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注射泵安全风险管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的应用

2021-11-05 04:03:42王立文天津市黄河医院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可控因素外渗微量

王立文 天津市黄河医院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安全风险管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在微量注射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接收的所有接受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法,研究组患者行安全风险管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分别就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4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药物外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为80.0%,40例患者中分别有8例患者出现药物外渗、针头脱出等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给予患者安全风险管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量注射泵是神经内科的常用器械,在微量静脉给药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具有调整方便、液速稳定可控等优势,并且在输液过程中,不会受到患者行动的干扰和影响,安全性好[1]。但从临床经验来看,微量注射泵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容易受到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药物外渗等不良后果[2]。以上不良后果不仅会直接影响药物注射效果,并且存在引发严重危险的风险。本文即择选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行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就安全风险管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所有行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方法分为病例数均等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34~69岁,平均(48.2±6.4)岁;研究组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32~72岁,平均(49.3±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包括年龄、性别等,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行安全风险管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①教育性风险及阻断方法。微量注射泵虽然近几年得到了相对普遍的应用,但患者对于该设备的认识有限,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不配合等问题,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对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首次接受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的患者,要通过发放微量泵使用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快速掌握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巧和注意要点。在后续的操作中,护理人员要重复强调注意事项,并对患者的自我行为作出针对性纠正;②穿刺风险及阻断方法。穿刺风险的具体表现,包括固定困难、穿刺部位选择不佳、反复穿刺,等等。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和穿刺部位,针对四肢静脉、头皮静脉等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护理技巧,如头皮静脉需确保直径5.0cm以上的剃刮范围,方便穿刺的同时确保有效固定;③观察风险及阻断方法。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避免发生脱针、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需采用“一看、二摸、三对比”等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看”主要是观察皮肤的外观情况,判断是否出现药液外渗、肿胀等问题。“摸”则是通过触感判断药液外渗等问题是否发生。“对比”是穿刺部位与肢体相同部位相对比,然后得出最终结论。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药物外渗、针头脱出和静脉回血。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由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完成,共包含20项问题,每个问题5分,满分100分。采用三级评分标准,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及以上为“十分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各项数据检验,采用19.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包完成。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n,%形式,给予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形式,给予t检验。P<0.05代表分组结果在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对比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结果,统计学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微量注射泵属于定容型输液专职,可以在时间一定的基础上,保持药液输注的稳定,进而确保达到要求的血药浓度。微量注射泵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较为广泛,该设备的普及也极大地提高了静脉注射的给药实效性和安全性。但从临床经验来看,如不能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微量注射泵也存在着一定的使用风险,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3]。

微量注射泵的使用风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员、操作、环境、设备等均会影响微量注射泵的安全性。对此,采用安全风险管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针对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其可控因素,实施超前阻断,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4]。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全部接受安全风险管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护理人员会通过健康教育、发放使用手册、针对性纠正、定时观察等措施,全方位提高对微量注射泵的管理,并通过与患者的积极配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明显增多,客观要求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自身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双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明显[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4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药物外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为80.0%,40例患者中分别有8例患者出现药物外渗、针头脱出等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护理风险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用于微量注射泵护理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可控因素外渗微量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田口方法在低温气瓶抽真空参数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流生因素探析及对策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山东医药(2015年15期)2016-01-12 00:40:03
影响口译效果非语言因素探析
商业经济(2015年7期)2015-10-19 14:36:03
影响三语写作成绩的学习者可控因素研究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38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