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桃良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通常包括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所展示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个人,能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同时具备技能高超、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整合,从而在职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近几年高职学生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生源对象结构复杂,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非传统应届生源比例将持续提高,因其人生阅历、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其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层次不同,关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是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制造业强国,对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对学生个体生涯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认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40份,收回问卷608份,回收率在95%,其中有效问卷608 份,有效率达到100%。根据608 份高职职业素养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反馈来看:其中对影响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因素选择占前三比重的是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专业知识。其中有占总人数39.14%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培养职业技能,选择专业知识的学生占总人数26.32%,而选择职业精神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59%,根据数据的对比我们能发现注重职业精神的人与注重职业技能的人相比,低了近10%(图一)。这也说明了大部分学生都过于重视职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精神的养成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此外,在关于“你是否了解并喜欢你的专业?”“将来是否从事你所学习专业的职业?”等问题调查中发现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存在脱离问题,在专业选择时,学生存在盲从现象,甚至是父母选择,因此某些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仅有65.4%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一定的了解,有34.6%的学生对自身专业不感兴趣,同时也有将近45%的学生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将专业学习引入职业发展中,有21.5%学生明确表示不会从事所学专业的职业,还有部分学生选择看将来发展情况。如上(图二)。
还有一个现状是我国大学专业分科明显,专业性很强,尤其是专科大学,这不利于大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全面发展;专业课程安排地满满的,人文课与公共课程的减少甚至缺失,造成了大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缺失,部分大学生受到如今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过于的考虑个人得失导致个人素养如:责任感、团队协作、诚信、职业道德等的缺失。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学生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职业素养培训的学习很少,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压力使学生和家长一味追求高分数的成绩,以至于当他们进入高职院校时,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表现出极大的茫然和不解。
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得到的数据,虽然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不强,但是学生一致认为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是最需要培养的职业素养,学生大多认为进行专门的课程学习和实训是在校期间培养职业素养最好的途径。说明学生对职业素养有一定的理解,并渴望通过学校来学习和培养这些职业素养。要提高职业素养必须针对产生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
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比较模糊,职业意识淡薄,不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社会责任感淡薄。还有部分学生较少考虑个人的发展前景,缺乏敬业和进取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职业忠诚度较低,职业道德缺失,有待提高。
学生对自己职业认同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基础,但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由于受到社会部分人对职业教育偏见的影响,部分学生并不认同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对以后的就业岗位没有明确的规划,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因而普遍缺乏职业的认同感。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没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前途迷茫,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自卑。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然存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端教育”,也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无奈选择,读职业教育没有前途。另外市场经济中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普遍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高职院校培养体系不完善,片面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素养培养,课堂教育内容和理念落后,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知”与“行”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利用专业课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在走上就业岗位时无法具备必需的职业素养。
专业知识确实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说是重要的。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里,光有专业知识已经不够满足职业的自由选择了,在职业生涯中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等目标的有机统一,这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首先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通过调查分析显示,高职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首先,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学习环境相对差,父母外出务工比较多,很多学生经历了留守儿童,造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关爱,学习成绩不理想;其次,高职学生大都是“00 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长辈的溺爱,没能形成很好的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只关注成绩,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他们则更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造成一些高职学生没有职业目标,没有考虑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特别是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们来说如何培养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当我们通过调查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原因后,我们认为职业素养有利于高职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变得更自信、更优秀,也有利于为国家2025 年实现制造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才能培养出技术水平过硬,又具备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也是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点。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的相互融合可以起到如下重要的作用。
1.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职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的特征,应当利用好职业教育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让思想的力量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知行合一。
2.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在思政教育教学中重视职业素养培养学习,能够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不断蓄力,增强竞争力,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的融合手段是多元的,可以生成强大的合力。在校园中思政教育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进行职业素养养成的教育,社团、班级、宿舍都是思政教育发挥的场地,可以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的便利性,达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总之,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相关的课程可以从理论上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在职业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树立职业意识,职业信念。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更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专业老师联系专业重点传授专业知识,强调行业规范和操守,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在未来职场上展现更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文化基础课结合不同专业为学生制定相契合的职业素养课程,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让学生们更好地去定位自己。同时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文化素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和就业前景。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职业环境,职业精神的培养也应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予以深化和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应与企业一起创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全面均衡的课程模式,合作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组织订单班、企业班,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实践,同时学校引入企业教师,也定期派出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利用校企合作实行模拟岗位式管理制度,帮助学生适应并转换为职业人。
在校期间通过就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分专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职业能力综合素质,达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从最初对就业择业的期望值,到最后实际求职所得就业岗位,一定经历了失落和迷茫,所以学校在学生毕业前要建立一个学生就业过程追踪、定向指导的帮扶档案。学生在外实习或者找工作期间,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实际情况,所遇到的难题及时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