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图书出版数字化流程创新

2021-11-06 20:52余强
出版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图书流程数字化

余强

[摘 要] 梳理中国大陆图书出版数字化现状及需求,分析图书出版数字化建议意义、需求与目标。在介绍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基础上,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为例,探讨其以复合出版工程系统为支撑,整合原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图书出版数字化技术体系、出版流程、运行机制的过程及相关问题,分析应用效果,并对今后深化图书出版数字化流程创新进行展望。

[关键词] 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 数字化 流程创新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1) 05-0092-09

[Abstract] Combing the status and demand of digitalization of book publishing in China mainland;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composite engineering system related to digital publishing; tak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publishing technology system, publishing proces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composite engineering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Key words] National Project of Digital Composite Publishing System Digitizing Process innovation Digital publishing

出版業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技术进步推动出版产业变革,带来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及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新形势下出版业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1],这种结合也必将加速推动出版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显然,“十四五”期间出版数字化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2]。

1 国内出版单位图书出版数字化现状

在政策、需求及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国内出版单位对图书出版数字化的探索一直没有止步。总体上,大部分出版单位完成了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irse Resource Planning,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或准备进入出版数字化阶段。201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文推动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财政资金助推中央文化企业实现出版数字化流程再造,采购的软件系统包括数字化加工工具、资源管理、协同编撰、发布4件套[3]。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系统投入到我国图书生产实践的少,实现数字化生产、管理、运营全流程贯通应用的更少。

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类手册出版数字化流程再造实践表明,科技类手册出版数字化可实现纸电同步、提质降耗等优势[4]。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相关研究表明,出版数字化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有技术问题(数字出版系统的选择、数字出版系统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集成),也有机制问题(流程、分工、考核及激励机制),还有服务问题(培训、技术支持及配套服务支持等)[5][6]。不同类型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不尽相同,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相似的困难。推动出版数字化转型,既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也需要大胆探索如何对现有出版流程进行重组。

2 图书出版数字化建设意义和需求

图书出版数字化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必由之路。通过出版数字化,可实现出版内容一次制作、多种输出与数字发布,支撑内容的数字化运营,从而为数字化出版奠定基础。

2.1 图书出版数字化内涵和意义

本文所谓图书出版数字化指图书选题、生产、管理及运营的数字化,涉及出版管理信息化与图书出版业务数字化两方面内容。

当前,全社会和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深入发展,出版业数字化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行业管理层面,党和政府及行业主管高度重视信息化与数字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出版转型与融合发展的重要文件;企业层面,大部分出版单位完成了以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出版数字化阶段。特别是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显著加快、数字化基础日益完善、社会数字化需求强劲,出版数字化作用进一步凸显。

出版行业是技术驱动的行业。特别是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等已经渗透到出版业中。国内出版单位陆续开展图书出版数字化探索。一方面,支撑图书数字化出版的技术、机制、队伍等要素条件初步形成,图书数字化出版进入较快发展期;另一方面,出版企业普遍面临数字化能力不足、数字化短板较多、数字化应用深度不够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图书出版企业需要分析业务场景,以场景为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并为未来进入智能企业行列打下基础。

2.2 需求分析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环境下,图书出版数字化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有技术支撑,还需要依赖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及服务能力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需求。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是图书出版数字化的基础保障。出版数字化离不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撑[7]。通过对出版业务流程的梳理,选取适用技术,构建出版管理信息化与出版数字化一体化系统,支撑出版数字化转型,实现图书生产、管理与运营全流程数字化,才能在有效提升图书出版质量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机制需求。图书出版数字化流程相较于传统出版流程有显著的区别,涉及部门广、变化大,因此要认真厘清审批、结算等内部流程,做好出版社内部相关部门、外部协作部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调整及协调沟通工作,才能保证数字化流程的顺利运转。此外,编辑工作方式由纸面转移到电脑处理书稿,其学习新工具、适应新方式也需要较长的过渡期,并应在激励、考核政策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人才队伍需求。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是实现图书出版数字化的关键之一。服务队伍由社内人员与外部合作方两支队伍构成。他们须共同做好系统安装、应用培训及服务支持工作,系统安装方面做到应装尽装,应用培训要做到应培训尽培训;并应建立各系统工作群,鼓励用户入群反馈问题,服务人员则须积极响应、及时解决问题。

2.3 图书出版数字化建设目标

我国社会加快向数字化发展为出版数字化指明了方向,国家对出版业的大力支持为出版数字化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完成图书出版数字化建设,需要经过技术系统建设、应用、发展三个阶段,实现建起来、用起来、用得好三个目标。

构建数字化技术支撑系统。出版数字化技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构建出版数字化技术支撑系统,包括数字化加工工具、资源管理、协同编撰、发布管理系统,支撑图书数字化生产、数据化管理及数字化营销的运营全流程。二是对本单位原有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管理信息化与出版数字化两个系统、流程的对接及数据集成,为图书出版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

推动系统应用。技术是基础,服务队伍和机制建设是推动应用的根本保障。技术系统只有投入应用才能持续优化,而真正用起来除需要出版单位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外,还需要总结和梳理业务环节,构建出版数字化流程,并建立相应考核、奖励办法和运营管理机制。因此,图书出版机构须借助技术系统,进行出版业务模式创新,生产出版产品,为用户提供有效服务。

进入良性循环。检验技术系统及其应用效果的根本标准是能否用起来、用得好。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数字化系统真正成为图书生产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图书生产中得到常态化使用;二是出版数字化流程运行顺畅,系统应用进入良性循环;三是使用数字化系统进行图书生产的编辑在全部编辑中占大多数;四是用数字化方式生产的图书品种占比显著增长,达到一定水平;五是出版数字化效益日渐显著。

3 复合出版工程对出版数字化的支撑

推动图书出版数字化,技术是基础。但是,国内图书出版单位在出版数字化系统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普遍不足。为应对国内外出版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方向转变的趋势,整体提升我国新闻出版单位技术水平,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5年启动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以下简称复合出版工程)。该工程是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振兴现代出版业的重点工程,建设内容可概括为:一系列标准规范,六大技术体系,三套系列装备,六类应用示范。复合出版工程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全媒体资产管理体系和七类工程标准体系,通过多出版形态的应用集成,实现选题策划与协同采编体系、结构化加工制作体系、多渠道发布体系、运营服务和支撑体系、公共技术与基础支撑体系的整合[8]。

在复合出版工程整个体系架构中,设计了选题策划与协同编撰体系、多渠道发布体系、运营服务与支撑体系三个面向图书出版业务流程的体系。其中,选题策划与协同编撰体系包括出版社复合采编系统、智能检校系统;多渠道发布体系包括发布管理系统;运营服务与支撑体系中包括出版机构运营服务系统。上述系统的集成涵盖生产、发布及运营全流程,形成了图书出版数字化支撑体系,可满足出版社在网络环境下生产、发布及运营的要求。复合出版工程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出版社复合采编系统。出版社复合采编系统主要为作者、编辑、审校人员及管理人员等用户提供统一的编辑业务平台。它方便实现对文本、图表、多媒体、公式等不同类型内容的复合编辑和结构化编辑;实现各类型用户协同工作,完成内容生产及审校流程;集成相关内容生产工具,并无缝对接数字化产品发布和纸质产品排版印刷通道。复合采编系统可提高编辑环节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编校质量。

编辑工具。包括版面理解技术、编辑工具集和XML编辑工具集。版面理解技术主要服务于新闻出版单位的文档资产结构化处理工作;编辑工具集主要为作者和编辑提供一组专业化内容编辑工具;XML编辑工具集主要用于图书、期刊和新闻稿件的XML格式转换和编辑处理过程,包括Word或Excel文件转XML文件之前的整理工作、XML转换工作、转换后的XML文件整理工作和编辑工作。

智能检校系统。智能检校系统主要实现复合采编流程各环节智能检校、统计分析、文件校对等功能。它以智能检校工具为核心,针对出版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智能辅助检校与控制,提高报纸、书籍、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的质量。

发布管理系统。发布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可二次开发、能够对多种形态产品及内容进行发布管理的系统,可部署在出版机构或云端。在出版单位面向渠道投送产品和内容的环節,系统可将前端传输过来的产品、内容存入产品内容发布库;将待发布的产品、内容进行内部链接检测;发布目标确认后,自动发布到相应目标,对发布的产品、内容进行留证;并支持对发布授权期限、发布目标、版权记录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出版机构运营服务及支撑系统。该系统包括出版机构运营服务系统和运营数据支撑系统两个子系统,可为出版机构提供整体、可拆分、可插拔、全面的内容、资源、产品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它支持不同形态内容、资源、产品的运营服务;可实现多终端呈现,支持多终端、多形态数字阅读,方便用户浏览、购买、阅读各形态数字化产品;支持终端用户访问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为出版机构优化选题、优化产品结构、优化面向用户的精准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持。

4 基于复合出版工程的图书出版数字化流程创新

4.1 流程创新背景与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华科社”)在出版转型与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原因分析如下:一是路线选择问题。近年来,华科社实施数字出版项目的主要思路是市场驱动的,即通过满足用户对数字化内容或服务的需求实现营收、产生利润。在实践中发现存在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大、产出慢、风险高等弊病。出版社在体制、机制、人才等方面都难以匹配,因此产生收益十分困难。由于没有收益,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项目往往难以持续。通过对业内同行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这条路能够走通的也很罕见。二是内部资源缺乏整合。出版社数字部门与编辑部门两张皮:编辑作为内容生产的主体,没有参与到数字内容生产与运营中来;而数字部门要获得编辑的内容,除取得编辑同意外,还得去做内容归集与格式转化等,劳神费力,效率低下。为此,华科社自2015年入选工程试点单位以来,不断摸索、调整图书出版数字化流程创新的思路。

4.1.1 依托复合出版工程系统推进图书数字化生产与运营

随着试点工作推进,华科社从供给侧数字化(生产端)开始推进出版转型与融合发展的思路逐渐形成。重点进行了如下两方面的建设。

一是以图书数字化生产为切入点,以数字化生产提升质量、提高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二提一降”),并将新增收益在各参与主体间进行适当分配,实现图书数字化生产可持续发展。2015年6月,华科社启动工程应用试点工作。该项工作以复合采编系统为核心,构建图书数字化生产流程;以数字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升为抓手,推进工程成果应用;最后,形成流程基本走通、配套基本建立、机制初步形成、编辑基本满意的格局,验证了从生产端开始、以编辑为主体推进数字出版转型道路的可行性。

二是打通图书数字化生产与图书数字化运营。通过协编系统生产的图书,可产生多种格式成品文件。对接发布管理系统后,可方便地接入各电商平台产生收益;同时,可有效降低图书资源获取及转化成本。为此,2018年9月华科社上线了发布管理系统,由参与试点的编辑及营销部门同事分工合作、共同运营。2020年4月,为满足分社对电子书销售业务的需要,在工程管理单位支持下,华科社增加部署了运营系统。上述思路在华科社经过三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行的。数字化生产带来的“二提一降”切中要害,总社、分社及相关编辑都在试点工作中尝到甜头,大家积极性日渐高涨。

4.1.2 实现复合出版工程与出版社信息化系统集成

在推进图书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华科社发现复合出版工程系统与出版社现有信息化系统因流程、数据不通而带来的编辑工作量增加、差错率提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华科社于2016年策划、2018年底开始实施复合出版工程与云章ERP集成项目建设,项目目标为:实现生产数字化与管理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复合出版工程成果与云章ERP为基础,构建基于网络高效协同的出版生产平台与科学管理平台,推进出版数字化转型。

4.2 技术架构与数字化出版流程

基于上述思路,2017年华科社启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系统与云章ERP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目标是实现以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与以复合采编系统为核心的出版数字化系统流程贯通、数据集成,构建出版数字化基础技术支撑体系,见图2。

华科社的图书出版数字化流程始于ERP到稿验收环节、终于复合出版工程运营系统,贯穿内容生产、发布运营全流程,跨越ERP、复合采编、发布系统、运营系统多个业务系统,期间应用编辑工具、审校工具等多个专用工具。流程如图3所示。

4.2.1 选题信息从ERP同步到复合采编平台

流程从ERP发起。选题在ERP系统中完成论证后进入稿件验收流程。策划编辑验收稿件,在“是否数字化”项选择“是”后,分社负责人审批通过;选题信息同步到复合采编平台。在ERP及复合采编平台中都有跳转按钮实现账号同步,方便编辑切换。如图4所示。

4.2.2 初 审

责任编辑登录复合采编平台后,上传策划编辑转交的电子稿到平台;再从平台下载稿件开始审、改加工。在此过程中,可调用编辑工具、批注工具、智能审校系统等进行编辑加工。加工后保存稿件到平台;平台保存不同稿件版本,并从版本中提取编辑加工痕迹、生成审稿记录。责编完成初审后,填写审稿单件表,将稿件在平台中提交复审编辑。

4.2.3 复审、终审

流程同初审。复、终编辑登录复合采编平台后,从平台下载稿件开始审、改加工。在此过程中,其可调用编辑工具、批注工具、智能审校系统等进行编辑加工。加工后保存稿件到平台;平台保存不同稿件版本,并从版本中提取编辑加工痕迹、生成审稿记录。编辑完成审稿加工后,填写审稿单件表,将稿件在平台中向后提交。

4.2.4 责编定稿

责编(通常是初审编辑)在平台收到终审发来的稿件,处理复审、终审意见,并经作者确认后定稿。定稿后:(1)三审意见及审稿记录表同步到ERP,触发ERP中责编定稿待办;(2)定稿文件(docx)交给排版公司,用飞翔软件排版。

4.2.5 責 校

书稿排好后(纸质或电子档,如为电子档,责校编辑使用03包批注工具进行加工),交责校统稿。

4.2.6 质 检

责校处理好的稿件交质检(纸质或电子档,如为电子档,责校编辑使用03包批注工具进行加工)处理。

4.2.7 清样核红

质检处理好稿件,交责编确定后,送排版公司改样;责编对清样核红后下厂。排版公司将成品电子文件同时提交给责任编辑;责任编辑交信息中心上传到17包发布平台。

4.2.8 数字化发布

图书产品元数据及版权数据由数字编辑自ERP中提交到发布系统,文件数据由数字编辑导入到发布系统,如图5所示。

4.2.9 数字内容运营

发布系统将图书文件数据及书目数据推送到“华中出版”小程序、华科社官网电子书城,可实现书目信息及时、完整、准确、高效展现,并支持试读、样书申请及购买,形成闭环。同时,将各分社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关联,如图6、图7所示。

4.3 运行机制与效果分析

按照复合出版工程管理机关要求,华科社分别于2015年、2018年成立了由总编辑牵头、相关社领导参加的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工作。同时,出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图书数字化出版流程》等制度文件,对采用数字化方式出版的图书,在编辑绩效计算上给予激励。在日常执行过程中,通过经理办公会纪要等进行督查。可以说,华科社在组织、制度、日常管理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书数字化出版平台在武汉疫情期间保障了全社图书出版业务的正常进行。采用数字化生产流程,单书平均生产周期缩短1—2个月;数字化审校工具则帮助杜绝了常见内容错误,编辑开始采用电子样书替代纸质样书。在营销环节,信息系统一体化提高了图书数据汇集及分发效率,这些都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社参加复合出版工程系统,使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图书出版的编辑占比超过70%;使用数字化方式生产的图书占同期品种超过20%;采用复合出版工程系统进行数字化发布的图书超过1000种。

复合出版工程系统有力支撑了华科社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工程示范工作促进了华科社向基于网络、安全可控、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出版企业转变。

5 展 望

华科社图书数字化生产虽已起步并漸入佳境,但还存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两个突出问题,需要从技术、管理等方面着力进行破解,并积极进行数字出版新业务探索。

5.1 继续推进图书出版数字化

在应用广度、深度方面,当前主要还是局部环节、部分工具的应用。选题从ERP同步到复合采编系统;在采编系统完成三审后将审稿记录及发稿单同步到ERP;从ERP中提印后,将图书元数据及授权数据推送到发布系统,由发布系统发布到小程序及运营系统。这样走完全部流程的产品还不多,管理信息化与出版数字化一体化系统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下一步还需继续推进:一是在图书数字化方面,重点分社(人文、旅游、大众)推动全员、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生产,引导其他分社实现部分图书全流程数字化生产。二是在图书数字化营销方面,一方面加快图书上架速度,上线资源管理系统,新书应上尽上;另一方面基于小程序及分社公众号,理顺分社、编辑、营销一体化营销体系。

5.2 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支撑技术体系

一是在现有基础上全面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安全建设,补齐计算、存储、通讯能力短板,加快业务上云,构建一流数字化基础设施。二是完善管理信息化、生产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相关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全面满足数字化阅读、教育、专业知识服务需要,为员工、作者、读者、合作伙伴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未来数字化支撑系统的总体架构可如图8所示。

5.3 探索纸数融合教材出版与知识服务

华科社拟积极探索纸数融合的教材出版和知识服务模式。在融合教材出版方面走通融合教材数字化生产、资源入库及在线学习服务全流程;构建融合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制作服务支撑体系;到“十四五”末期,实现80%以上教材为融合教材,50%以上教材配套在线课程服务。在知识服务方面,在2—3个专业领域方向建设贯穿内容生产、管理及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探索数字化知识服务之路。

注 释

[1]“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书籍正发生一场深刻变革[EB/OL].[2020-02-10].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8-10/11/c_129969184.htm

[2]新华社受权播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0-02-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lh/2021-03/12/c_1127205096.htm

[3]业务流程改造软件供应商采购项目的中标公告[EB/OL].[2020-03-10].http://www.ccgp.gov.cn/cggg/zygg/zbgg/201312/t20131211_3911590.htm

[4]刘鲲翔,雷云辉.出版数字化流程再造设计与实践:以数字化科技手册项目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1(3): 106-108

[5]李世娟,张鹏翼,黄文彬.管窥我国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基于三家出版社的调研分析[J].出版科学,2016,24(1):96-98

[6]龚兴桂.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图书数字化流程再造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9:33-37

[7]宋吉述.5G背景下教育出版数字化的思考[J].出版参考,2020(2):13-15

[8]李弘.基于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知识服务浅析[J].科技与出版,2015(8):18-21

(收稿日期:2021- 04-09)

猜你喜欢
图书流程数字化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字化制胜
本刊审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