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雪红
(盐城师范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视角下应用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新引擎[1]。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期间应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实施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的联合,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提升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逐步推进,高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产教融合提升了教科研水平。产教融合中的校企合作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最直接桥梁,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以及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其次,产教融合优化了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模式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实践平台,既可以作为学生实践教育的基地,也可以作为广大高校教师实践锻炼的平台,为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提供了保障。再次,产教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的目标,因此,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缩小理论教学与实践生产的差距,是各高校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应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实施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可以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挖掘校外的优秀资源,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但总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的产教融合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比如,企业的终极目标是盈利,真正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和动力明显不足;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模式尚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由于缺乏监管机制,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往往不够牢固,流动性较大。实施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但如何科学地推进、如何有力地保障校企合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的前提是要认真分析学校、学生、企事业单位的真正需求,从企业价值创造、学校教学育人和学生就业发展三个维度进行详细的模式设计[2]。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导向,通过产学对接不断调整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标准,优化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条件,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需抓住社会、市场的迫切需要,在与企业联合培养、协同育人等方面探索途径。
课程体系设置时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基本原则。首先,尽量减少纯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适当加大跟生产过程联系密切的实践课程的比例,比如,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培养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科研训练等课程。其次,课程内容上强化应用,将最新的学科前沿成果引入课堂,融合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再次,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也要进行优化,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注重过程线考核,督促学生全程参与实验操作环节,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应用技能。
为了优化产教融合,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有必要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提高合作效率。首先,高校跟企业对接。将部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直接连接生产实践,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完成实训课程体系的设置,注重生产工艺,帮助学生将理论所学与实践应用紧密连接。其次,企业跟高校对接。企业可以在高校建设部分生产场所,选派技术骨干担任指导教师,负责高仿真模拟企业生产车间的经营运作,直接面对面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帮助学校建立真正的实训课程体系。
首先,知识传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技能优势提升。通过前期的研究,尝试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效果明显的、多元化的产教融合“7+X”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堂实验、野外见习、专业实习、课外科技、大创项目、毕业论文、校企合作,还有开放性实验、一院一赛等特色模式,提升了知识技能优势。
其次,竞赛实施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学院高度重视并组织实施了“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创新创业科技竞赛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应用能力。
再次,践行“三融入”的产教融合模式。“三融入”指的是“学生融入科技实践活动、学生融入教师的课题组、教师融入学生的科研团队”。实行导师制度,教师对学生进行交叉式培养,“1对1”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试验流程操作和科研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训,推动科研项目开展,提升其综合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外交流以提升其国际沟通能力,充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未来科研之路奠定基础。
以往课程评价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占了绝对性的比例,这种考核方式仅仅反映了学生对教材记忆性内容的掌握程度,存在着诸多弊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此,为了保障产教融合模式的科学性,课程的评价方式要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综合能力、学科思维能力的评价,推动专业教学由知识导向型向能力、素质和技能型转变。首先,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考核。围绕企业生产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课程评价应由企业导师来完成,要加大对学生整个实践流程中应用技能的考核力度。其次,其他实践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考卷试题的设置上降低填空题、判断题等客观题目的比例,加大应用性、综合性题目的比例,改变学生的应试思维,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结合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物类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从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学业评价等方面探索了产教融合模式的建设途径,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