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规划与利益联结机制构建

2021-11-07 10:32唐耀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7期

唐耀平

摘 要:基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实践,就贫困山区县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的规划和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具体构建进行讨论与分析。以资源、市场、政策、对接为基本依据,突出关键节点,进行目标设定,配套支撑措施,提出通用性较强的贫困山区县农业产业推进战略路线图规划;以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为基本要求,突出针对性,分门别类,精准构建农户与工商企业、农业与科技服务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

关键词:贫困山区县;特色现代农业;战略路线图规划;利益联结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7-0014-07

一、问题的提出

推进战略路线图的规划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行之路,没有战略路线图引领,盲目发展,很可能走向“努力不少、效果不好”的结局,导致上下级互相埋怨,离心离德。贫困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经不起折腾,科学精准地推进战略路线图更显重要。但视野相对封闭和人才匮乏的现实决定了制定科学的规划难度较大。根据贫困山区县的共同特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政策为指导,用好定点帮扶平台,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挥比较优势,制定一个通用性较强的战略路线图很有必要,各地只需配上时间表即可初步形成当地的农业推进战略规划。但放眼全国,对贫困山区县特色现代农业推进的具体策略和实现路径的研究不少,却尚未见到对贫困山区县特色现代农业推进战略路线图的报道,战略路线图的规划至今尚未得到足够关注。

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作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具体举措,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具体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方面的报道较为罕见。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李静(2017)认为,要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应在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之间做好中间服务,要鼓励贫困户以农业工人而不是以经营者的身份参与进产业化联合体,要在培养职业农民中包含培养家庭农场主、培养农业工人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在产业化联合体中就业的贫困户劳动力也享受政府相應的就业扶贫政策;闫林楠等(2017)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设计出以投入要素分配的利益分配机制和以产品订单为参照的利益分配机制;范群文、赵慧(2017)将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分为合同契约制即订单农业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作制进行了探讨;韩翠丽(2017)对常见的利益联结机制模式、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构建和实施利益联结机制的思考及建议;王武生(2019)根据扶风县的实践,提出构建和实施利益联结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以上研究或停留于设想阶段,或不实在、不具体而难以复制,或具有个别性,或在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突出,贫困山区县民风相对强悍,制定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方案显得更为必要。

2011—2016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城步特色现代农业的推进事业,特别注重了清晰的战略路线图引领和体制机制的理顺,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了城步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透过今日城步的发展,检视当时的举措,发现推进战略路线图的规划和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是贫困山区县产业发展的硬核技能。

二、案例县的特色现代农业推进过程及结果

(一)调研决策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

通过调研,发现城步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瓶颈,并据此做出相应决策。

1.贫困山区县的特征明显。老少边穷、地广人稀、民风纯朴、生态优良、资源独特是其基本特征。县城北部S219沿线情况迥异,石漠化严重,森林火灾频发,多年造林未果,成为全县之痛。

2.有一定的农业产业基础。市场化、区域化、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集约化、标准化、订单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全,主导产业不景气。奶业、延季蔬菜业等曾出现高峰,南山牌奶产品享誉全国,延季蔬菜畅销粤港澳,竹笋罐头远销日韩。但后来情况发生逆转,奶业龙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生鲜奶收购价格持续低迷,企业长期拖欠农民鲜奶款,奶牛养殖日渐萎缩;延季蔬菜业呈断崖式衰落,只有少数蔬菜大户继续坚持种植;竹笋加工企业日趋没落,海外市场不断丧失。林产业则一直维持在低水平,主要是卖原木和竹筷、砧板、竹夹板等粗加工产品,小型竹木加工厂散布全县,但无一家规模企业。苗香梨产业一直未找到外销渠道,仅限于县内畅销。

3.做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决策。立足特色,全产业链发展,适时将农产品加工业做成工业支柱产业,打造国内知名的生态有机食品生产县。一是定位特色农业,进行分类施策。特色农业总体定位为高山生态有机农业,具体为九类,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主导产业,即奶业、延季蔬菜业和生态林业,政府对其予以重点扶持。其中奶业为支柱产业,政府举全县之力扶持。将林竹产业改为生态林业,实行生态业与林竹业并重的政策。第二层次为区域性产业,即苗香梨、杂交水稻制种业和休闲农业,政府对其给予一般性支持。第三层次为潜力产业,即代用茶、油茶、中药材,只享受政府施行的普惠制扶持政策。第二、三层次产业促进和服务于第一层次产业。苗香梨、代用茶、油茶都是生态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经济林。休闲农业是针对当地忽视农业休闲功能与效益而设定的,将其作为第二层次产业,只不过是为了突出而已。二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主要体现在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改造提升特色农业,做到基地规模化、投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合作化、服务社会化、运销订单化、加工就地化,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三是正视现实,稳中快进,首要的是使奶业、延季蔬菜业实现逆转。

(二)理顺产业并针对难点进行试验示范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

把脉问诊,找出差距,理顺体制机制,开展试点探索,扶持示范性基地建设。

1.直面矛盾,找出症结。通过引进“外脑”、外出考察、召开座谈会等系列举措,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指出龙头企业经营不善、城步奶业基地被龙头企业边缘化是奶业衰落的两大公认原因,但奶业衰落的根本原因却是大家不愿接受的事实,即在全国三聚氰胺事件后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改变传统的粗放散养模式。优化养殖环境、改变养殖方式是振兴奶业的根本出路。了解延季蔬菜业落伍的表面原因是运销不畅,运销不畅是因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即标准化程度低,而标准化程度低的原因是组织化程度低。区域性菜农组成利益共同体统一生产,实现标准化,才是延季蔬菜业的发展之本。认识到自我陶醉并不会使生态产业化而啃下S219沿线造林硬骨头,并设法使城步生态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是生态产业化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