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华 荣 阳 荣根满
(1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3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脂代谢紊乱,这也是2型糖尿病能够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的脂代谢紊乱在临床上的指标表现为LDL-C、TG的升高,HDL-C的降低。临床研究表明,降低LDL-C和TG、升高HDL-C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认为,脂代谢紊乱与炎性反应也有直接关系[2],炎性因子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临床上的抗感染治疗,能够显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C反应蛋白(CRP)是炎性反应的标识物,而临床上降低CRP水平,主要采用的药物为他汀类药物[3]。本文将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分析与前瞻性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选取本院T2DM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T2DM。②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肿瘤者。③脑血管疾病者。④HbAlc>9.0%,LDL-C≥2.6mmoL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胰岛素皮下注射及口服二甲双胍。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 mg/d。
1.3 统计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以及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指标,将所收集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统计学分析,在信息软件SPSS20.00中,计数与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与检验方式见表1。
表1 计数与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与检验方式
2.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
2.2 治疗后血脂变化 治疗2周后,对照组FBG(空腹血糖)、PBG(餐后2 h血糖)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C、TG、LDL-C、hs-CRP低于治疗前,HDL高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FBG、PBG、TC、TG、LDL-C、hs-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也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hs-CRP变化()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hs-CRP变化()
注:组间治疗前后比较,aP<0.05。
2.3 治疗后hs-CRP的变化 治疗2周后,辛伐他汀组hs-CRP低于治疗前(P<0.05)(表3),且hs-CRP下降与LDL-C(r=0.243,P=0.431)、TC(r=0.198,P=0.559)、TG(r=0.343,P=0.302)降低无相关性。
T2DM患者往往会出现脂代谢紊乱的情况出现,主要表现为LDL-C、TG的升高及HDL-C的降低,临床研究表明,LDL-C水平的升高,会直接诱发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血管病变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目前,LDL-C的临床临界值是2.6 mmol/L。而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的降低LDL-C的指标水平,从而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5-8]。
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无清晰的定义。CRP是临床上比较重要的标志物,用来反应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常规情况下,CRP浓度是稳定的,并且不会受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影响[9-11]。在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敏感性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得CRP合成增多[7]。T2DM患者机体的CRP水平往往是升高的,如果患者伴随血管并发症,那么其CRP水平往往会呈现更高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血清CRP水平升高作为评估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指标[12-13]。
本文的研究当,治疗2周后,辛伐他汀组的hs-CRP水平明显降低,这说明,辛伐他汀在改善患者的hs-CRP水平方面效果显著[9]。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有效的改善LDL-C水平,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辛伐他汀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临床常规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