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燕,杨建欣,和太平
(1.广西大学 林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2.广东理工学院 建设学院,广东肇庆 526070;3.肇庆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植物景观是学府园林内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1]。合理的植物景观规划能构建出生态化和园林化的校园环境,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校园植物景观是校园生态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3]。校园植物景观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其进行评价能体现师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国内对于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和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关于校园植物景观的评价研究逐渐增多,根据植物景观评价提出改善建议,有利于植物景观的建设[4-6]。
层次分析法(AHP)能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将复杂的问题条理化和层次化[7-8],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城市公园[9-10]、居住区[11]、风景旅游区[12]、城市道路[13]和大学校园[14]等不同类型的景观评价中。本研究对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的校园植物景观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AHP 法对校园植物景观进行评价,为今后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肇庆市是广东省主要林区之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有不少珍贵植物,为南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宝库。肇庆学院位于肇庆市端州区(112°29′E,23°6′N),设北岭主校区和星湖校区。北岭主校区占地面积逾80 hm2,校园内碧草如茵、鸟语花香,植物较丰富。
1.2.1 实地调查
以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为调查对象(图1),2020年8—10月对教学科研区、师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和核心景观区的乔木类、灌木类、草坪地被类、水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等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记录品种、科属、观赏特性、生长状况和应用情况等;2020年12月再次进行调查,侧重点为植物景观的现状、种植特点及存在问题等方面。
图1 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校园功能分区Fig.1 Functional district of Beiling main campus of Zhaoq⁃ing University
1.2.2 意见征询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纸质问卷与“问卷星”相结合)征询21 名专家(风景园林或相关专业教师6人、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学生10 人、其他专家5 人)的意见,获得校园植物景观相关指标的权重值。
1.2.3 综合评价
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对象层;准则层分为植物景观视觉、植物景观生态、植物景观心理、植物景观功能和植物景观文化5 个方面,对象层分为16个方面(表1)。
表1 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模型Tab.1 Campus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model of Beiling main campus of Zhaoqing University
首先,采用1~9比例标度法对两相比较的指标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构建判断矩阵[15];其次,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准则层各因子相对权重;最后,利用加权法计算对象层对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在严格遵循AHP 法计算规则的前提下,借助yaahp 软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生成判断矩阵并计算结果。
根据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模型,采用专家赋值的方式得到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A-B,B1-C,B2-C,B3-C,B4-C,B5-C),计算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所得结果均小于0.1,说明结果具有一致性,进而得出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模型指标层、准则层和对象层中的各个因子所占的比重(表2)。
表2 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校园植物景观各评价指标总排序Tab.2 Total ranking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of campus plant landscape in Zhaoqing University
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得分(F)计算公式为:
式中,Bi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Wi为评价指标的评分值;n为因子数。
21 名专家采用现场与照片结合的方式进行量化评分,以10、8、6、4 和2 分别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为使计算结果统一,便于分级,所有合成权重值均乘以10(表3)。综合评价指数(CEI,%)的计算公式为:
表3 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得分Tab.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of campus plant landscape of Zhaoqing University
续表3 Continued
式中,S0为各项因子理想最高分。
当80%<CEI ≤100% 时,景观质量等级为Ⅰ级,表示景观质量非常好;当60%<CEI ≤80%时,景观质量等级为Ⅱ级,表示景观质量较好;当40%<CEI ≤60%时,景观质量等级为Ⅲ级,表示景观质量一般;当CEI ≤40%时,景观质量等级为Ⅳ级,表示景观质量较差。
校园内共有园林植物61 科138 属175 种,豆科(Leguminosae)植物种类最多(12 种),其次为桑科(Moraceae,10 种)、夹竹桃科(Apocynaceae,9 种)、棕榈科(Acecaceae,9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8种)和桃金娘科(Myrtaceae,8 种),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地区适生植物,适合在大学校园内种植。
共有乔木类27 科55 属74 种,灌木类(含小乔木)29科50属59种,草坪地被类19科30属35种,藤本类1 科1 属1 种,水生植物类5 科5 属6 种,占比分别为42.29%、33.71%、20.00%、0.57%和3.43%;常绿树种有145 种,落叶树种有30 种,常绿树种明显多于落叶树种,体现出华南地区独特的植物景观风貌特征。因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部分植物全年保持旺盛生长,但其属性归类有差别,如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表现为终年常绿,在热带地区被归为常绿树,但在亚热带地区被归为落叶树。各类生活型的植物配置比例不协调,乔木灌木的比例不恰当,今后校园植物优化提升时可增加灌木类植物品种,使植物配置更加合理和丰富。
校园植物景观有以下特点:校园绿地面积较大,以丰富的园林植物串联不同的校园功能分区,能满足校园师生户外活动和学习等需求;运用较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营造出识别度较高的校园景观。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两条校园主干道的行道树种植不合理,预留的树池太小(部分规格不足1.5 m × 1.5 m),难以满足黄葛榕(Ficus vi⁃rens)、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和高山榕(Ficus altissima)等树木的生长需求,导致植物生长状况较差。二是部分植物种植较多,如非洲茉莉(Fagraea ceilanica)、金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Golden Leaves′)、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和福建茶(Carmona mi⁃crophylla)等;部分植物种植较少,如吊瓜树(Kigelia africana)、菲岛福木(Garcinia subelliptica)和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等。三是部分区域的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较差,植物景观的功能未能体现,如部分植物体量过大,对周围建筑物的采光通风造成干扰;校园学府南路沿线植物主要为凤凰木(Delonix regia),种植过于稀疏,没有起到阻隔广茂铁路火车噪声的作用等。
准则层权重值表现为植物景观生态>植物景观功能>植物景观文化>植物景观视觉= 植物景观心理。说明在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通过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使校园环境宜学、宜居[18-20];校园植物景观应满足师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能提高师生学习和工作的效率[21];还要做到在整体景观风貌上体现出大学校园独有的景观特质,映射出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特质,符合大学师生的心理和使用需求。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美好的景观形象;没有美好的景观形象,就难以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和精神享受;没有人们在景观环境之中的行为活动,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将变为空谈[22]。
对象层权重值表现为校园植物种类丰富性>校园植物景观及绿地空间可达性>校园植物群落层次性>校园植物景观舒适愉悦感>校园植物景观文化内涵>校园植物景观的教育功能>校园植物生长情况>校园植物景观整体风貌>校园植物景观地域特色>校园植物景观保健功能>校园植物景观多样性及时序变化性>校园植物景观安全性和亲和力>校园植物景观遮荫效果>校园植物景观观赏价值>校园植物景观意境营造>校园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协调统一,表明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校园植物景观具有地域特色,舒适宜人,体现出校园文化内涵,具备优良的可达性,便于使用者方便快捷地到达空间场所内部。植物景观的教育功能[23]、保健功能[24]和遮荫效果[25]也不可或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植物种类虽较丰富,但植物群落的层次不明显,植物生长情况较差。
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数为66.163%,属Ⅱ级,表明其植物景观已经达到良好水平(表3)。以满分100 分为参照标准,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校园植物景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将来需结合校园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植物景观的提质改造,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植物景观。
在各准则层内部表现最佳的指标分别是“校园植物景观整体风貌”、“校园植物种类丰富性”、“校园植物景观舒适愉悦感”、“校园植物景观遮荫效果”和“校园植物景观地域特色”。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校园植物景观特点如下:第一,校园植物品种较为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风貌,但在“校园植物景观观赏价值”以及“校园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协调统一”等方面还需要不断优化,在保证植物丰富性的基础上,注重植物的配置,提高观赏价值;同时要处理好植物景观与其他造景元素的关系,使各景观元素和谐统一。第二,校园植物种类丰富,但植物群落层次不够丰富,植物生长表现较差,应改善校园植物养护管理措施,确保植物长势良好,更好地构建校园植物景观整体形象。第三,植物景观安全性高,令人感到舒适愉悦;第四,校园植物景观地域特色较为突出,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较为重视园林植物夏季防暑遮荫的功能。
采用AHP 法对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的校园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得出的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说明指标的选取和评价较科学合理,得出的结果能指导校园植物景观设计。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的校园植物景观不仅能给广大师生提供宜居宜学的空间场所,且各个功能区设计基本合理,能满足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
大学校园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园林绿地,其使用对象相对单一、文化气息相对浓厚、景观营造水平相对较高及养护管理相对粗放,要使得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需在不同时间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如TOPSIS 法[26]和模糊综合评价法[27]可以提高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使评价结果客观准确;SBE 法[28]能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植物景观,有利于全面把握评价对象。在实际应用时,也要注意不同地区植物生存的环境和不同校园植物生长的微环境,在模型设计和指标选取方面应不断完善,使评价结果逐渐趋于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