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两周年,这是一个关于创新的美丽故事

2021-11-05 13:07邹孝听苏袁轩
现代苏州 2021年18期
关键词:片区苏州园区

邹孝听 苏袁轩

“一张图看土壤,一平台全追溯”,依托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各类专项数据,实现了从信息录入、跟踪到研判的全流程体系,全过程追溯、终身追责;压缩纳税人申报时长50%以上、为企业精准匹配342项免税优惠项目、通过“数据集成+申报分析+提醒纠错”等措施,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的模式转变……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以下简称“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两年来,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其中“土壤环境精细管理创新”“增值税数据集成服务”“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等4项获评“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2021年度制度创新十佳案例”,成为苏州自贸片区年度制度创新的“代表作”。

苏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的“税动力”

“原先填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时,仅一张减除项目清单就需手工录入700余条数据,现在使用电子税务局‘一键采集’功能几分钟内就完成录入。”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得益于园区税务部门创新推出的增值税数据赋能项目,极大地节省了企业办税时长。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园区税务局在创新税收征管举措、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等领域的孜孜探索和率先实践。

创新税收征管举措,提升满意度和获得感

记者了解到,园区增值税数据赋能项目在全国率先集成实现了面向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智能申报、智能推送、智能提醒三大服务功能。除了帮助纳税人准确申报外,还能精准向纳税人推送税收优惠政策提醒和风险提示信息。

自今年3月试点推广以来,苏州自贸片区一般纳税人使用智能申报功能共计5.62万户次,系统推送优惠应享未享提醒29个项目1463户次,增值税申报票表比对异常数量降幅达40%以上。

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两年来,园区税务部门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强化制度创新应用,推出“一揽子”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跑出税收征管的“园区速度”。例如:先后开设新办企业“直通车”,将“税务新办套餐”链接嵌入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网站平台,与“工商网上登记”等事项形成“一网通办”全流程集成服务;上线新办套餐自动化审批系统,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平均审批时间缩短一半;全面推行不动产交易“一网通办、并联审批”,单笔存量房交易办税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五分之一,并实现 24小时不打烊、全天候、全自助的缴税模式。

对标国际、高点定位,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发布的《苏州工业园区2020年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园区“纳税次数”指标为6次,“纳税时间”指标为136小时,优于《2020年世界纳税报告》中国在这两个指标上的7次和138小时。

“园区税务部门这种税收包容审慎监管态度和机制,让集团坚定了在中国、在园区发展的信心。集团总部做出升级苏州公司为中国总部的战略决策。”乌斯特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为园区税务部门“点赞”,原来在一次跨国税源风险监管中,园区税务部门主动提示提醒,促进企业税收遵从,并帮助企业最优化合规性调整业务布局,辅导企业以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争取税收优惠。

当然,除了率先探索试点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园区税务部门还对18个涉税事项实行一个年度内“首违不罚”。今年以来已对1200余户次企业实施“首违不罚”。

从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到“首违不罚”,园区税务部门对标国际、高点定位优化系列服务举措,大力推广“非接触式服务”,集成推出“网上办、自助办、邮寄送、线上答”等“非接触式”办税服务举措,不见面办税比例超过95%,全面推行免费邮寄发票服务,通过不见面方式领用发票比例超过98%,邮寄发票比例超过70%;实现多元化缴税方式,在全省率先推出第三方支付缴税功能,纳税人使用支付宝、微信或云闪付App扫一扫功能,扫描窗口工作人员电脑生成的二维码缴税,办税厅可将缴纳的税款直接入库;录制中英双语系列政策视频,开展递延纳税政策点对点宣传。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吸引境外资本再投资74.18亿元,为投资“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和征管协助,助力园区外资、外贸逆势上扬。

强化制度保障,营造更具竞争力的税收政策环境

历经数年研发,丹纳赫旗下贝克曼库尔特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全新推出的流式细胞分选仪,于今年3月从苏州工厂下线发往全球各地。这一在中国本土实现研发制造的产品将为全球提供基因解决方案。

“之所以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除了依托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也离不开减税降费的支持。”贝克曼库尔特财务负责人赖冬梅表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贝克曼库尔特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仅此一项,2020年企业就享受减税1480余万元。

事实上,在苏州自贸片区大力开展制度创新、打造制度高地的进程中,税收政策服务关系到企业能否在自贸片区建设过程中享受到发展红利和机遇。今年3月,园区税务部门建立起服务需求响应机制、专家团队工作机制、重点企业局领导调研服务机制等三大機制,在确保及时发现响应纳税人涉税需求的同时,开展重点领域的前瞻性调研,为片区内企业持续提供最优的税收政策环境。

45项制度创新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2020年6月9日,一场特殊的发布会在苏州自贸片区举办。发布会上,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用人单位可一键完成劳动合同信息报送,同步完成社会保险登记,实现“7×24小时”“不见面”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友达光电公司是园区首批与劳动者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就可以节约100多万元费用。

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相关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累计完成45项制度创新,园区也成为全国首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和“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

标准化引领,推动和谐劳动关系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电子合同对企业提升劳动合同及相关协议签署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

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制定后,面对越来越多签订了电子劳动合同的企业和员工,一旦产生了争议,又该怎么处理应对?为此,园区人社局在积极推行电子劳动合同标准的基础上,又围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跨部门协调联动调解等方面积极探索、重点突破。今年4月,推出了电子劳动合同争议处理规则,推行电子劳动合同的“前道”和“后道”两个环节实现了全面对接。

在《标准》和《规则》的助力之下,苏州自贸片区内企业和职工电子劳动合同签订意愿强烈,目前已有2000余家企业、数万人签订了电子劳动合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合同订立效率,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有力优化了营商环境。电子劳动合同标准也在去年获评苏州自贸片区一周年制度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并入选江苏自贸试验区第二批创新实践案例,国家人社部也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信息》上向全国推广相关举措。

数字化赋能,打开智能化路径

哪个行业人才缺口大,达到什么程度,人才流失量多少,又流向了哪里……要做好人才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这些是各地人社部门普遍面临的难题。难在哪里?难在零星调查的数据不鲜活,片面剖析的问题不够精准、全面,无法做到 “心中有数”。对此苏州自贸片区利用劳动关系运行管理平台,一键即可将人才行业分布、流动分析等产业亟须的人才数据实时呈现,还能通过对数据的深度解读,解决产业“招工难”问题,进而研判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人才引进政策的下一步规划,提供依据。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苏州自贸片区一些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大型制造企业矽品科技就是其中一例。针对企业痛点,苏州自贸片区为矽品科技量身打造了一整套帮扶措施,通过举办邀约式专场招聘会、多批次免费推送招聘信息、对接高职院校资源等举措,为企业提供多维度个性化招聘服务。最终,矽品科技成功招聘了500多名员工,用工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这背后,苏州自贸片区开发上线的全国首个劳动关系运行管理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平台实现了对当前所有劳动关系50余项工作业务的数据“搜集”,可以实时掌握任何一个企业、网格、区域和行业的当前劳动关系全貌。令人欣喜的是,劳动关系运行管理平台的逐步推进,为劳动关系数字化治理打开了全新的视野,这一经验被列入江苏自贸试验区第二批创新实践案例,并在今年7月作为改革试点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

精细化服务,建设营造常态化机制

为持续擦亮亲商服务这一天然底色,自挂牌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坚持需求驱动、创新驱动,建立了“问计问需”常态化机制。为创新薪酬指导服务,片区每年都发布工资指导线、每季度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并逐步增强薪酬数据的“新鲜度”;根据企业不同产业分类和投资国别,片区发布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的“2+3+1”产业薪酬调研报告、高技能人才薪酬调查报告以及欧美、日资、亚洲(除中日)等11份薪酬调查报告;根据对象不同,苏州自贸片区因人施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服务。

此外,苏州自贸片区在劳动关系治理的方向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制定出台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体系。该体系根据效率、公平、发言权三平衡理论,设计了3级指标模型,并设置了187个研究性指标,通过劳动关系运行管理平台对全区重点企业进行指数测评。平台将被测评企业的指数得分,在同产业类型、同投资国别“圈子”内的所处“名次”,测评高分项、低分项,以及被测评企业各年龄段、各学历层次、男女性别的职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呈现,并自动向企业推送针对性的改善建议,真正实现了劳动关系的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

苏州自贸片区的“绿色家底”

根据最新一次全域全类别生物多样性调查,苏州自贸片区内多项生物物种数均有所提升,其中鸟类增加4种,底栖动物增加45种,宜居宜业的底色更为亮眼,苏州自贸片区正在交出一份经济活、生态美、产业兴的绿色发展高分“答卷”。

两年来,园区制定《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高效的环境资源配置方式和先进的生态环境监管模式,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深化“放管服”改革,赋能自贸区绿色发展

项目要开工建设,环评审批是必要前提。2020年,片区推出《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服务的十一项措施》,覆盖了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审批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每年可以为企业减少环评监测费近500万元。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科技部新冠肺炎应急攻关项目。在得知公司生物研发实验室扩建需求后,片区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指导企业通过告知承诺制的方式进行了申报,并于其后组织专家进行了环评报告审核,有效提升审批效率。2020年6月,艾博生物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门还启动了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探索实施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排水许可证 “联动审批”试点,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請、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努力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发展汇聚磅礴动力。

探索科学精准的污染治理方式,提升自贸区“绿色指数”

蓝天、碧水、净土,塑造了自贸区强健、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根系。苏州自贸片区创新引智引技,为大气、水环境、土壤治理持续“加码”。

对于大气治理,片区生态环境部门建立重点区域工作专班,制定精细化管控方案,开展区域微环境治理试点。对于水环境治理,在阳澄湖水源地保护区内,用“雨污管网+排口”一张图管好所有排口;促成华润雪花啤酒与清源华衍水务公司合作,开展苏州大市范围内首个啤酒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对于土壤治理,编制《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手册》和土壤重点监管企业三份报告模板,为企业提供了实用工具。2019年,界浦路东、强胜路南地块完成修复并移出名录,成为土壤污染防治法颁布以来,全省首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修复地块。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例、国内首个可持续水管理体系“双贯标”认证项目在苏州自贸片区签约,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园区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片区发布的《苏州工业园区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单位考核办法(试行)》,是国内率先建立起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过程考核制度;开发建设的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引入AI人脸识别、5G、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一张图看土壤,一平台全追溯”。

完善智能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坚守自贸区“绿色家底”

高水平的硬件设施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无限可能。目前,片区内建成2个国控空气站、4个街道空气监测站,2个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9个浮标站,其中包含一座检测能力省内领先的环境空气超级站。片区的智慧环保平台进一步升级,集成了建设项目审批、排污许可证发放、现场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环境信访等多项应用,覆盖企业基础信息1.1万多条。

针对片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在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痛点,苏州自贸片区创新开展“小微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试点”,在规范试点单位指定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转移服务的同时,还开发了小微型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云平台,完善了视频监控系统。截至目前,试点签约企业共74家,累计转移危险废物300余吨,转移频次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值得一提的是,片区还在全国率先开展“第三方辅助执法”机制的探索。通过第三方监理单位,辅助进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近一年来,发现异常数据并异常问询近千次,远程沟通和初步判别后,仅对其中25%的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不规范行为94个,大幅提高执法效率。根据现场检查结果,建立“红黄绿三色管理清单”,开展差异化管理,初步实现了“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的执法目标。

构建互助协作的多元共治模式,根植自贸区绿色理念

结合产城融合特色,片区成立了由生态环境部门人员、社区人员、企业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的“环境理事会”,实现了从生态环境部门主导处理矛盾,到社会多元角色的平等参与、共同解决的转变;由政府部门、行业专家、被辅导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上门对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进行全面体检,制定提升方案并帮助整改,更是真真切切地帮到了企业。诸如此类的创新举措,让城市治理更细腻、城市肌理更丰富。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环保+电力大数据”合作,率先在区级层面共建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示范工程,推动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在生态环境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指导帮助下,片区内很多企业成为了绿色制造和体系标杆企业,苏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尚美工厂”便是“硕果”之一,其建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多能互补型综合能源管理系统,使得厂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总排放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成为苏州首个“零碳工厂”。

政务管理精准高效,信用赋能助企发展

“我们通过不断开展信用管理培训,提升信用管理意识,将信用管理理念渗透到营销、财务、质量控制、合同管理、行政管理、战略管理等各个方面,由于良好的公共信用记录,在政策申报、政务服务、融资贷款等领域充能够享受一路‘绿灯’。”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直言,园区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企业获得各类信易贷产品近9000万元融资贷款。事实上,园区在开展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双轮驱动,通过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信用是工具,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园区不仅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同时还构建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政务服务机制。一方面,对一些惩罚可能达不到刚性法律约束程度的负面现象,我们以信用为手段,建立起分级分类的新型监管机制;另一方面,我们以信用为工具,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擦亮“亲商服务”金字招牌。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在企业初创阶段,通过将信用信息与一网通办平台对接,我们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信用管理方式,建立起‘信易批’审批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准入服务;在企业成长阶段,我们有以‘园易融’平台为载体,推出了‘关助融’‘苗圃贷’‘园e贷’等‘信易贷’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以信用为基础的融资便利。通过将信用信息与政策申报平台对接,在线审查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快速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扶持政策;在企业成熟阶段,我们鼓励企业开展信用贯标,创建信用示范,引导市场主体规范经营,并通过异议申诉、信用修复等渠道,不断优化自身的信用状况。”

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星巴克龙湖星湖天街店成为第一家通过告知承诺获得审批的企业,从原本需要5个工作日调整为当场办理、15分钟出证,这也是苏州市首张餐饮服务类的告知承诺制《食品经营许可证》。

“精准信用画像”,推行新型政务服务与监管

2020年11月,园区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政务服务与监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创新监管模式,探索信用賦能,大力推进政务管理由“门槛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通过充分运用信用信息,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提升政务管理效率,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不到一年时间,园区在信用赋能市场准入、提升监管效能、优化企业服务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效,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政务服务和监管工作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我们以国家信用信息中心对市场主体的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园区公共信用大数据,对市场主体进行“精准信用画像”,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另一方面,信用信息平台与审批、监管、执法等平台互联共享,以信用查询、信用审查、联动惩戒等方式,通过“审管执信”全链条闭环管理,提高信用信息效力,使得信用像空气一样,虽然你感知不到,但它的影响无处不在。

园区有很多重视诚信文化建设和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企业,截至目前,累计已有327家企业通过信用管理贯标培训,36家获评市级信用示范企业,4家获评省级信用示范。

50+信用应用场景,为“最美窗口”持续赋能

事实上,对守信的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在行政许可等方面给予绿色通道,艾信并非个例。苏州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SIG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菌食品饮料纸盒包装及灌装系统供应商,2018年,参与了信用管理的专项培训,建立信用管理的组织结构,招聘专业的信用管理师,进行了一系列培训,随后在公司内部全面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从人才储备、制度改进、到系统建设和信用文化宣传。

SIG康美包中国区总裁范立冬直言,此前公司并未接触过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采用科学的信用管理模式,发现可以合理地控制企业的各项管理费用、提高销售收入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快企业资金流速,降低赊销额和预付款的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最佳效益,受益匪浅。“通过信用管理工作,我们发现了问题,开始寻找可替代供应商,目前独家供应商占比从过去的75%下降到了40%,大大缓解了因供应商信用可能产生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园区制定发布了《苏州工业园区信用应用场景推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行业、领域,计划推进“信用+审批准入”“信用+监管执法”“信用+社会治理”“信用+金融”“信用+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企业服务”“信用+产业发展”“信用+消费”“信用+便民服务”“信用+政务”十个方向的应用场景超过50项。在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看来,《实施方案》将充分发挥信用管理在创新服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和行业监管的精准性、协同性和规范性,通过不断深化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创新,为“最美窗口”持续赋能。

猜你喜欢
片区苏州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