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用创新写下最动人答案

2021-11-05 13:07向煜
现代苏州 2021年18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片区

向煜

纵横自有凌云笔,于苏州工业园区,这支笔是创新。

27年前,中国与新加坡将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落地苏州城东,取名为苏州工业园区。于苏州、于全国,都是一个创新之举,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园区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创新”二字紧密相连。

27年春去秋来,园区连续五年获得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第一名;步入中国高新区排名第一梯队;占据江苏自贸区半壁江山(江苏自贸区实施范围为119.97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自贸片区为60.15平方公里)……这些成绩让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了中国众多园区中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回头来看,无论区域面积,自然资源乃至苏州城市能级,园区都是一个有着明显传统发展模式“天花板”的区域,但其能够一次次摆脱成长的制约,冲破“增长的极限”,刷新发展的高度,凭的是什么?

无疑,是创新,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并将创新融入园区的血脉之中。

时代的机遇   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创新

在园区,有一个名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简称“借鉴办”)的机构,是园区各项先进理念和制度的发端。自1994年伴随园区诞生的那一刻起,27年来,无论是规划建设还是招商亲商,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人才引育,许多贴上园区标签的“新”事物都出自这里。

中新合作是一块“金字招牌”。借鉴办的存在,拉近了园区与新加坡的距离,让这片新生区域,可以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到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发展理念、企业管理等等。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地下、后建地上”的建设理念,“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以及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这些开发建设伊始便定下的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可谓少见,这种从新加坡身上学到的经验,保证了园区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还有招商。园区一开始就放弃了“全民招商”或“每个部门下指标”的人海战术,而是采取中新联合招商,借助新方的国际化招商经验和网络,奠定了招商基础。在园区招商局成立之前,区域招商任务基本上是由中新集团招商部来承担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还曾派驻7人直接协助中新集团招商,同时园区也派出多批次人才到新加坡学习,培训科目涵盖投资促进、客户服务、外商投资管理、商业谈判等等。

不能忽視了这一重要举措,在当时它就好比一个国际化窗口,新加坡通过相关渠道,将欧美非常优质的客户引入园区,为区域外向型经济腾飞注入活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园区的招商团队不断学习借鉴,为后来招商2.0——将世界“引进来”、3.0——让园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打好了基础。

将新加坡“一站式”服务概念引入园区,并不断升级;多次考察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后,成立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园区的“邻里中心”社区商业品牌,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充分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园区从新加坡系统“拷贝”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不断地消化、吸收、再创造,把它们从纸上落到地上,也成为园区在国内强手如林的开发区中后来居上、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这些看似与创新没有直接关联的动作,却为园区后来走向创新之城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以科学谋划   有勇有谋支持科技创新

科学谋划才能赢得先机。今天的成绩,归根溯源是园区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才能让那么多追梦人在园区,爆发创新创业的激情。

进入新世纪,外向型经济如火如荼,但园区抢抓转型关键期,布局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用科技创新为未来打开了新局面。

先来说说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十几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跃居全国第一梯队,产业竞争力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作为园区生物医药主阵地,行内、行外都已家喻户晓。2007年开园的BioBAY,其筹备时间要追溯到2005年,彼时上海已经开始举全市之力聚焦张江打造中国药谷,一大批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在张江落地。既然上海张江已经吸引了诸多大企业落地,且从当时的环境来看,再想吸引国际巨头落户园区,不是不可能,只是代价必然巨大。

“大树”搬不来,那就从“小树苗”开始培育,园区开始大力支持创新型、创业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2005年,中新创投(2012年更名为元禾控股)接到指令——筹备成立一家公司去开发一个生物科技园。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2007年7月,BioBAY正式开园,并迎来了首批10家企业入驻,这10家公司都拿到了中新创投的天使投资。

毋庸置疑,对于科技型创业企业来说,启动资金是大问题。为了更好地助力科技企业起步,园区2001年便成立了首家创投企业元禾控股,并以“投早、投小、投长、投科技”为宗旨,20年来,不断通过早期投资为园区培育三大产业集群增添“金色动能”。

一家创投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保证,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再加上2000年开始建设的苏州国际科技园以及2010年规划建设的苏州纳米城,三大产业园作为科技创新载体,这在当时的开发区并不多见。这些无不考验的是园区的眼光和思维,也体现着园区的魄力和勇气。事实上,回顾园区的科技创新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布局都是充分考虑自身产业基础和实力下决定的,可以说有勇,也有谋。

为企业发展服务   是园区的长情告白

有了资本,更要有资源。记者在采访多位时任园区科技条线的相关领导时,他们都谈到了冷泉港亚洲——冷泉港实验室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建于1890年的冷泉港实验,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至今已诞生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2010年4月,第一届冷泉港亚洲会议开幕,众多生物界国际知名教授云集苏州,也成为了园区生物药产业实现“创新要素集群”的重大转折点。如今回头来看,冷泉港亚洲的入驻,不仅使得苏州的创业企业可以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同时活跃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的华人科学家如王晓东、谢晓亮等更因为这一会议开始关注苏州,还有不少科学家将各自的创新项目落地于此。吉玛基因创始人张佩琢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都不用查冷泉港会议的日程,就知道什么时候又开会了,因为参会的客户会同时上门交流。

集聚创新资源,支持创新发展,园区从未停下过脚步。

2019年,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正式挂牌,面积达60.15平方公里,体量占整个江苏自贸区面积超一半,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这打开了苏州和园区新的成长空间,也为企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这片秉承改革开放基因的土地吹響了奋进新时代的战斗号角。

针对生物医药“一号产业”,苏州自贸片区与时俱进进行了全产业链系统集成创新的探索。

给药装置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药企常因给药装置在国内未注册而无法进口,不得不延长研发周期。新冠疫苗争分夺秒的研发中,园区企业艾棣维欣就卡在了这一难题上。好在,去年苏州自贸片区创新推出了《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凭借这一政策,企业可以申请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所需的给药装置,专门用于研发(测试)。就这样,艾棣维欣很快拿到了这一研发的“必需品”,目前企业参与研发的新冠病毒DNA疫苗正加速推进临床试验。

之所以能够制定出如此精准的政策,要归功于园区深耕生物医药行业,十余年来关注着企业发展的痛点和相关领域政策。

不仅是用有针对性的政策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8月24日,苏州自贸片区第十五期自贸会客厅特别活动现场,专家、企业家、政府相关人员济济一堂,围绕“双循环”格局和“沪苏同城”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共推苏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苏州自贸片区畅通政企沟通桥梁的重要举措,截至8月底,自贸会客厅已成功举办14期活动,累计吸引261家企业、515人次参与,已成为片区企业合作伙伴、专家和管委会多方参与、脑力激荡、协同创新的互动交流平台。

一路风雨   一路凯歌   呈现制度创新之美

创新可以打开观念新视界。如果说观念创新是引领方向,那么制度创新就是道路建设,它使目标达成有了可行之基、可渡之河。

建立国际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系统,将货物在港口的动态信息查询和船舶定位系统集成到一个云平台系统,一次提交进出口货运信息后,系统可自动将信息发送至海关平台,免去人工反复发送确认的繁琐和误差,成本降低超60%,时效从传统方式的1天提高到几分钟。

随着助力“智慧物流”的跨境海运数据通道被打通,进出口企业的相关信息能借助通道直接对接日本海关、美国和加拿大海关总署,结束了以往需要经过货代、订舱代理、船代公司等多重环节才能报送到海关部门的情况。今年5月,这一制度创新成果被评为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国务院“点赞”,是对苏州自贸片区的肯定,也是苏州自贸片区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又一次呼应。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其中,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等4项获评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充分彰显了园区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

两年的建设成果在为片区打下了深厚根基、擦亮了鲜明“底色”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抛出了新的“航标”。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多重历史性机遇叠加期,苏州自贸片区已然蓝图在握、蓄势待发。

依托苏州自贸片区,未来园区也将持续聚焦产业创新、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积极借鉴探索、先行先试,全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努力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一流自贸试验区,成为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的征途中彰显“园区精神”,贡献“苏州样本”。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片区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研究
今天我叫早
我想这样做
蓝光TOP5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美术·书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