义
工合运动在西北地区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战提供物资,而且改善了西北地区居民的就业和生活等,其中,工合运动中的妇女工作也具有深刻意义。
第一,妇女工作改善了西北地区社员的生活问题。在工合组织的引导和组织下,将妇女从家庭琐事中解放出来,以参加工业合作社的方式获取工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员的生活。
第二,妇女工作促进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西北妇女通过工合运动学习了专业技术和知识文化,并且能够获得可观的收入,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西北妇女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进而促进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秀莲.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卷[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2]王仓仓.束缚与解放:抗战时期西北工合运动中的妇女生产[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03).
[3]伍文强.《西北工合》杂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4]袁航.抗战时期宝鸡工业合作运动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
[5]妇女工作部一年来的生产及教育工作.西北工合,1940,3(1-2).
[6]工合运动与妇女运动.西北工合,1939,2(3).
[7]三八节与工合运动.西北工合,1941,4(5).
[8]从纪念“三八”节说到妇女教育问题.西北工合,1941,4(5).
[9]纪念劳动节与中国妇女.西北工合,1941,4(9).
[10]对中国妇女劳工的瞻望.西北工合,19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