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完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突如其来的疫情充分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通过档案保护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在国家与社会面临重大挑战时展现积极作用。
关键词:档案保护;疫情防控;健康保障研究
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抗击疫情局面。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有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与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适应,有效支撑与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一、档案保护概述与作用
1.档案保护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档案载体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不同变化。我国早期有甲骨档案、缣帛档案、简牍档案,国外有棕榈叶档案、植草档案、羊皮档案等等。东汉时期发明造纸术之后,出现了纸质档案,近代又出现了光盘、胶片、磁带等载体的档案形式。不同材料的档案在保存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有的载体会出现信息失真与字迹褪变等问题,失去了利用价值。因此,在档案保护工作中,需要认识档案材料的变化规律,运用必要的方法与技术优化档案保管条件,使损毁的档案能及时被修补,让档案能为社会发展服务。在对档案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档案性能与结构材料的变化,使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档案保护进行研究,加强档案的使用寿命与利用价值。首先,要研究档案材料的变化规律、性能与影响因素,增强档案的耐久性。其次,要设置良好的档案设备设施与库房建筑,研究节能建筑档案工具及设备设施对档案的保护作用。加强库房防尘防光、空气净化等专业技术,实施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对纸质档案的保护,同时要提升胶片档案、光盘档案的修复技术,了解信息恢复技术与数据备份,有效预防水灾和火灾。在档案保护过程中,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加强对档案的常态管理,防范有害因素的破坏。并且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利用有效方法改善档案保管与利用环境。开展有效的监管与分类管理,对档案进行扎实、有效地保护,使档案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2.档案在处理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2003年4月23日,由于非典疫情,北京临时筹建小汤山非典收治定点医院。当时的设计者是黄锡璆博士带领的团队。小汤山医院收治了我国七分之一的患者,治愈率高达98.8%,1383名医务人员中没有一个感染。小汤山的建设档案被保存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建设图纸被传送到了武汉,黄锡璆团队在2020年1月24日赶赴武汉,带着相关档案与武汉城乡建设局人员共同确定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方案。从1月24日确定方案到2月2日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不仅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实力,同时让人们看到了共享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档案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优化档案管理与保护。武汉通过档案资料建成火神山医院,表现了档案在处理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而通过这场疫情的考验,档案工作者应增强责任感与职业荣誉感,认清自己的使命,保护好档案资料,深入挖掘档案资料中的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弘扬中国精神,为子孙后代树立积极榜样
在疫情防控期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科研攻关人员、公安、交警、社区干部等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敢于斗争、科学防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让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不懈奋斗。许多人民英雄在疫情中救国救民,舍生忘死,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努力。在抗疫的严峻形势下,人民团结一致,积极对抗疫情,用行动诠释了凝聚中华民族磅礴伟力的中国精神。通过档案保护,这种精神能够被延续下去,为子孙后代树立积极的榜样,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与历史传统的统一。
二、疫情防控期间的档案保护内容
在疫情防控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档案部门要对疫情防控期间的档案进行收集,并做好保存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具有医疗防疫的专业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现在我国的网络发展迅速,有助于疫情的防控与治疗,同时有利于传染源的追溯与信息的传播,运用信息技术使档案的形成途径与形成方式得到优化。在档案管理中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好档案保存工作。防疫医疗的专业性极强,因此对于其中各种专业档案的管理需要制定不同规范,积极协调保存与收集工作。在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与保护工作中要关注新冠肺炎病例档案、科研档案与社交媒体信息。
1.疫情防控期间病历档案的保护
疫情病历档案切实记录了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抑制过程,有助于研究人员结合档案开展疫情相关问题的研究。但是一直以来,病历档案并没有被纳入档案保护范畴内,如非典期间的病历档案就没有得到保存。一般的病历档案没有长期保存的历史价值,其中主要记录了医学科研与医疗纠纷。然而,疫情病历档案中蕴含着特殊的历史价值,因此要收集相关的病历档案并纳入保护范畴。病历档案一般应按科室保存。病历档案的管理是由卫生部门执行的,档案部门无权管理病历。因此,首先要打破管理体制的局限,使新冠肺炎病历档案能移交至档案部门。另外,在档案部门收集相关病历档案时,要有效预防司法风险。有的国家把病历档案当作公民的私有财产,因此在档案保护过程中要防范相关的法律风险,明确相关的制度。
2.疫情防控期间科研档案的保护
科研档案是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实验数据、图纸、图表、照片、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科技文件材料。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武汉病毒所运用高科技识别技术,很快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型。而浙江省疾控中心也用最快速度分離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加速了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的研制,筛选了良好的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方案的筛选、调研、临床试验中都体现出了高科技的作用。许多科研人员与医疗人员在疫情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快速攻克多个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同时留存了许多科研数据档案。因此,要加强对科研数据与档案的保存,使档案与数据拥有更加长久的历史价值。科研档案一般会保存于科研单位,档案部门对科研档案的接收存在畏难心理,在法律法规中对科研档案的移交、接收的规定并不完善。然而,在疫情防控档案保护的过程中,科研档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机制,将归档要求与范围不断明确,落实各个部门的职责,确保新冠肺炎科研档案能得到保护,以免档案信息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