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刚
摘 要: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承担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的先驱者,也是推进全面建设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开放型国家的新标杆。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平台,不仅是国家创新战略布局、创新力量壮大、创新空间发展、创新生态优化及创新机制改革的“排头兵”,也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交流合作的“先驱者”,对实现国内外经济循环体系和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要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不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之大计。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是不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只有打开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新格局,才能有效应对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挑战,有效创新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新路径,有效实现我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新目标。
随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不断增区扩容,截至2020年12月,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已达21家,逐步形成南北统筹、东西协调,且与沿海、沿边、沿江、内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同时,自2013年9月至2020年1月,我国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从190条下降到37条,缩减比例超过80%,其中限制类措施和禁止类措施分别缩减88.8%和47.4%,这也证实了我国不断推进深化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方面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总体上已逐渐步入提质增效、稳步发展、深化合作的新阶段。自2020年9月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以来,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积极践行自贸试验区最高要求,为构建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以及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区持续发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自贸试验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被不断拓展,自贸试验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覆盖广度、合作深度、影响效果明显增强。但是,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推动形成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未来如何加快制度创新,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自贸试验区;如何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规则,加大自贸试验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压力测试;如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打造差异化、系统化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平台,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的紧迫的任務。
一、以开放投资为契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金融市场是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场所,而开放投资则是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以开放投资为抓手,有序扩大金融开放力度。依托开放投资,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也有助于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离岸交易、降低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的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以开放投资为抓手,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依托开放投资,有助于推动和加快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创新中心,以此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开放投资优势,有利于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新增内外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攀升,对于构建企业主导的国际创新合作体系具有现实价值,有助于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企业载体,加快数字贸易步伐,建立不同国别间的企业科技创新合作,创造新的交流契机。尤其是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推进国际企业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成为新高地,成为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的示范区。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浦东建设提出殷切希望:“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在开发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浦东再次站立在新时代的潮头,勇挑高水平改革开放的重担,成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领路人和排头兵。要继续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我国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要为导向,以浦东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基础,不断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一方面,持续放宽开放投资领域市场准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交流。继续推进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改变、调整、优化外商投资的管理方式,突出自贸试验区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形成高效的外商直接投资模式,这有助于利用外资迅速实现我国创新链的补链、扩链、强链的目标。另一方面,利用新模式拓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行业,引导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新风向。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优势,在有效处理各类风险的基础上,对“引进来”的重点地区、行业开展逆向投资。例如,自贸试验区可重点对接“一带一路”等发展潜力较大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并选择对技术创新型行业等新兴行业进行直接投资,从而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截至2019年6月,丝路基金实际出资近100亿美元,设立中资银行各类机构102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特别是为企业在能源、原材料及基建类等传统行业以及消费、信息技术及医药卫生类行业全面展开工作,提供重要资金来源。
二、以开放平台为基础,嵌入融合全球科技创新链
开放平台是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嵌入融合全球科技创新链的重要方式。以开放平台为抓手,有利于更好发挥“试验田”作用。依托开放平台,有助于探索制度型开放试点经验、探索创新监管建设实践、推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升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程度以及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优势,有利于深入嵌入融合全球科技创新链。
自贸试验区增区扩容成为深度嵌入融合全球科技创新链的重要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作为开放实验平台、开放服务平台及开放孵化平台,是增强我国创新链在全球分布格局中的向外吸附能力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我国在全球创新链分工体系中嵌入程度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链中位势、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首先,依托自贸试验区搭建新型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试验平台,在对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进行先行试验、对深化经济对外开放进行压力测试的同时,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规则谈判提供实践基础,充分嵌入、融入、适应全球科技创新链,并主动建立新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规则,探索最佳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模式。
其次,利用自贸试验区搭建“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服务平台,通过积极探索以“单一窗口”为核心的国际贸易、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自由贸易账户等手段,逐渐形成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以及金融开放等创新举措,进而畅通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流动路径,推动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再次,运用自贸试验区搭建科技创新的开放孵化平台,整合国际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将我国创新链通过以企业主导的形式有机嵌入全球创新链之中,让其成为全球创新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展示自贸试验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开放示范平台,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促使我国创新链与全球创新链深度融合,增强我国企业在全球创新链分布格局中的向外吸附能力。
三、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协调科技战略合作新机制
推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是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着力点,而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协调科技战略合作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方式,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强化重大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加快政策衔接配套。另一方面以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为抓手,有助于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政府运行机制,探索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运行、转化机制。自贸试验区充分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有利于协调科技战略合作新机制。
自贸试验区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导向,推动政府职能明显转变和政府服务企业能力明显增强,持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这不仅有力地发挥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大创新产业的对外开放合作功能,还有利于实现我国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一)加快自贸试验区“税”的改革创新
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推进数字税务政府建设。将“纳税信用评级贷款”纳入企业融资贷款标准之一,开展以“税”为基础的“银—企—政”联合创新机制,这有利于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推动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优化创新产业办税流程,积极推广“非接触式”办税、国地税联合办税等模式,提升企业、个人办税效率,有利于实现我国创新链条中上下游创新产业协同发展。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自贸试验区逐步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逐步推动实现科技创新的商品和要素向科技创新制度开放转变,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科技创新资源的黏合度,有利于从创新链等路径上,推动全球创新链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整合、升级、优化我国创新链。
(三)融合新技术与政务服务场景应用
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支撑,推动互联网+政务的应用场景创新应用,进而为引导、推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和全球创新链建设提供有效支持,从而稳定我国全球创新链依赖路径,使得我国企业成为全球创新链的“链主”,增强我国创新链在全球创新链分布格局中的自我锁定能力。
四、以创新基地为支撑,构建科技战略合作新关系
自主创新发展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根基,而加快创新基地建设则是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加快创新基地建设,有序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依托创新基地,有助于加快国家级国际级科学中心、国家级国际级实验室建設进程,提升关键技术研发速度,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际科学研究、学科体系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治理体系建设的协同合作。另一方面加快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国际级创新产业集群。依托创新基地,有助于提高产业集群分工协作程度,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核心组件、满足国际要求的高端产品、适应国际发展趋势的创新标准,以此推动构建国际科技战略合作新关系。自贸试验区加快创新基地建设,有利于加强国际科技战略合作新关系。
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是试验和检验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构建企业主导的全球创新链的重要智力支撑。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了首个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随后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相继在天津、广东、山东、云南等多个自贸试验区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对于打造科技创新基地、开拓科技创新团队、构建新型国际科技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培育创新基地人才,对接国际创新合作
创新学科研究基地是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不仅要通过设立创新学科研究基金,吸引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学科专业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研究人才支撑,还要建立创新实践基地,通过联合培养模式,共建产学研实践应用基地,并委托开办定向专业和加强在职培训,建立创新人才储备库,以此作为对接自贸试验区国际创新合作的人才“桥头堡”。
(二)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为创新基地,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前沿课题
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智能设备、移动支付等信息科学方面,引进包括集成电路、芯片、生物医药、发动机、精密仪器、人工智能、航天航空、高端装备、高精度机床、新材料、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团队,实现共建共享的科技创新前沿课题合作模式。
(三)创建全球科技创新实验室,形成自贸试验区全球创新智库
要加快落实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整合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智力要素,为自贸试验区全球创新链构建提供咨询服务、研究报告和反馈服务,提升自贸试验区全球创新链建设的国内外影响力。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