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建省生态交通建设

2021-11-06 13:15张丹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福建问题对策

张丹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在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十九大的召开,绿色发展、交通强国战略深入人心,生态交通的发展水平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交通是如今交通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分析并指出了福建省生态交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福建生态交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态交通;福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交通的快速发展促进着城镇化向前高速发展,不仅便利人们出行,并且作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的纽带,更好地促进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与城市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矛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上升,交通拥堵、尾气排放污染、交通安全事故和土地短缺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严峻的交通问题,城市内部的无序发展使得区域协调发展困难重重,推进步伐迟缓,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背道而驰。

1 生态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交通行业的规模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运输网络也不断完善,但同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复杂多样的交通问题表明原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无法满足交通强国战略和绿色发展的目标,因此人们更加倾向于寻找建设可持续交通的实现途径。生态交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引发各界学者的热烈讨论。生态交通体系的提出,不仅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发展的迫切需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行“交通强国”战略,继续建设“交通大国”,不断加强交通建设,增强交通运输实力,促进绿色发展。目前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有望构建高效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跳跃发展。交通强国的实现需要在推进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真正的生态交通。与传统交通运输相比,生态交通更加侧重的是交通、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发展生态交通成为我国未来交通体系发展的新趋势,这也是现代交通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现交通强国目标,实现绿色发展、伟大的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2 生态交通的内涵

国内外关于生态交通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与推进,研究内容涉及生态交通的内涵、政策与规划、与绿色经济、城市文明建设的关系等。传统的交通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导致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相比之下,生态交通将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交通系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交通一般以交通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为基础,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常以生态交通、绿色交通、可持续交通加以解释。国外学者大多使用绿色交通、可持续交通而不是生态交通的概念。生态交通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动性较强。王如松[1]从解决北京交通布局不合理、交通堵塞问题入手,提出生态交通是一个由车、路、土地、能源、环境和人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许云飞[2]进一步阐明,生态交通除了要完成交通的基本功能,还要克服交通负的外部性,以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正向作用。刘文良、陈芸[3]将生态交通内涵深化为三个目标,即环境约束、以人为本和整体效率的最大化;Van der Ree[4]综述了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阐明了生态交通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归为生态学的重要分支。

生态交通是根据自然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的。生态交通除了承载人、物、信息,支持和引导经济发展外,还具有改善和優化周边环境的功能。生态交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缓解拥堵、减少污染、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从而创造环境友好型的交通系统。生态交通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构建经济、高效、可持续、环境友好、空间密集的交通体系为目标。绿色低碳交通主要侧重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生态交通的理论基础是类似于其他形式的可持续的交通,但含义不同。关键的区别在于,生态交通不仅关注环境和环保低碳的影响,但也强调回收,自发的和系统的平衡特性,以及动态特性和可持续开发的资源。

3 福建省生态交通建设的现状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面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 600公里,“两纵四横”主骨架网基本形成,2012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达9.4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33 880公里,公路密度为77.97公里/百平方公里”。截止至2015年的统计显示,福建省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较2005年的42.1万辆增加了8倍,为379.3万辆。城市道路网络的扩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上升,给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

4 福建省生态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交通环境污染

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带来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与尾气排放物的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与噪声污染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不仅干扰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影响到大家的身体健康。汽车尾气中包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加剧温室效应恶化,破坏了生态环境。交通噪音污染是城市噪音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高速公路带来的噪声使许多周边居民区受到交通噪声的严重影响。据统计,道路交通等来源的环境噪声暴露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估计在西欧每年至少造成100万健康寿命年的损失,主要原因是引发睡眠障碍、烦恼和心血管疾病等症状。根据统计,2010年至2015年这6年间福建省大部分城市噪声评价结果为好或较好,对应交通噪声等级为一级或二级;个别年份评价结果为一般,对应交通噪声等级达三级。

4.2 道路交通拥堵

交通网络承担城市交通集散功能,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大大提高城市运作效率。近年来,福建省加大道路改造力度,大力兴修快速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但是,节假日、早晚高峰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仍然显著,每天的拥堵时段主要集中在早、晚两个高峰期,持续的时间会长达到两小时甚至更久。主要原因在于中心城区以少量的面积承担了大量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且商圈多集中在中心区域重要路段,停车场供不应求和“一出一进”的停车方式,加剧了交通拥堵。此外,机动车违规停车、电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等现象,增加事故概率,也是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而且对社会发展和环境造成了巨大阻力。交通拥堵引发的延误、过度燃油消耗和更高的车辆排放是交通拥堵的深层次影响,这些负面影响给运输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公共交通落后

近年来,福建省加大公交车配置力度,使城市公交车的万人配置达到11.14%,但仍然远低于发达城市的配置标准。目前的公交车专用道只有115余公里,只占人均道路资源的1/20,建设明显不足。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不足15 km/h,早晚高峰时满载率达到120%,均在国家标准以下。统计显示,市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仅为18%。导致公交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不足;高峰期公交车数量不足;公交车普遍等候时间较长。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仍处于规划建设阶段,交通供应无法满足人们逐渐上升的需求。

4.4 慢行交通问题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主要应用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缓解了生态问题。福建省各城市共享单车的投入丰富了人们的交通方式,符合绿色交通理念。但是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由于缺少合法的停车位与法规约束,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其次,据统计在福建有10%的共享单车遭到破坏,每天有600辆单车被送往维修点。另一方面,福建省城市道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共享单车服务网点的改造和布点没有和道路相结合相协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一些服务网点的规模较为固定,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单车数量,如在早晚高峰时期,许多市民在租借车方面都遇到不便,对出行造成困扰。然而在空闲时段,单车资源大量浪费,得不到合理利用。

完善行人过街设施也是慢行交通的重要内容。福建省部分城市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道路平面及立体过街设施数量不足,行人横穿马路现象比较常见,这对居民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5 福建省生态交通系统发展对策

5.1 出行方式层面

生态交通强调出行方式的低碳、生态和绿色环保,需要满足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城市交通建设必须围绕绿色发展,秉持可持续理念,要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尾气排放、噪音污染等。同时,在进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时,必须意识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因地制宜。生态城交通需积极发展和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电车出租车、电动公交车等,鼓励和引导人们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同时完善充电桩等设施。采用新能源车为主体替代机动化出行方式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

5.2 公共交通层面

构筑以公交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建立完善的公交系统,应致力于形成以公共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基础、多种方式为补充的功能层次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体系,完善公交服务设施系统。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站点要做好慢行接驳通道,最大限度的解决换乘问题,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最后,需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交通出行需求,适当增加或减少公交车发车频次和数量,并设置公交专用道与专用信号相位,确保公交优先通行,提高公共交通运输效率。

5.3 慢行交通层面

慢行交通是对“节能减排”观念的重视,是绿色出行的一种环保方式,这种出行方式为生态交通系统提供保障,为改善环境污染做出一份贡献。完善慢行设施系统建设,不仅有效保障出行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同时也是践行生态交通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設施管理方面,政府可结合区域特点,根据区域需求投放适量的共享单车。通过政策鼓励引导居民采用共享出行方式,形成家庭自有、城市公有、企业投入共享单车等多种单车共享模式。加强单车的服务管理,扩大停车空间并规范停车行为,积极推进共享单车停车场所的建设。

同时,保障慢行交通安全服务工作的设施建设,在部分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道路节点,适当增设平面及立体过街设施。

5.4 空间布局层面

在城市生态交通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空间布局层面立体化、全局化、综合化的统筹布局,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的服务能力以及生态环保效益。加强各区域间交通联系与衔接,形成区域性的高效良性互动,发挥好交通的纽带作用,提升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实现经济合作,文化共享。生态交通的建设理念要求城市要注重生态交通技术的应用,实现多专业多领域协同合作。如可在城市周边开展生态绿地的建设,构筑一个符合区域发展的生态城,以此来促进复合型的生态城市网络,推进生态交通体系的完善。

6 结语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秉持生态交通理念,充分把握好交通、生态和经济的动态平衡,考虑交通、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构建生态交通体系。生态交通涉及领域广阔,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与法律约束,因此,基于生态效益的交通系统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居民的普及。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脉,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加强生态交通的建设,不仅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如松.以五个统筹力度综合规划首都生态交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4):32+34.

[2]许云飞.生态交通建设[J].科学决策,2007(11):27+28.

[3]刘文良,陈芸.我国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思考与建议[J].城市规划,2016(2):46+49.

[4]Rodney Van der Ree,Effects of Roads and Traffic on Wildlife Populations and Landscape Function:Road Ecology is Moving toward Larger Scales[J].Ecology and Society,2011(16):48+57.

猜你喜欢
福建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