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国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采用全腹膜外修补术与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的应用效果以及评价。方法:选取13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全腹膜组、经腹腔组,分别施行全腹膜外修补术、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对比两组的术后疼痛状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结果:全腹膜组的术后疼痛状况、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经腹腔组(P<0.05),但两组的术后复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腹膜外修补术与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均属于安全可行的手术,腹股沟疝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全腹膜外修补术;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腹股沟疝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腹股沟疝多发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占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该病患儿若年龄不足2岁,则有自愈可能,否则只能通过手术治愈。现如今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修补方法为: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及全腹膜外修补术TEP。因此,本文就全腹膜外修补术与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试验将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20年8月中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临床病例136例,使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各68人的两组患者,分别为全腹膜组、经腹腔组;经腹腔组男65例,女3例,年龄27岁~79岁,平均年龄(54.26±7.14)岁。全腹膜组男64例,女4例,年龄26岁~78岁,平均年龄(55.01±7.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经腹腔组: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一般无需术前导尿。准备腹腔镜器械,包括摄像系统、穿刺套管、CO2气腹系统等。首先,与其上缘做一长约1cm切口。置入戳卡。建立气腹,气腹压维持在12mmHg。在患者腹直肌外缘平脐水平以及对侧腹直肌外缘脐下水平分别放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进入腹腔。常规探查。于疝环上方1.0厘米自髂前上棘水平至膀胱褶皱处切开腹膜(画眉法)。由此进入腹膜前间隙。分离出Bogros间隙及Retzius间隙。最后游离疝囊。注意保护死亡冠血管,腹壁下血管。男性注意保护精索及输精管。女性可横断子宫圆韧带,而后依疝囊情况,可完全游离及横断。选择适当补片固定。补片一般可覆盖内环,直疝三角、股环。有时可一同覆盖髋骨闭口,而预防闭孔疝。然后缝合腹膜,关闭要严密。有因腹膜缝合不理想而发生肠梗阻报道。缝合困难时可降低气腹压。最后排净二氧化碳,缝合戳口。
全腹膜组:全腹膜外修补术,术前准备单极电凝、监视器、气腹机、目镜以及穿刺锥、无损伤环钳、直钳等器械设备,患者通常体位为头低脚高12度左右平卧,头部垫高25度左右,避免头部出现充血,开放病人静脉通道,消毒后在患者脐下做10mm的縱向切口,偏患侧切开前鞘,与腹直肌进行钝性分离,直至到后鞘,扩大分离腹膜前间隙,一般采用镜推发。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上三分之一处及中下三分之一处各置入鞘壳(5mm)。如穿刺困难可借助注射器定位。如Bogros间隙游离困难可适当向外侧扩大腹膜前间隙。注意保护腹膜。多次因损伤腹膜而改为经腹腔腹膜前修补。其余修补方法与TAPP相同。且不用修补腹膜。
1.3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状况:采用VAS进行评分。共十分,分数越大患者痛感越强烈。
(2)术后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3)术后复发率:在患者术后七个月左右就行随访,记录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术后疼痛状况
在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分别行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以及全腹膜外修补术后,经腹腔组术后疼痛评分为(4.72±1.89),全腹膜组术后疼痛评分为(4.26±1.24),t=1.678,p=0.048,将两组术后测量的疼痛情况结果对比可知,全腹膜组整体优于经腹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术后住院时间
在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分别行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以及全腹膜外修补术后,经腹腔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92±1.06),全腹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1±1.97),t=2.986,p=0.002,将两组术后记录的住院时间结果对比可知,全腹膜组整体优于经腹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复发率
在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分别行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以及全腹膜外修补术后,经腹腔组术后复发人数为四人,复发率为5.88%,全腹膜组术后复发人数为一人,复发率为1.47%,X2=0.831,p=0.362,将两组术后记录的复发率结果对比可知,全腹膜组复发率低于经腹腔组,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全腹膜外修补术以及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两种手术方法原理相同,腹股沟疝的病因与腹壁的薄弱以及腹腔的压力有关,疝即为漏,有漏就需要堵,两种手术都采用了剥离、堵漏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两种手术的入路方法不同,但均需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腹腔镜类似于电子胃镜,带有微型摄像头,腹腔镜手术能够使得医生直观的看到腹腔内部,操作更为方便。其中全腹膜外修补术操作较难不进入腹腔,因此,降低了对于腹腔的损伤,以及肠道损伤,但同时,无法发现有无漏诊疝,而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减少漏诊,但会破坏腹膜,造成肠道损伤[2]。
本文研究了腹股沟疝采用全腹膜外修补术与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这两种手术的应用效果以及评价,选取了两组共136例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两种手术进行治疗,通过寻访和记录的形式对于术后的疼痛状况、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做了数据的收集,发现术后疼痛状况以及住院时间这两个指标为全腹膜组优于经腹腔组(P<0.05),而复发率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两种手术均安全有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手术的选择,以更好的确保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坤,叶元礼,任鹏真,等.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2):25-27.
[2]时立平.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