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金融政策的偏移,现在农村金融经济发展趋势好转,但是金融供给不足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机构可为农户提供生产所需的资金,但是农村贷款风险高和利率高是农村贷款的瓶颈。农业经营的高风险性、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农民反担保问题,造成了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的主要方面。Binswanger(2003)在阐述了对农业信贷、抵押物和农业保险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没有抵押物的借款人可利用农业保险转移风险,农业保险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农业信贷抵押品。如何解决农村“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本文从加强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合作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信贷;金融机构
一、坚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的有效结合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合作越来越重视,2009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银保互动机制”,从而为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相结合带来可行性;2019年在《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推进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加强合作的意见,为更好更快促进支农政策提供保障。农业保险是抵御自然灾害和疫情灾害的政策性保障,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的信用等级,降低客户违约意愿,进而降低道德违约风险;农业信贷业务主要面临的是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是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使用价值,农户生产经营天灾足额理赔,有了农业保险可以避免信贷机构出现借出款项无法收回的现象;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得农户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即使农业遭受损失,保险机构会给予一定的赔偿,提高了农户收益的稳定性,提高贷款资本金安全性;三是提高农民风险保障意识,同时也在农业信贷资金使用过程中面临由于抵押物不优质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资本金安全保障。
二、发挥市场定价功能优势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平稳发展
挖掘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引导价格,从而提高农户参保率,促进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业务的合作。定价合理是在金融资本注入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良好作用的前提。在一定时期内农产品价格在会受国际市场、国家宏观调控、自然环境,生产成本、经营模式、地理环境、个人经营差异、市场供需等诸多因素影响,农产品交易价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农产品相对其他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因此金融机构可以选择优先受理参加农业保险的客户,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一方面方便金融机构交叉验证,另一方面在增加了信贷资金安全性。不断深入挖掘金融市场农业产品定价功能,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定价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市场经济环境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资金不能正常收回的风险。
三、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服务创新
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整合提升实力。根据地区政府政策引导、市场供需规模、产业发展模式等条件,合理调配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二是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区域结构。根据本地区特色产业,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信贷总量保持适度增长,金融运行呈现平稳、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财政补贴政策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金融机构根据农产品价值、预期收益等条件选择性的融资,可以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杠杆,为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冯文丽(2009)认为,我国可在农村金融组织不断健全和发展的基础上,将农业保险纳入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的联动机制。庹国柱(2008)认为,由于农民自身经济收入有限,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较大,加上贷款担保方式单一,缺乏风险分散、补偿的有效机制,容易使“三农”经济中产生的信贷风险转嫁到金融机构,从而导致涉农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因此,建立涉农信贷的有效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十分必要。
经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人数越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比率越高,反之贷款的比率下降。因此加强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合作,可以提高金融支农的总体绩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也提高了农业信贷资金流动和资本金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关于我国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合作问题的研究[D].对外贸易大学,2011.
[2]唐金成.现代农业保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张浩,李前进,吴莹.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2010(3).
[4]王戈鋒.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机制的对接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
[5]顾江,我国农业保险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2期。
[6]金鳞根,杨云聪,张聪,我国农业保险问题及对策讨论,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1期。
[7]张立焕.农户信贷市场供求失衡[D].吉林农业大学,2008.
[8]朱喜,李子奈.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信贷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6.7.
[9]赵文昆.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10]张凯,李磊宁.我国农村信贷投入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7(3).
作者简介:王崇,女,满族,辽宁北镇,本科,金融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