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雨,王智宇,赵文元,马保录,陶 涛
(1.青海省交通医院泌尿外科,青海西宁 810008;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郑州 450000;3.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青海西宁 810008)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根据临床进展和预后不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两种亚型,其中75%患者被诊断为NMIBC[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NMIBC患者标准一线治疗方法。然而,NMIBC治疗后5年复发率和5年进展率分别在50%~70%和10%~30%之间[2]。因此,首次治疗后建议定期检查,必要时切除复发肿瘤和后续治疗[3]。但是NMIBC在所有癌症患者中拥有最高终生治疗成本,显著加重肿瘤治疗总医疗成本[4]。根据肿瘤复发风险对NMIBC患者进行早期风险分层,可以为术后补充治疗及制定个体化随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制定了评分系统对NMIBC患者预后进行风险分层,但EORTC评分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
几项研究证实,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mean platelet volume,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MPV)与不同类型肿瘤[6-7](包括BC[8])的预后相关,可能为预后风险分层及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统计学方法,尚未有研究将PLT、PDW和MPV进行整合。因此,本研究构建并验证包括PPM血小板指数评分(PLT-PDW-MPV platelet index score,PPM-PIS)在内的其他肿瘤特征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以预测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个体化风险。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治疗的NMIBC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NMIBC诊断标准及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应证[9];③原发性NMIBC,无远处转移;④临床数据完整。排除标准:①使用已知会影响血小板活化及功能药物患者;②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③术前未进行新辅助化疗、放疗患者;④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感染、炎症或血液病患者;⑤既往脾切除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患者;⑥12个月内有激素治疗史或近1个月有输血史患者。最终纳入270例NMIBC患者。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1.2.1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分级、T分期、原位癌、淋巴血管侵犯、白蛋白(albumin,ALB)、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PLT、PDW、MPV。吸烟史定义为既往或目前每日吸烟3支或以上,吸烟史1年或以上。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LYM(×109/L)×5+ALB(g/L)[10]。
1.2.2随访管理 所有患者均接受前2年每3个月、后3年每6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的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常规、生化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如果怀疑复发或转移,进行放射学评估,如静脉肾盂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复发被认为是膀胱或前列腺尿道内的第1次肿瘤复发,与肿瘤分期无关,且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无复发生存时间定义为从术后到临床诊断复发的时间或者末次随访。
2.1 290例NMIBC患者临床资料具体见表1。
表1 290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
2.2 相关连续性变量ROC曲线分析年龄、BMI、PLT、PDW、MPV、PnI的AUC分别为0.691、0.582、0.780、0.731、0.718、0.72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7岁、22.87、266×109/L、14.7 fL、11.7 fL、50.47(表2、图1)。
表2 相关连续性变量ROC曲线分析结果
2.3 不同PLT、PDW、MPV分组的生存曲线分析270例NMIBC患者随访时间10.7~8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1.8个月。2年复发率6.7%,3年复发率22.6%,5年复发率48.1%。PLT>266×109/L(n=110)、PDW>14.7 fL(n=87)、MPV≤11.7 fL(n=96)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PLT≤266×109/L、PDW≤14.7 fL、MPV>11.7 fL患者(P<0.05)。见图2。
BMI:体质指数;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nI:预后营养指数。图1 相关连续性变量ROC曲线
2.4 PPM-PIS构建及生存曲线分析根据PLT、PDW、MPV最佳截断值构建PPM-PIS,评分标准见表3。不同PPM-PIS分值的无复发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图3)。
图3 不同PPM-PIS分值生存曲线分析
表3 PPM-PIS构建的评分标准
2.5 不同PPM-PIS分值临床资料特点不同PPM-PIS分值的吸烟史、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分级、T分期、原位癌及淋巴血管侵犯比例、Pn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不同PPM-PIS分值临床资料比较
A:PLT(血小板计数);B:PDW(血小板分布宽度);C:MPV(平均血小板体积)。图2 不同PLT、PDW、MPV分组的生存曲线
2.6 NMIBC患者复发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7岁)、吸烟史(是)、肿瘤数目(多发)、肿瘤直径(≥3 cm)、肿瘤分级(G2、G3)、T分期(T1)、原位癌(是)、淋巴血管侵犯(是)、PnI(≤50.47)、PPM-PIS是促进NMIB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 cm)、T分期(T1)、淋巴血管侵犯(是)、PnI(≤50.47)和PPM-PIS独立增加NMIBC患者复发风险(P<0.05,表5)。
表5 NMIBC患者复发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2.7 NMIBC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构建及外部验证分析将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PnI和PPM-PIS作为预测NMIB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预测指标(图4)。内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NMIBC患者2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C-index为0.815(95%CI:0.765~0.878)、0.734(95%CI:0.711~0.816)、0.755(95%CI:0.706~0.811,图5)。
PnI:预后营养指数;PPM-PIS:PPM血小板指数评分。图4 预测NMIB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
A:2年;B:3年;C:5年。图5 预测NMIBC患者术后2~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校正图
2.8 nomogram模型的临床获益分析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估本研究构建的预测NMIB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nomogram模型临床获益。在决策曲线分析中,构建3种临床模型:PPM-PIS、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PnI及nomogram模型。在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四分位时间点对3种临床模型进行临床获益评价。在40.5、61.8、70.6个月时间点,nomogram模型的临床获益显著优于PPM-PIS和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PnI。在40.5个月时间点,PPM-PIS和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PnI临床获益相当,而61.8个月及70.6个月时间点,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PnI临床获益高于PPM-PIS(图6)。
图6 不同模型不同时间点的决策曲线
3.1 nomogram模型预测的效果这项研究对290例NMIBC患者肿瘤相关因素和预后进行研究。观察到PLT和PDW水平升高以及MPV降低患者复发率较高。随后整合这些血小板指数,成功构建PPM-PIS并证实能独立预测NMIBC患者复发。为进一步整合本研究在预测NMIBC患者复发的独立变量,构建预测NMIB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nomogram模型。内部验证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证实该nomograms可以准确预测NMIB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能有效区分高复发风险的NMIBC患者,指导临床医师完善术后补充治疗及个体化随策略。
3.2 PLT、MPV与癌症的关系在许多癌症中,PLT和PDW水平升高及MPV水平降低与不良预后相关,包括结直肠癌[1-2]、非小细胞癌[11]、颅底脊索瘤[7],在BC中也被证实与预后相关[9]。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PLT>266×109/L、PDW>14.7 fL、MPV≤11.7 fL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PLT≤266×109/L、PDW≤14.7 fL、MPV>11.7 fL患者。与上述临床研究报道结果相似。PLT水平升高可促进CD40配体产生,促进炎症反应[12]。而炎症反应通过诱导活性氧和随后DnA损伤参与肿瘤发生及进展,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增强肿瘤细胞粘附力,并诱导肿瘤微转移[13]。此外,PLT分泌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家族通过与各自受体结合在细胞增殖和侵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最近两项研究均证实BC中PDGF-β表达增高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15]。此外,血小板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16],与原发性BC患者复发相关[17]。PDW和MPV作为血小板活化指标,其水平异常可能与巨核细胞功能障碍和骨髓造血系统异常有关。PDW是血小板体积平均值的变异系数。与正常个体相比,PDW值越高表明体积差异不稳定。
MPV是血小板活化早期指数。MPV降低可能是炎症状态下大血小板消耗增加的结果[18]。研究也表明低水平MPV与高度炎症性疾病相关,并在抗炎治疗过程中逆转[18]。但是,PLT和PDW水平升高以及MPV降低在NMIBC中的促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未来需要更多临床或基础实验来阐述NMIBC中PLT、PDW和MPV水平变化的分子机制。
PLT是由血小板产生率和血小板消耗率之间平衡决定的。正常PLT可以在有效代偿机制下掩盖高凝状态和促炎癌症表型存在[19]。本研究对PLT、PDW和MPV进行整合,构建PPM-PIS评分。该评分结合3个血小板指数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临床优点,充分反映NMIBC患者高凝状态和促炎癌症表型。我们发现PPM-PIS与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分级、T分期、原位癌及淋巴血管侵犯相关。进一步分析证实PPM-PIS评分能独立预测NMIBC患者复发并独立于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PnI。
3.3 本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本研究将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PnI和PPM-PIS进一步整合,构建出预测NMIB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NMIBC患者2、3、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C-index为0.815(95%CI:0.765~0.878)、0.734(95%CI:0.711~0.816)、0.755(95%CI:0.706~0.81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在40.5、61.8及70.6个月时间点,nomogram模型临床获益显著优于PPM-PIS和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PnI。需要指出本研究构建nomogram模型中纳入PnI,而基于PnI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NMIBC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C-index为0.785、0.734、0.704[20]。相比而言,本研究构建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张杜平[20]等学者所购建的。
虽然本研究成功构建一个可以有效准确预测NMIBC患者术后2、3、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nomogram。但是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存在不可避免地选择偏差;其次,纳入患者数量有限,仅采用内部数据集进行验证;最后,PLT、PDW和MPV的最佳阈值在临床中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可能因研究机构不同而不同,导致潜在的临床有效性有限。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PLT、PDW和MPV整合出PPM-PSI,并成功构建一种新型nomogram模型来预测NMIB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该nomogram模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以区分早期可能受益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并为术后补充治疗及制定个体化随策略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