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思陶,“活化”小学数学课堂

2021-11-09 07:56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小学郁留红
数学大世界 2021年25期
关键词:糖水活化正方体

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小学 郁留红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深邃的教育思想是值得继承的宝贵财富。他提出了很多教学理念,如“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思想”等,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价值无法产生深刻的认知,更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为指引,让学生积极思考,高效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的魅力,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力量和精彩。

一、搭建生活桥梁,变“排斥”为“亲近”

“生活即教育”是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他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可见,生活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抽象、深奥,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对数学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在内心排斥数学、讨厌数学,这无疑会影响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打破教材的束缚,为学生搭建生活的桥梁,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更易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从内心亲近数学,改变对数学的印象。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上课铃声响起后,教师端来了两杯糖水,学生感到很好奇,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教师指着两杯糖水说:“甲杯里倒了300 克水,加了60 克糖,乙杯里倒了200 克水,加了45 克糖,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一些?”学生听后觉得简单,分别喝一下就知道了。于是,学生代表走到讲台前,教师用一次性杯子分别倒了一些糖水给他们喝,但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这时有学生提议:可以分别算出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哪个杯子中的糖水更甜一些。这样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肯定,于是大家信心满满地进入了探索中……

可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生活素材,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将所学问题融入情境中,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教学环节,既可以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落到实处,又可以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进一步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倡导主动探究,变“被动”为“自主”

陶行知先生说过:“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毫无学习自由可言,个性也完全被抑制,显然,这与新课标是完全背离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解放学生的手脑,为他们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积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数学学习,丰盈学习过程,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手脑并用的能力。

上述案例,在学生的认知出现障碍时,教师没有直接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进行验证,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的本质内涵,也让学生拥有了张扬的个性,更好地体验了学习过程。

三、优化育人理念,变“一刀切”为“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先天的智力因素和后天的生活经验都存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表现出来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不相同。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设定的教学目标还是练习,都是运用“一刀切”的模式,很显然,这样的学习要求并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践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因材施教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了分层作业。基础性作业:①一个长方体包装盒,长50 厘米,宽40 厘米,高30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②一个魔方,它的棱长是10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样的题目难度不大,直接运用所学公式便可作答,是对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性作业:一根长方体木料,长40 厘米,宽和高都是20 厘米,现在将它切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这样的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有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考力。拓展性作业:用8 个棱长是15 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然后拿走一个正方体,所拼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这道题目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拓展,旨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远的境界。

在教学新知后,在练习设计环节,教师能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落到实处,为学生设计层次性强的练习,可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获得相应的提升。

四、培养创造思维,变“单一”为“多元”

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基石,也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是多么重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经常运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必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固化学生的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提升思维的多变性、开放性。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后,教师精心创设了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是这样的:“阳光小学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它的长是90米,宽是70米。学校对花园进行了扩建,长增加了15米,宽增加了10米。这个花园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题目出示后,教师没有指定学生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而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思维环境,让学生探寻有效的解题思路,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解法一:(90+15)×(70+10)-90×70 =2100(平方米);

解法二:15×(70+10)+90×10 =2100(平方米);

解法三:10×(90+15)+70×15 =2100(平方米);

解法四:15×70+15×10+90×10 =2100(平方米)。

面对同样一道题目,学生想到了不同的解法。在这四种解法中,有基本方法,也有独特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几种算法进行比较,旨在培养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求新、求速度、求最佳的意识,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陶行知思想在数学课堂中的融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学会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教育的价值和魅力。在以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变革以往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其主动地融入课堂,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真正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糖水活化正方体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趣说“糖水不等式”
给正方体涂色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萝卜糖水止咳化痰
多少个小正方体
尝出来的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