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萍
摘 要: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论述,深入挖掘各类学科内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形成。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来说,必须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深挖各个专业和课程潜在的思政元素,着力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力量,在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同时,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131-03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有助于构建高职院校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就目前而言,在“课程思政”具体推进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认识,进一步拓展思路,以创新和完善运行执行机制、教师培训机制、教师评价考核等机制,持续深化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研究
(一)理論价值
通过对各个学科以及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的挖掘,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要想打造全学科、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就要以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内容输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价值导向引领。在理论知识的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培养的相关内容,积极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切入点,大力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和要求来修订专业教材,采取合理化的教学设计方案,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并不单单是一门专业课程的责任,而是全体教师需要共同负责的重要课程,各个学科以及专业需要共同协助打造“三全育人”的思政格局[1]。
(二)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应大力引进课程思政的相关概念,积极落实党在教育方面所作出的重要指示。教师将人才培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教育的育人职责,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教育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当前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的本质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仅需要有充足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其思想意识的正确性。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我国的年轻人也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思想与声音,面对外来思想理念,年轻一代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自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顶层设计
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没有较强的系统意识,而缺乏对顶层的设计和规划,导致整个思政建设系统出现不连贯的情况,仅仅是在某个环节或者某个重要部分发力,在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二)缺乏统筹规划
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需要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树立同一个目标,从整体的角度来统筹规划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缺乏统筹规划,而导致各部门合作效率不高。
(三)缺失完善机制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和部门在推进过程中,往往会保持原有的惯性思维,缺乏明确的导向和目标,加上没有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教师评估体系,导致教师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
(四)缺乏教师参与
在整个课程思政教育推进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力量,教师要有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但在实践中很难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内在辩证关系,导致不敢尝试改变教学策略,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各部门共同配合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树立统一的建设目标,明确部门分工责任,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促进“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的完善。同时,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落实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根据现阶段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针对现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激发师生对于开展好课程思政工作的动力,逐步构建以三全育人的思政格局引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理应加强对所负责专业的了解和研究,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情况,制订具体的知识目标和实践目标。同时,教师也应在课程思政开展的过程中,结合课程与当下的社会趋势确定课程重点,进一步研究出一条富有我国特色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2]。
(二)注重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水平
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引领力量、领头人。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定期开展多种类型的专题培训,为各个专业的教师提供研讨和交流经验的平台,着力解决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如何设计、如何结合、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以奖惩机制作为激发教师参与的动力,提高教师配合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搭建科学平台,开展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帮助教师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教师协同育人的意识,鼓励教师与各个部门和其他专业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团结协作,共同打造一支强劲队伍,促进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
(三)明确课程标准,建设规范课堂
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课程思政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将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师教学行为的日常规范过程中,建立与教学理念相适应的实施标准,以此来要求和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思政的标准和要求,为学生量身制订适应国家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提出可行的对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紧扣课程思政的标准,在各个环节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明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建立规范化课堂,帮助学生在思政课堂中获得充分的锻炼机会。教师还应积极向学生普及一些时政新闻,拓展思政课堂内容,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政治认同感,树立远大的志向,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严格要求自己,进而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塑造更好的价值导向。总而言之,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才能展现出来,高职院校和教师应当共同努力,促进课程建设的标准,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课堂教学评估的标准,也应围绕课程建设的标准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规范化的思政课堂环境,樹立教师的责任意识[3]。
(四)推进试点引领,优化课堂效果
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有不同的评估角度,这直接影响到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也影响到教师所应具备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评价。高职院校可尝试挑选某些专业进行实践,在某些课程中率先突破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把取得的成功经验作为引领其他课程和专业改革的基础,通过试点建设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专业课程树立良好的典范。高职院校应做好试点专业的决策工作,从发展前景、师资力量、评估标准等角度选择可试验的专业,由此得到的实践成果可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在选择专业和课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优先选择与思想政治关联度较强的专业课程,或者选择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施。
(五)加大课程研究,提升教育质量
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之前,教师需要重视学科意义的研究,立足于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和认同,结合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课程研究,将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议进行有机结合,不断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在具体的课程研究方面,首先,要在教师队伍做好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议的重要意义。其次,学校应当重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要求教师定期完成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考核的任务,并根据考评标准完成工作日志的记录。为了进一步加大课程专业研究,学校除了加大投入之外,还应当组织教师成立课程思政教育小组,立足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结合当下时政热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完善。并且学校也应当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课程的开展,在课后或期末进行考核,对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要进一步加大课程研究,包括对教学模式、理念、实践路径等的探索,建立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从教学组织入手进行多角度的专题研究。将课程思政建设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树立良好的前瞻意识,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潜在的探索空间[4]。
(六)健全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要求来建立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不断为教学活动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合理的教学评价,及时的教学反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程要求来改进教学策略,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工作的展开。高职院校必须要打造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机制,通过设置不同的标准来评估课程思政的推进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中,推动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根据我国有关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文件要求,充实教学评估的内容及标准,完善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教育部应当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将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融入评选评教过程当中,以此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岗位聘用和培训的重要参考依据。除此之外,教育部应建设完善的监督机制,各部门应定期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实施情况展开动态监测,必要时开展专项检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责任意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推进课程思政的规范化实施[5]。
参考文献:
[1] 刘欣. “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2] 邱伟光.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和生成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3] 冯宝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与提升策略[J]. 德育与文化,2020(20).
[4] 胡雪芳,赵倩倩,宋砚清. 高职院校融入“双素养”的课程思政模式研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大学,2021(04)(24):110-112.
[5] 何志聪,陶晶,修云. “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1,37(03):61-64.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