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2021-11-08 21:58玄淑平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

玄淑平

摘  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运用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择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施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缺损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缺损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全面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方面,护理后研究组均全面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分期康复护理方案;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068-02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是脑缺血、缺氧等因素造成的部分脑组织坏死,并造成持续性的病灶性神经功能障碍[1]。该病的致残致死率极高,即便患者生命得到挽救,也会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临床多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脑梗死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各异,导致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案效果不甚理想[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就分别施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与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2.17±5.83)岁;脑梗死程度:轻度23例、中度21例、重度16例。研究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2.64±5.97)岁;脑梗死程度:轻度24例、中度22例、重度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满足临床脑梗死诊断标准[3]。

排除标准:①既往精神疾病史者;②合并肿瘤、瘫痪者;③合并其他器质性严重损伤者。

1.3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施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监测患者病情、体征,依据患者病情对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的指导工作。

研究组60例患者则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内容如下:①急性期康复护理干预,该时期由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因此,首先可以对患者病情、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康复护理的必要性、护理方法、护理目的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详细内容讲解于患者及家属,让其先充分了解康复护理,以增加后续的依从性及配合度;其次可制定床上的被动康复训练,比如定时辅助患者翻身,以防压疮;指导患者家属活动患者肢体关节,应动作轻柔,切忌用力过猛,造成患者二次伤害,或对患者肢体进行穴位按摩,以防深静脉血栓等;最后患者由于疾病折磨,言语丧失、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出现恐惧、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做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此类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②稳定期康复护理干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患者身体功能的具体情况,康复训练可由之前被动训练逐渐转变为主动康复训练,比如进行体位转变、重心转移、床上翻身、床边运动、下肢负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言语康复、吞咽、记忆功能康复等训练,训练强度由简至繁,由易至难,训练时间由短至长,循序渐进,切忌训练过度。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指导工作,比如日常穿脱衣物、吃饭喝水、刷牙洗脸、独立大小便等指导,以稳步提升患者日常自主生活能力。

1.4  观察指标

①肢体功能对比,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法分别对患者上肢和下肢功能进行评定,肌力评级0~5级,分级与肢体功能成正比。②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对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其中NIHSS评分分值0~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成反比。Barthel指数采用百分制,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③生活质量对比,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精力、情感、睡眠、疼痛、身体活动及社交活动6个方面,得分与生活质量成反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上肢和下肢肌力分级对比,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评分上升,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脑血栓的形成,使血流速度减慢甚至闭塞,从而引起局灶性的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到脑动脉,或供应脑部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从而引起局灶性的脑供血不足,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的软化坏死。常见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障碍等。因此,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多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以恢复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4-5]。

近些年来,随着康复护理医学的不断进步,多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案涌现,其中分期康复护理就属于一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模式,该种康复模式是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相较于传统的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为明显[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肢和下肢肌力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在于,急性期通过康复护理的宣教,能够让患者充分了解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同时加以被动训练,可防止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进程[7]。此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则可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以增加后续康复护理训练的配合度。而稳定期通过被动主动训练的转换,可尽早的帮助患者神经、言语、吞咽、肢体等功能的恢复,同时通过日常能力的训练,可增强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进一步促进其康复进程,提升生活质量[8]。

综上,对脑梗死患者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大敏,王应君,张京敏.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8):1340-1342.

[2]李婷,钟晓娣,黄西瑶,等.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6):242-244,248.

[3]李佳,马淑华.CT平扫联合CTP、CTA检查在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9):8-10.

[4]梁玉香.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179-181.

[5]吴彩霞,李秀丽,许红侠,等.脑梗死患者实施分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6):181-182.

[6]杜蓉,徐碧芝.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对其肢體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5):276-278.

[7]宋俊娥.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5):111-11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怎样治疗
听音乐可改善自律神经功能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