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与接续

2021-11-06 10:20路路
参花(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保护策略

摘要: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渐渐被边缘化,且某些具体的工艺美术类别将在此进程中消失。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家和观察者,我们要以研究、呐喊、接续的方式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同时为保持我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民间工艺美术 保护 策略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历史和艺术。它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如果我们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看作一个人,那么,他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沧桑,历久弥坚、愈加成熟。

近代民间手工业的生存艰难,以手艺或者说作品换取报酬以生存发展的民间手工艺人只能在艰难困苦之下窘迫求生,彼时的民族手工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1949年后,中国民间手工艺进入春天,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民间手工艺的研究和创作得到了大规模的复苏,但是随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以“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为不同时代思想指导的社会变革和产业升级中,作为非“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整个时代的审美傾向与人们整体的生活状态有关,民间手工艺是一门基于一个“低速”“保存手工印记”的时代,而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高速”“加速”“批量生产”“大规模复制”为关键词的时代,时代需求的冲突从根本上导致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没落,甚至消亡,我们要问,是何原因?如何延缓并解决?

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没落的原因

导致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没落”甚至“消亡”的缘由复杂,但其中技术革新、市场需求是最为关键的两点。

第一,技术革新。如上文所述,我国以“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为不同时代思想指导,在此背景下,社会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格局,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在工艺美术的范畴内说,科技为从业人员弥补了技术上的缺陷,给劳作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取消了作品的“温度感”,最终导致艺术品从手工制作变成批量制作,从“温暖”变成“冰冷”。

第二,市场需求。为满足市场需求,民间工艺技术被不断简化以满足“传播”需求,使得工艺技法严重退化和失传,最后把“艺术品”变成了“商品”。

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保护策略

其一,对现存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原生保护。“原生”含义有二:首先是对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就地保护,不搬迁、不挪移。最典型的如大型石雕、古建筑的保护,这种原生保护优点有二:(1)降低保护成本,更加有利于保护;(2)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使得作品不脱离原来的历史语境,可以让后人更加直观地看到作品的“全貌”。除了大型石雕、古建筑之外,很多看似较小的作品也同样需要原生保护,比如木雕、砖雕,这些特别容易被后人忽视原生保护的物品其实更加脆弱,更加需要“原生保护”。其次是对具体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如上文所言,一件具体的艺术品是不可能脱离其原来的“造物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反过来说,如果把一件作品放到其“造物环境”以外的地方,或者其“造物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就等于斩断了这件作品和历史的纽带,将作品身上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抹去了,而仅仅留下了一个材料所组成的形式,换言之,这等于让这件作品遭受了文化性死亡。

其二,呼吁各级政府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是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光依靠民间人士的力量保护是极为有限的,主要表现在:(1)民间力量有限,只能进行点状的保护,没有办法做到以点带线、以线串面的保护;(2)资金有限,大规模地保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甚至是大量专项资金的,在民间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持续输入的资金项目,这个工作必须由政府来承担。

其三,呼吁对创作者进行保护。设计、制作作品的归根到底是人,对手工艺人进行保护几乎可以认为是从源头上保护了手工艺,具体做法如下:(1)出台相关政策、拨发专项资金保障民间手工艺人的生活,让他们可以安心进行创作而没有后顾之忧;(2)出台相关政策、拨发专项资金促使手工艺人可以用掌握的这门“手艺”进行自我经济“造血”,甚至是自我创业,获得经济收入以更好地投入到创作之中;(3)出台相关政策、拨发专项资金让手工艺人可以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让这门技术有效传承下去,培养出新一代有创新精神、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手艺人。

其四,呼吁专门人才,如策展人、艺术经纪人等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专业的市场化运营,促进其可以在短期内自我造血,并促进策展人、艺术经纪人与民间手工艺人之间的交流,在此交流过程中,可以让民间手工艺人对市场运作有一些基本的常识,树立一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理念,至少让其对“市场”这个概念不再排斥,从长期来看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对民间手工艺人改变其生存、生活状态有莫大的好处。

其五,利用科学研发手段对民间传统工艺进行保护。首先是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对具体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保护,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坚定地相信,以科技为出发点的保护是有效、完整的保护。

其六,对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数字化保护,所谓的数字化是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具体工艺美术作品的形态、面貌、尺寸、大小完全客观地还原在数码影像中,这对后人研究此类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无限复制进行传播、教育活动,让全社会对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树立概念、增加信心。

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策略

那些即将失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了很多我国民俗、民风的内容和形式,它们的消失无疑是民族文化无法弥补的损失。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民间工艺美术逐渐没落,其生存和发展已经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尤其是对民间传统工艺技法的学习和传承。工艺技法是制作精美工艺美术品的根本,也是传承发扬民间手工艺的精髓所在。

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方式基本以口口相传、亲身相授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门技术的独一无二性,也反映了民间艺人对保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但同时这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也反映出了很难传承、很难让更多人传播的弊端。这造成了年轻人看不到民间手工艺的价值所在,故而不会投入到这个行业中,余下的年老的从业者则面临着更加被边缘化、去世后手艺无法传承导致失传的窘境。我们看到,许多手工作坊早已人去楼空,诸多手工艺技术无人继承,人亡技绝。一个手工艺人的离开,常常面临一种工艺技法的失传和消失。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要密切关注这种社会现象,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营造一个更好的艺术创作、发展环境。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民间手工艺者需要从自身做起,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其中最核心的是,不能只掌握制作作品本身的技能,还需要对设计、宣传、营销等多个产业链条上的环节有较为完整的认识,这样便不是等着国家、社会来进行保护,而是主动地自救,在自救的过程中更加可能被国家和社会看见,以及带来后续的保护行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某项具体的民间手工艺完成自救并且生命力越发旺盛,就不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救”这个行为了,这是社会各界更加乐于看见的事。

四、结语

当前,民间工艺美术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也面临新时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将文化的发展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去重新认知问题、分析现状,目光长远且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保护和传承好中国民间工艺美术。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抢救民艺:潘鲁生民艺访谈录[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2]路甬祥,周宝中.文物修复和辨伪[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3]路甬祥,田小杭.民间手工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4]邱春林.中国手工艺文化变迁[M].上海:中西书局,2011.

(作者简介:路路,男,南京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雕塑)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保护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