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要欢
(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医院 宜阳 471600)
消化性溃疡(PU)多发于胃和十二指肠,引起上腹部疼痛、反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1~2]。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Hp)阳性PU患者而言,临床多予以抗Hp四联疗法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物、铋剂,可有效破坏Hp生长环境,加快体内Hp清除,从而促进黏膜组织修复[3]。但抗菌药物滥用使得抗Hp效果下降,且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易引起一定程度菌群失调,导致Hp根除率降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为微生态制剂,口服后可补充体内益生菌数量,增强对有害菌的抑制效果,以纠正胃肠道菌群紊乱[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Hp阳性PU患者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Hp感染阳性PU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5.65±4.18)岁;体质量指数(BMI)19~28 kg/m2,平均BMI(24.19±1.35)kg/m2;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8.52±1.14)个月。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5.69±4.22)岁;BMI 19~28 kg/m2,平均BMI(24.23±1.38)kg/m2;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8.56±1.1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PU诊断标准[5];Hp试验阳性;伴有上腹部疼痛、反酸等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肝肾衰竭;对本研究用药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63168),20 m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胶囊(国药准字H20065091),0.5 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20043535),1.0 g/次,2次/d;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国药准字H20065858),200 mg/次,4次/d。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治疗,1.5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显效:上腹疼痛等症状消失,胃镜示溃疡消失;有效:上腹疼痛等症状减轻,胃镜示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胃动素(MTL)及生长抑素(SS)水平。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集两组3 ml静脉血,离心取得血清后,以全自动分析仪测定MTL、SS水平变化。(3)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上腹疼痛、反酸、烧灼痛等症状改善时间。(4)Hp根除率。随访3个月,以14C呼气试验复查Hp根除情况,阴性为根除。(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呕吐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MTL及SS水平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MTL较对照组低,SS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TL及SS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MTL及SS水平对比(±s)
SS(pg/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MTL(ng/ml)治疗前 治疗后49 49 tP 559.52±45.63 562.74±46.25 0.347 0.729 356.24±32.95 398.74±35.74 6.120 0.000 46.59±4.75 47.25±4.82 0.683 0.496 89.54±7.73 79.85±7.42 6.330 0.000
2.3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s)
表3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s)
组别 n 上腹疼痛 反酸 烧灼痛观察组对照组49 49 tP 5.36±1.02 6.85±1.23 6.527 0.000 5.98±1.13 7.02±1.28 4.264 0.000 4.89±0.96 5.82±1.07 4.529 0.000
2.4 两组Hp根除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Hp根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Hp根除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例(%)]
PU发病机制复杂,认为Hp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Hp属于螺旋形、微厌氧菌,可于人胃部定植并大量繁殖,释放毒性代谢产物,从而持续破坏消化道黏膜组织,引起黏膜组织炎性水肿等,且该病菌可促使胃酸分泌,加重黏膜损伤,进而加速溃疡形成[6~7]。目前,临床治疗Hp阳性PU的关键在于清除Hp,但Hp具有较强高突变和自由重组能力,加之临床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Hp耐药性逐渐升高,因此抗Hp方案的选取需尤为谨慎。
四联疗法为Hp阳性PU患者首选用药方案,其中的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降低H+-K+-ATP酶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终末环节,以改善胃部环境,升高pH值,从而破坏Hp生长环境[8~9]。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均为常用抗菌药物,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抑制Hp生长,加快体内Hp清除;胶体果胶铋属于胃肠黏膜保护剂,可于溃疡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胃酸侵袭,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且对Hp具有一定灭杀作用。但常规四联疗法随着Hp耐药性的升高,Hp根除率有所下降,且临床考虑抗菌药物对益生菌也存在一定灭杀作用,易引起胃肠道菌群紊乱,影响Hp清除。
MTL、SS与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其中MTL属于活性多肽,可加快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SS则为重要胃肠激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治疗后MTL较低,上腹疼痛、反酸、烧灼痛改善时间较短,SS水平、Hp根除率较高,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可加快Hp阳性PU患者症状缓解,提高Hp根除率,促进MTL、SS水平复常,且不良反应少。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属于益生菌制剂,口服后可直接增加胃肠道益生菌数量,纠正胃肠道菌群紊乱,从而阻止有害菌增殖,减少细菌毒素产生,并可于胃肠道形成良好生物屏障,抵御外来病菌侵害[10]。同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Hp尿素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能阻止Hp黏附、定植于胃黏膜组织,减轻胃黏膜炎症损伤,且该药代谢生成的有机酸还可加快胃肠蠕动,减少毒性代谢产物吸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与四联疗法联用可协同增效,辅助增强抗Hp效果,并维持胃肠菌群平衡,以促进Hp清除。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可提高Hp阳性PU患者临床疗效,加快MTL、SS水平复常,减轻临床症状,且Hp根除率高,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