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

2021-11-05 16:52王丹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9期
关键词:满屏光明日报流行语

王丹

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

与yyds同时流行的还有u1s1(有一说一)、awsl(啊我死了)、xswl(笑死我了)等缩写词,它们同样由某个小众圈子里的年轻人所创造,之后广泛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中。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人们并不陌生,远的有寻呼机时代的886(拜拜喽)、520(我爱你)等,近的有“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等余温尚在。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早就有言,“媒介即讯息”,也即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所带来的可能性比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前者直接关系到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句并不长的话断成好几行来说、高度依赖表情包的使用、对信息回复时间日益“苛刻”等正在成为新的“规范”,而它们是不会出现在前互联网时代的。

纵观流行词的不断更迭,依稀可以看到媒介技术与人们通信方式演进的历史。如果流行词也有所谓的“语法”的话,一定完美匹配当时的通信工具与技术,比如数字谐音之于寻呼机时代,字母数字emoji(表情符号)混杂之于社交媒体时代。不过,不同时代的“语法”虽各异,但在遵循语言经济学基本原则这一点上倒是相同的。人们通过缩写等造词方法,以期用更少的字符实现更快更多更简单的信息传递。

不过,当绝大多数的赞美都用yyds、绝绝子(绝了,表示极好或极差)来表达,当搞笑的内容都以xswl来评论,一些人的担忧也随之出现——彼此所要传递的情绪或许可以“秒懂”,但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容或许也在高度简化和概括中被牺牲掉了。万能流行词的场景适用性是如此之强,这是否会助长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进而导致表达失语症出现?毕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

另外引人关注的是,这类流行语多呈现为“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频繁使用必然加速语言意义的消耗,造成语言的“通货膨胀”。当在线社交需要用“哈哈哈哈”来代替“哈哈”表达高兴的状态,未来又该用什么来表达与yyds相同含量的情绪和内容?表达的日渐匮乏,是否也将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一些情感和距离的感知?

随着作为流行语“土壤”的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而眼下的一些流行词不出意外也会慢慢被人们忘却,逐步退出舞台。而且就如“时尚”一样,当一个流行词失去了其作为亚文化群体身份标志和区隔的作用,那么新的流行将被重新塑造推出,在分界與模仿的功能轮换中实现不断更迭。也因此,我们或许大可不必为眼下刷屏的yyds过度忧虑,如何避免在走出旧的话语束缚后,不自觉掉落进新的看似自由的束缚中,倒是值得我们始终保持警惕。

(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8月24日)

猜你喜欢
满屏光明日报流行语
晚祷书(外一首)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近 春
巧借 流行语
《光明日报》法律顾问黄晓:什么时代都是内容为王
《光明日报》融媒建设实践分析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