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蕾蕾 王娟 陈艳 李美凤 刘秋妍
食品安全学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但涉及内容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教学内容多、记忆压力大等原因而失去耐心和兴趣。在大学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屡禁不止,不如将手机利用起来,让他们用手机签到;用手机抢答课堂问题,挣取小星星加分;用手机看PPT,发现疑问和讨论课堂话题;用手机思考与课程结合紧密的专业问题。研究表明,在混合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辅助教学,可以让学习者的听觉、视觉与其他感官系统一起参与活动,符合大脑对于信息的认知加工规律。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智慧教学工具也层出不穷。笔者通过实践比较发现,不断更新升级后的“课堂派”平台非常适宜于食品安全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实践构建了基于“课堂派”平台的食品安全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PBL和BOPPPS教学模式,结合食品安全学课程的特点,设置课前学习内容和相关话题讨论,抛出相关热点问题或推送阅读材料、案例、新闻等,一方面进行暖场热身,另一方面通过话题讨论情况获得一定的前测结果。
上课前明确学习目标,进一步测试(前测),掌握学情。课中采用PPT讲授,通过互动答题,特别是选择题以及开放式问答、投票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课后测试。测试后或下次课前讲解习题并总结。
针对重点内容设置作业,强化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特别关注的问题,设置课堂讨论或辩论;针对需要自主归纳掌握的问题,设置翻转课堂。为调动学生学习和互动的积极性,设置星星奖励。
二、教学实施环节
1.备课。在“课堂派”平台设置好课程名称、班级等基本信息,按照教学大纲设置好教学章节,上传PPT“互动课件”,设置“互动试题”。还可将部分影像、微课资料、文献资料、慕课资源链接、食品安全相关新闻原文或链接、图片等辅助资料上传到“课堂派”平台“资料”中。设置好课前讨论话题,以及参与话题的得分标准。录入课前、课后测试题,设置测试分值、何时可看答案及解析等。
2.课前预习。教师在开课前发布课前讨论的食品安全热点话题,为学生提供多媒体预习资料。学生收到“课堂派”平台发送的预习讨论提醒后,可根据教师要求完成各类预习任务,比如预习思考题、话题讨论、查看学习多媒体资料、查阅搜集相关食品安全新闻资料等。整个环节依靠“课堂派”提供平台支持,课前预习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堂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完成食品安全学课程基本知识的传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PBL和BOPPPS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并通过“课堂派”给学生发送即时互动答题任务,进行前测、参与式学习和后测。在互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微信“课堂派”回答、抢答,教师可将学生答案展现在大屏幕上。如果是选择题、投票题,将会显示选项占比;如果是开放讨论题,还能通过“词云”功能展示学生答案中最多出现的词语,教师再结合学生答案给出解读,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基于随机性、公平性等原则,教师还可进行点名提问和随机抽问,针对学生的回答结果给予星星打分或奖励。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并非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互动,也可利用“课堂派”平台的提问、留言功能即时发送屏幕留言,向教师进行匿名提问,在教与学之间达到深度互动。
4.课后复习。食品安全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课堂上能够涉及到的深度有限,需要课后复习强化的内容较多。长期以来缺乏较好的工具和手段來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为依赖学生自学巩固。当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派”平台开展多样化的课后考核:一是布置思维导图作业,督促学生归纳总结。二是布置知识点测试,学生在课后通过“课堂派”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测试任务,测试能够自动显示答案和解析,方便学生对照复习。三是提供慕课资源链接或多媒体资源等课后巩固或拓展资料,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认知。
5.翻转课堂。食品安全学课程中“各类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这一大章内容是对前期各类型危害因素的归纳总结和拓展,学生需要在学习完前面章节的基础内容后,再结合专业相关基础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分析各类食品安全危害因素。这些可以留给学生自行总结和查阅资料,并在课堂上利用“课堂派”上传PPT开展课堂翻转、互动和讨论,有利于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学习,督促学生归纳总结,促进学生接触和搜集到社会所需和关注的食品安全知识点,并将它们融汇贯通。
针对一些生活中相差较大的观点或看法,可以设置辩论赛,没有直接参与辩论的同学以投票支持正反双方的形式参与,并上传活动照片与活动感想到“课堂派”平台作为作业,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查重。
6.实验实践与科普宣传。设置实验(实践)学时,针对部分可能有害的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见习和实验验证,比如参观各类食物中可能有的寄生虫、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掺伪检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等,学会分析食品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并加以鉴别。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实验印象并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实验习惯,实验后的作业除提交实验报告外,还要求学生录制实验视频上传到“课堂派”,介绍实验及其操作过程,并进行投票加分。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结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及“尚德守法 共建共享食品安全”“尚俭崇信 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等食品安全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设计食品安全宣传主题,比如辨别食品掺伪小妙招、食品安全辟谣、食品安全误区、食品安全法等,并拍成视频上传到“课堂派”进行大比拼,决出优胜奖。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大中小学校进行食品安全的科普宣传,帮助大家分析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影响因素,深化课程知识点。该环节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意外收获了一批视频制作达人。
总体来说,基于“课堂派”平台,在食品安全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课堂参与率。课堂考勤省时省力,互动信息反馈及时全面,学生表现数据分析直观简便,成绩统计方便全面,而且不用下载专门的应用程序,硬件负担很小。利用“课堂派”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能够很好地结合生活深入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点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帮助督促学生将食品安全时事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夯实专业知识。通过鼓励学生搜集、录制食品安全内容,利用“课堂派”共享相关重难点的各种资料并展开讨论和总结,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掌握得到了更好的突破。下一步,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食品安全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不断提升和完善,食品安全知识、意识和行为将在莘莘学子的高效学习之下薪火相传。尚德守法、尚俭崇信,共治共建共享食品安全,必定会让生活更美好。
基金资助:2019年度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左蕾蕾(1986-),女,重庆垫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功能成分的分离与重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