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飞,贾永苗,杨桃妮
宝鸡高新医院儿科,陕西 宝鸡 721000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属于学龄期、儿童期常见行为障碍,发病率为3%~10%,我国儿童发病率达6.26%,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1]。ADHD患儿智力正常,但易出现情绪、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其典型表现包括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易冲动等。ADHD对患儿人际交往、学习生活有一定影响,一经发现需及时予以治疗。药物干预在ADHD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中枢兴奋剂临床应用较多,常见药物如哌甲酯、控释片等均有显著改善患儿症状的效果[2]。但随着近年来中枢兴奋剂的研究不断深入,此类药物在治疗ADHD患儿存在的局限性逐渐受到重视,如服药后部分患儿抽动症状加重、出现失眠等[3]。托莫西汀属于一种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相比中枢兴奋剂无成瘾性,毒副作用低,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广受认可[4]。白介素-6(IL-6)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有参与,相关研究认为神经递质改变直接参与了ADHD发生、发展,如5-羟色胺转运蛋白(5-HTT)的合成、再摄取等,是稳定神经功能重要物质,而IL-6 对5-HTT合成/代谢有直接影响,其可能也参与了ADHD的发生、发展[5]。本研究旨在观察托莫西汀治疗ADHD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宝鸡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70 例ADHD 患儿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6]内相关ADHD 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智商正常;(3)无药物过敏史;(4)治疗前未接受其他中枢兴奋剂治疗;(5)患儿父母对此次研究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肝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2)未坚持整个疗程;(3)合并抑郁、躁狂。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哌甲酯组和托莫西汀组,每组35 例,见表1。两组患儿的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哌甲酯组 该组患儿给予哌甲酯治疗,药物自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购买,国药准字H32023102,周次剂量9 mg·次-1·d-1,指导患儿于每次早餐后服药,后续酌情每周增/减药量。每周调整一次,每次调整9 mg,单日最大剂量限制在40 mg以内,持续治疗8周。
1.2.2 托莫西汀组 该组患儿给予托莫西汀治疗[药物购自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264],首次治疗前3 d每日按照0.5 mg/kg给药,3 d后酌情给药,每次调整0.2 mg/kg,直至达到理想给药量1.2 mg/kg,嘱咐患儿早晚分服,持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血清IL-6 水平:于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8周采集两组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常规离心后获得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 水平;(2)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况:采用ADHD 父母评定量表第4 版本[7](ADHDRS-Ⅳ)对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完成疗程)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况进行评估,涵盖注意力缺陷分量表及多动/冲动分量表,各有9 个条目,评分越高则患儿病情越严重;(3)认知功能:借助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8]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取此量表内不分心因子(C因子)进行评估,涉及数字广度、编码、算数,所获分值与患儿认知功能正相关;(4)毒副反应:统计给药期间两组患儿的食欲下降、失眠、恶心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8周,两组患儿的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6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DHDRS-Ⅳ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注意力缺陷评分、多动/冲动评分、ADHDRS-Ⅳ总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注意力缺陷评分、多动/冲动评分、ADHDRS-Ⅳ总分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托莫西汀组三项评分与哌甲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DHDRS-Ⅳ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DHDRS-Ⅳ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的C因子、算数、数字广度、编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两组患儿给药期间的毒副反应比较 托莫西汀组患儿给药期间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哌甲酯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的毒副反应比较(例)
ADHD可影响患儿的日常学习生活,未得到有效干预可进一步延续至青少年甚至成年阶段,及早给予ADHD患儿有效治疗、减轻疾病影响是ADHD治疗的关键。本病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猜测其与遗传、家庭环境、脑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9]。临床治疗方法中常见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等,行为治疗针对部分患儿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大部分患儿仍需给予药物治疗[10]。
中枢兴奋剂是目前ADHD 治疗中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哌甲酯属于中枢兴奋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哌甲酯可通过阻断单胺类神经递质,提高患儿神经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促使大脑兴奋度提高,起到解除疲劳、提高注意力的效果[11]。此外,本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大脑,修复神经损伤,有效治疗ADHD。不过,本品也存在一定应用局限,比如兴奋神经后易致失眠、食欲降低、头痛等。托莫西汀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可与神经突触前膜的摄取运转体结合,提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改善患儿的多动/注意缺陷症状[12]。本品对比哌甲酯,仅对患儿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影响,不会引起多巴胺浓度上升,用药后药物毒副作用更小[13]。
ADHD患儿伴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网络损害,而此种损害可影响该区域支配的相应认知功能[14]。本研究结果显示,托莫西汀与哌甲酯组患儿治疗后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组间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托莫西汀在改善患儿认知功能方面与一线药物哌甲酯基本相当。而在ADHDRS-Ⅳ评分的比较中,托莫西汀组治疗后注意力缺陷评分、多动/冲动评分、ADHDRS-Ⅳ总分均与哌甲酯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进一步证实托莫西汀在ADHD 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但是托莫西汀组患儿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哌甲酯组,表明托莫西汀疗效不会弱于哌甲酯太多的同时,其毒副作用更小,具有更高安全性。
IL-6为一种促炎因子,有多种生物活性,参与了T细胞、B 细胞分化,一般由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生成,在机体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IL-6 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影响神经再生,其参与了神经发生及髓鞘形成;IL-6表达上调也将导致大脑内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失衡,IL-6与γ-氨基丁酸、5-HTT、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也均参与了神经功能的稳定调控,IL-6对此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及代谢均有影响[15];此外,IL-6持续高水平可增强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导致更多细胞因子、自由基释放,造成一系列神经毒性反应,影响神经可塑性并限制神经细胞增殖,从而对认知功能相关脑区造成影响,导致患儿注意力下降[16];IL-6 也可能诱发神经元病变,诱使神经纤维缠绕,且可对局部中枢神经元细胞的氧摄取造成影响,促使神经元细胞受损[17]。总之,多项研究表明IL-6可能是ADHD发生、发展的参与因素之一[16]。祁娜等[18]对ADHD 患儿的血清IL-6 进行研究,结果发现ADHD 患儿与非ADHD 患儿对比,其血清IL-6 水平明显更高,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ADHD患儿IL-6存明显差异,病情越严重血清IL-6 水平越高。本研究中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6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证实了IL-6 可能是ADHD发生的参与因子。
综上所述,ADHD接受托莫西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IL-6 水平,改善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提高认知功能,且毒副作用小,可为ADHD治疗的首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