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截至2021年8月31日,我国已痛失21位两院院士。”虽然从各类媒体平台上,偶有了解到院士离世的消息,但看到综合起来的数字时,还是忍不住的心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核动力专家彭士禄……每一个名字,都足以撼动一个科学领域,甚至改变着全人类前进的脚步与方向。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说:“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如今,不少璀璨的星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了星光,幸而我们有文学,刻录下他们的音容笑貌,也描绘着时代的变迁,定格成永恒的光芒。
本期开篇栏目“铸剑春秋”里的两篇纪实文章——《徐光宪:创造中国的稀土传奇》《衛星专家闵桂荣》记录了两位伟大的共和国院士不平凡的一生,虽成长经历各有不同,但国家利益始终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两位院士都曾因国家需要而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将所学所思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千言万语都抵不过那句“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祖国”。
爱国,非一人之事;强大,也非一时之功。当我们在感怀当下生活的美好平和时,是不应忘记那些为革命、为新生而奋斗过的先辈们,不应忘记历史。本期庆祝建党百年专栏中散文《李大钊与五峰山》是人与山的相互照应,五峰山见证了李大钊追求真理的一生,李大钊也因五峰山,在乱世中找到心灵寄托之所。专栏中的另一篇文章,同样是散文。《红色印迹》通过作者的第一视角,“沉浸式”带领我们参观位于西安的革命圣地——七贤庄、红军渡、革命公园、胜利山、石泉,每一篇既是独立的游记,但又由一条红色的血脉贯穿其中,形成一篇整体散文。
相对于其他体裁,小说给予创作者的“天马行空”有更多施展的空间。中篇小说《夫妻树》将“两弹一星”中关于爱情与忠诚的传说落笔为具体的故事,本因年代久远,早已不可考究的主人公在小说细节的描绘下变得有血有肉。短篇小说《还乡》讲述一对母子回乡给作为革命英雄的父亲上坟的经过,作品带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色彩,同时小说欧亨利式的结尾让人猝不及防,又恍然大悟。《惊喜》内容围绕着一名战士请假回家给妻子生日惊喜展开描写,篇幅虽短,但小说设计多个矛盾冲突,层层展现夫妻俩作为军人和护士两种职业的奉献和对家庭的亏欠,在这其中也不乏生活的惊喜与甜蜜。
(何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