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任耀生
蒋鉴平校长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
蒋校长留在我脑海中是永远值得敬仰的光辉形象。
他是一位堪称楷模的共产党员,一位勤奋睿智的学者,一位为化工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校长。他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事业上,带领教职工在“文革”浩劫后的废墟上一砖一瓦、一苗一树地砥砺开拓,建起了桃李满园名甲四方的常州化工学校。记得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事迹见诸报端的那一年,我来到学校。听到了很多关于蒋校长的故事。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人数随之增加。学校千方百计地改善教职工住房,一批又一批老师住上了新房。因为我知道蒋校长家住房情况,就问他搬家没有,蒋校长回答:“我还没有,解决我的住房,要等全校教职工都住上新房后再说。”当时他家住房是一种什么状况呢?也是之前来学校听说蒋校长从来公私分明,学校大规模建造新楼时,恰巧赶上雨季,家里漏得一塌糊涂,有人提出学校帮助维修一下,蒋校长婉言谢绝,自己买了水泥用自行车载回家自己动手修补。学校条件逐渐改善,上级为校长配备了专车,蒋校长绝不因私事使用。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中午还要回家照料儿子的午饭。为了体验蒋校长的这番辛劳,也想看看他家住房的真实情况,我借了一辆自行车,请一位熟悉路途的老师做向导,穿街过巷单程约40 分钟才到达。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年代久远雨浸风蚀的工棚模样,房间内设施陈旧简陋,只有一台小型黑白电视机提示这里是现代人的住宅。这就是蒋校长的家,据说这里早年是个酱油作坊。蒋校长在这低矮的屋檐下,思考着学校今天的大事小情和明天的宏伟蓝图,编写出全国化工中专优秀规划教材。蒋校长从这里出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把常州经验分享到全国各地,又虚心博采众家之长移植常州。
读蒋校长《二十年校长生涯的甜酸苦辣》,可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那段难忘的历史。今天,当我们徜徉在绿树成荫、花团簇锦、楼宇相望的现代化校园里,可还记得我们是从“在农田中央有五六间平房,三间做教室,二间做办公室、库房”的老校区怎样一步步走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蒋校长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先驱群体的代表,他代表了一个谱写历史英雄篇章的伟大群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很有必要回顾,很有必要思考。蒋校长们当初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和今天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异同。我们是否忘记了不该忘却的什么?失去了不该丢掉的什么?假如我们沿着蒋校长的足迹续写后二十年的“甜酸苦辣”,将都是些什么?进而,我们让再后二十年的继承者,怎样看待我们曾经的“砥砺前行”?从我们手中接过了什么?学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