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力搏尔式摔跤的传承与保护

2021-11-07 06:47常伟华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阿拉善

常伟华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文化馆,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0)

阿拉善沙力搏尔式摔跤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然产生的阿拉善蒙古族精神遗产和意志体现,也是由群众性活动客观需求而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摔跤项目。在阿拉善地区已流传了300 多年,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经济发展、环境、毗邻地区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拉善沙力搏尔式摔跤。沙力搏尔摔跤技艺中的砍铲、膝折、抓领等动作,是模仿公驼争斗动作而命名。参赛人数必须是2 的乘方数,不受年龄、场地、时间、服装、体重、种族的限制,一跤定胜负。竞赛时赤足穿特制的短裤或用缰绳、蒙古袍腰带等系在腰部和大腿部,从赛场两角迎面而上,分别抓好对方短裤指定把位后开始进行。沙力搏尔摔跤在内蒙古阿拉善和新疆、青海、甘肃的部分蒙古族聚居区广为盛行。沙力搏尔摔跤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摔跤形式,这一远古文化影响欧亚大陆二十几个国家,在九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库中均有记载。2008 年6 月,沙力搏尔摔跤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一、保护措施和主要成效

(一)开展挖掘保护工作,进行学术研讨,巩固保护成果。2003年开始,阿左旗党委政府责成相关部门组建抢救沙力搏尔式摔跤研究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工作。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范围内搜集沙力搏尔式摔跤原始资料,历时五年共走访了近60 个部门单位、500 多位社会各界人士,收集了60 万字的原始资料、近4000 幅照片、1800 小时的MD 录音,通过整理编辑这些资料在相关报刊杂志、网站上刊发近60 篇论文。

为进行沙力搏尔摔跤的挖掘保护工作,先后召开了八次研讨会、四次论证会、对68 项沙力搏尔摔跤相关课题进行了研讨论证,先后出版发行了40 余万字的蒙汉文《沙力搏尔摔跤》专业书籍。2009 年,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国际蒙古部族搏克发展研究学术论坛会上,阿拉善提交的论文《沙力搏尔是蒙古搏克的根源及世界众多摔跤的模本》获得一等奖。沙力搏尔摔跤相关论文载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2006 年,内蒙古自治区将沙力搏尔摔跤列入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比赛项目;2009 年9 月,阿左旗在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名城名乡”命名活动中被命名为“沙力搏尔之乡”;2015 年,沙力搏尔摔跤作为表演项目参加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获表演项目金奖。2016 年,成功举办了国际沙力搏尔高峰论坛,来自蒙古国、日本、韩国、俄联邦卡尔梅克、布里亚特、图瓦、中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摔跤研究者参加了论坛。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大会收到的三十六篇关于沙力搏尔式摔跤的论文进行评选,表彰奖励了优秀论文作者。会议围绕沙力搏尔式摔跤的九个问题展开研讨,此次论坛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沙力搏尔式摔跤,通过研究讨论收集了很多新颖的历史资料,也了解到沙力搏尔式摔跤在二十多个国家地区传承发展情况。

(二)成立保护机构,夯实传承基础,保障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一是成立了阿拉善·中国沙力搏尔摔跤协会、沙力搏尔研究中心、沙力搏尔传习所专门保护机构。投资310 万元,建成了室内面积600 m2,室外训练场2000 平方米的沙力搏尔传习所,配套训练器材30 余件,摔跤服饰200余套。面向社会开展传习活动,免费为摔跤爱好者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二是在城市、牧区、学校建立了12 个沙力搏尔摔跤基地,其中民族中小学4 个,基层苏木镇4 个,社区1 个。并且跨省传承,分别在呼伦贝尔市、青海省、甘肃省建立了摔跤基地,通过建立基地,对全民健身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多样化的形式建立传承基地,带动沙力搏尔摔跤普及与推广,将传承工作推向了常态化道路。三是采用扶持、帮助、宣传、培训等手段,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委派传承人进入学校、社区、牧区进行学术演讲,传授沙力搏尔摔跤技艺,加大沙力搏尔摔跤的保护传承理念与保护力度。经过举办分期培训班,对参加培训合格的87 人颁发沙力搏尔式摔跤二级裁判证书,对培训合格的40 人颁发教练员证书,并已将《沙力搏尔式摔跤规则》上呈到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审核通过。四是坚持民族文化传承从孩子抓起,将沙力博尔摔跤纳入民族中小学兴趣课,积极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五是沙力搏尔摔跤走进大学校园,传承人被聘为客座教授,参与讲座、课题研究,沙力搏尔摔跤成为研究生、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必备课题。

(三)组织国内外赛事,带动地方经济,使文化旅游高度融合。2005年以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了三次国际沙力搏尔“金腰带争霸赛”、两次巴丹吉林国际沙力搏尔大赛、两次全国“金腰带争霸赛”、两次全国“搏克夏力宾杯”沙力搏尔摔跤大赛及哈萨尔搏克沙力搏尔赛,参赛选手来自国内外,国外的有蒙古国、韩国、日本、俄罗斯联邦卡尔米克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日本、韩国运动员参加,国内有北京、新疆、青海、甘肃、西藏等省市运动员参加这些国际性赛事,最多时共有34 个摔跤队参加过。通过这些比赛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对阿拉善全域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盟范围内,举办中小型那达慕200 多次,通过“草原那达幕”“祭敖包”“祭驼”等活动形式来传承普及沙力搏尔摔跤,给爱好摔跤的市民和农牧民的全民健身提供了保障,并给农牧民提供了销售非遗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机遇和平台,从而达到创收的目的。

(四)加大宣传力度,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一是建立了阿拉善·中国沙力搏尔网站,内设:沙力搏尔、沙力搏尔传承、赛事动态、论文库、历史视频图片库、视频资料、教育教学、高峰论坛、搏克平台等多个板块。阿拉善中国沙力搏尔网电脑端与手机官网同步使用,传承人简介以蒙汉双语的方式呈现。这一网站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力搏尔摔跤的保护传承工作,将其推向了新的台阶。二是通过举办大型赛事,吸引了央视、内蒙古卫视、凤凰卫视等40 多个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央视四套《远方的家》、黑龙江卫视《一起传承吧》、湖南卫视《X 档案》等栏目先后制作了沙力搏尔摔跤专题节目;三是创作了大型舞台剧《沙力搏尔》和沙力搏尔纪录片,提高了沙力搏尔摔跤的影响力。沙力搏尔摔跤现已成为阿拉善那达慕大会和当地主要文化旅游活动的文化符号。四是与中央电视台四套、五套、湖南卫视、哈尔滨卫视合作拍摄制作《国家级非遗文化——沙力搏尔式摔跤》《大漠中的沙力搏尔式摔跤基地》《一起传承吧》《原生态搏克——沙力搏尔》等节目,通过内蒙古卫视、腾讯网、新浪网、阿拉善电视台、阿拉善日报等媒体,以直播、实况转播、系列宣传片、舞台艺术等多种形式把沙力搏尔式摔跤文化推向世界,进一步对外宣传了阿拉善、内蒙古乃至中国。

(五)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引领“一带一路”文化多样化潮流。一是与阿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银根苏木联合建立沙力搏尔摔跤传承基地,通过组织活动,带动当地经济与旅游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同时,对农牧民精神文明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与蒙古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立了共同研究推广沙力搏尔摔跤的研究体系,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沙力搏尔摔跤,对沙力搏尔摔跤研究推广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与额济纳旗、策克口岸办合作了举办国际一带一路沙力搏尔争霸赛,通过这一活动,加强了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促进了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并增加了本地区国民经济收入,为地方财政注入了新的增长点。

二、保护工作经验体会

通过沙力搏尔摔跤多年来的传承保护,我们认为,首先要建立沙力搏尔摔跤保护机制,才能有效地保证该项目完整有序地传承下去;二是国家专项保护资金保障了传承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极大地激励了传承人的积极性;三是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从人力、物力、财力提供便利条件,打造传承环境,便于开展宣传展示传承工作;四是与旅游相融合,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品牌活动,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存;五是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学校、进农牧区,让大众了解这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形成全民健身的大气候;六是深入挖掘沙力搏尔摔跤文化内涵,通过举办高峰论坛、研讨会、文化大讲堂等手段,进行学术研究;七是面向全国出版发行相关书籍教材,扩大传承范围及力度。

猜你喜欢
阿拉善
阿拉善和硕特话与察哈尔话词首短元音共振峰对比分析
阿拉善荒漠两种典型豆科植物主要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第十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2020内蒙古合唱大赛暨阿拉善展演活动综述
阿拉善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传统纹饰研究
把阿拉善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几点思考
阿拉善SEE 7任会长的故事
20世纪中期阿拉善地区社会变迁研究综述
中国阿拉善玉·观赏石博览会盛大开幕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大美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