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产品上行中的电商使能逻辑:基础场景与运行条件

2021-11-05 12:3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秀山创业者农产品

崔 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732)

农产品上行一般指农产品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出村进城的销售过程,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 975亿元,同比增长27%(1)数据来源: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参见http://www.scio.gov.cn/32344/32345/42294/43003/index.htm。。县域是农产品上行的重要空间单元,2019年我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 693.1亿元(2)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将电商引入农产品交易,不仅能提高地方农特产品知名度,也成为农民增收、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随着直播、微商、社区团购等电商模式的兴起,在县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引导和扶持下,农产品上行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呈现出政府推动与产业发展相叠加、技术应用与多方实践相互动的场景。

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2019年西南地区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长率为52.2%(3)对七大区域(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比较,数据来源为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以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为代表的一批西部传统农业县将政策关切与现实机遇很好结合,通过加快构建和布局农产品上行体系,吸引本地和返乡人员从事电商就业创业活动,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潜力,树立起县域电商发展的若干典型样板,为资源禀赋相似地区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路径。

一、文献综述

电商嵌入农村发展并影响经济活动,在个体层面,电子商务显著促进农村居民的创业能力[1-2],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安置路径[3]。在产业和区域层面,电子商务还能够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4-5],并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6]。针对电商创业、产业集群等现象的成因,先前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家精神[7]、熟人关系[8]、交易条件[9]、社会创新[10]、基础设施[11]等方面。鉴于农村电商发展体现交易环境变化中的产业演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动态视角进行分析,主要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行动策略的关系[12],基于地理视角的“流空间”理论[13],基于产业集群理论[14],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15]等,对各地农村电商的自我强化和演进发育逻辑进行解释,在分析中都关注到政府、产业组织、企业和个体等参与方的行动策略与互动关系。

随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商业规则的变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对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得到了多数研究[7,11]的证实。就农产品电商而言,县级政府承担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众多的监督和管理职责,整合了与农产品电商相关的所有行政管理资源[16],加之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的战略重要性,县级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通过农产品电商物流、服务、品牌、人才等体系建设,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增进社会效益。但是县级政府存在对产业认知错位与职能发挥有限、产业带动与品牌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17],并且,扶持农产品电商发展政策的有效性还受到农产品电商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制约[18]。如何利用电商发展优势,通过政策驱动和扶持来带动农产品上行,并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成为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目标指向。

现有研究结论大多源自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东部地区省份的案例,对西部县域电商实践的探讨和关注不足。事实上,继东部出现规模化电商集群后,西部也形成了若干县域电商的示范典型,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电商在基层推广应用中的普适性。找出西部县域的典型实践,从中发掘涉农类电商发展普适性的基础条件与背后逻辑,能够丰富和拓展现有研究领域。

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既要强调政策扶持的重要性,也要进一步关注技术环境变化下多主体行为的动态过程。在应用层面,既有文献已经关注到农户、农民合作社、电商企业等不同行为主体的电商采纳因素和影响,而各类行为主体又往往嵌入于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中。因此,电商对于个体和产业的改造是并行的,如电商促进农民创业,也使产业组织的功能发生变化,这就有必要在特定的交易场所和产业环境中深入分析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就政府借助电商激活市场创业内生性动力的背后机制而言,国内相关研究尚不多见,也缺乏对市场主体形成发育过程的跟踪分析。为此,研究引入使能的概念,从电商使能逻辑来解释农产品上行中的创业经营现象,提供理解县域创新创业过程的研究视角。

二、研究设计与案例介绍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赋能与使能都被用于形容数字化及相关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创新[19],赋能强调数字驱动层面的过程和影响效果[20],而使能则强调被使能方的主导性和能力内生性。本研究采用电商使能概念,强调电商公司、中小企业、网商、创业者等多个市场主体在政策驱动和电商应用中主动形成的与环境变化相匹配的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创业能力、合作经营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

以电商使能作为分析起点,从关键能力形成的角度,当重复社会实践与新商业模式产生交互时,市场主体关键能力应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这是一种动态能力[21],即市场主体或组织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稳定行为模式或惯例[22]。由于电商应用的条件、方式、过程等在时间推移中产生特定规则,电商使能的过程可以看做是市场主体进行与电商应用规则相适应的创业经营等活动,将对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应用,而不断实现动态能力的调整与更新的过程。通过电商使能,市场主体嵌入并塑造以电商交易为基础的产业环境,形成创新创业的良性路径依赖。

图1 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选择

案例研究突出“事件化”特征[23],更侧重对案例细节的深层描述,来展现因果的作用机制[24]。从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切入,需要全面了解个体创业、产业化组织、市场结构等动态发展现象和过程,对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来解释电商使能的逻辑,这属于“怎么样”和“为什么”类型的阐释性议题,采取案例研究更为适用。

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秀山通过政府主导发展农产品电商,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电商在农产品销售和助农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营造出良好的电商就业创业氛围,树立起西部民族地区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典型样板。本文从秀山构建农产品上行体系的基础场景出发,将电商创业主体的孵化和发育过程,纳入电商使能的逻辑中,试图结合动态化、系统化的情境分析,发掘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中个体创业与产业发展的背后机制。

研究素材来自笔者于2019年11月在秀山开展的实地调研,包括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中小电商企业、新创电商公司、电商服务站的负责人、网商、农户等不同经营主体进行深度访谈,同时走访县物流园区、电商培训孵化基地、乡镇电商创业园、村镇电商服务站等地点,收集秀山关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扶持政策、部门文件和成效总结等。调研结束后,还针对该地园区主管部门负责人、中小企业经理、创业者等进行多轮在线回访,补充和完善调研资料。

(二)案例介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市东南门户,县辖4个街道、23个乡镇,总人口66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5%。秀山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中药材种植大县。秀山与黔东和湘西、鄂西相接,是武陵山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秀山自2009年起狠抓物流产业发展机遇,先后投资数十亿元,于2011年建成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4)秀山自2009年起紧抓物流产业发展机遇,先后投资数十亿元,于2011年建成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下文统一简称“县物流园”。,是重庆市率先挂牌的市级重点物流园区。彼时县政府瞄准互联网机遇,开始探索以县物流园区为依托,推动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带动地区农产品上行的路径。秀山先后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电子商务专项工作,将电子商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物流、人才、企业服务等方面形成针对性扶持。经过多年发展,农产品交易规模和区域影响力都大幅提高。

图2 秀山农产品电商发展关键性事件(时间轴)

2014—2020年秀山县网络零售额由3.4亿元增长至31.4亿元,农特产品销售额由1.6亿元增长至15.2亿元,占全重庆市的20%左右。快递上行件由61万单增长至2 680万单(5)2014年数据为秀山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供,2020年数据见《秀山县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5亿元》,《武陵都市报》,2021年1月11日。。借助农产品上行,秀山大力发展脐橙、猕猴桃、紫薯、南瓜、金丝菊等土特产品,开发火锅底料、手撕面包、干食汤圆、炒货等加工食品,集聚了全市18个贫困区县和湖南湘西、湖北恩施、贵州铜仁26个贫困区县近1 000款农特产品。秀山先后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不仅通过与西南地区以及全国的买卖互通实现产品“买全国,卖全国”,还将发展模式推广至多个区县,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活力与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三、电商使能的基础场景:农产品上行与创业者培育

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电商转型,关键是解决人才和体系的问题。秀山政府意识到保障创业经营者等市场主体的参与和农产品在线化流通过程的持续,是实现电商促进涉农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秀山积极培育和吸引电商人才,打造县域农产品上行体系,形成电商促进创新创业的典型实践,造就电商使能的基础。

(一)电商培训体系建设

秀山在电商发展初期就认识到人才是电商发展的基础,重视电商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培育。2014年秀山整合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等教学资源成立教学中心,培训面向全县有意加入电商行业的人才。2017年秀山成立云智培训学校,联合市、县的相关院校合作办学,同步开展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和专业教育。秀山电商培训的一个重要创新是采用“带薪孵化”的导师传帮带实践教学,由电商企业家兼任创业导师,对创业学员进行“一对一”辅导和手把手教学。通过导师传帮带教学,创业者既能接受正规课程培训,又能利用实习机会来开展系列的商业活动。课程学习与工作实习相结合,能有效提升学员电商知识获取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表1 有关电商培训的案例引证

此外,云智培训学校还通过组建帮扶导师团队,定期在部分乡镇贫困村开班授课,进行田间地头培训。截至2019年,秀山共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普及培训4.7万余人次,培育美工、客服、仓管等技能人才4 500余人,孵化网店、网企3 200余个。全县电商企业1 760家、网铺1.7万家,电商从业人员2.6万人。

图3 电商培训体系

(二)打造农产品上行体系

农产品上行伴随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诸如农产品的收购规模不稳定,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成为传统农产品交易的痛点。在电商交易模式推广中,秀山打造孵化型、组织型和技术型的3类平台,服务于本地特色农产品从收购到平台交易的全过程。

“孵化型平台”指县物流园和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其中,县物流园是秀山开启农产品电商转型的核心载体,由园区管委会、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局、国有控股企业(6)指2009年成立的华渝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物流园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及经营管理,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是该公司最大股东。等共同参与运营投资、项目招商和资金管理等。园区和服务中心负责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如农产品初加工企业(7)县物流园累计投产干吃汤圆、自热火锅、手撕面包、调味品等电商加工线25条。、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扩大对本地和周边地区产品原料的需求。

“组织型平台”指武陵生活馆,是秀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体店品牌。开立在镇、村组的武陵生活馆作为农产品从线下到线上交易的实体中转站,是城乡物流体系的有机组成,便利快递包裹进村出村。生活馆馆主发挥网销代购和经纪人的多重作用,特别在推动农产品上行过程中,通过对农产品的筛选、检测、贴标等来形成标准化的农产品交易流程。如馆主统一对所收购的农户鸡蛋贴上二维码,由物流公司运到县城进行包装销售。

“技术型平台”指村头,是本地国有企业运营的电商平台。依托村头,农产品可经由武陵生活馆、合作社、电商企业等多个渠道进入线上交易,建立县域电商自主品牌。村头由当地龙头电商企业联合运营,这些电商企业负责对收购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打造,不仅在村头销售,也抱团在其他平台推广营销本地特色产品。线上村头平台与线下武陵生活馆对接,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经由武陵生活馆、电商企业等进入平台交易,形成“O2O”的农产品上行解决方案。

农产品上行体系中的不同类型平台发挥各自功能(表2),其中园区和服务中心提供多类市场主体经营和创业的活动空间,武陵生活馆是线下交易展示的实体,村头平台搭建起农产品销售的出路。农户既可以通过与电商企业、合作社、网商等不同主体签订供销订单,也可以将产品送至武陵生活馆,产品经过追溯体系建设、品质管控、选品组货后,进入村头平台进行销售(8)如果农户守信,农特产品通过CT平台将全部包销,农户还将获得一定比例的电商红包,如按照土鸡3元/斤、鸡蛋0.4元/枚等发放补贴。。基于电商交易的对农稳定联结机制,促成电商订单、电商品牌、电商基地的相继出现,特色农产品影响力不断增强,“电商+特色农业”加快融合。

表2 农产品上行体系中3类平台的基本情况

续表(表2)

图4 农产品上行体系

四、电商使能的运行条件:市场主体发育视角

秀山将电商引入至本地农产品交易与产业环境,促成中小企业和电商创业者成长,强化电商关联产业的自生能力。这个过程中,电商应用和普及源于个体、组织、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实践,市场主体嵌入于电商使能的基础场景,经过创业学习流程,形成多元合作机制,在市场规模增进的作用下不断发挥能动性,保障电商使能过程的持续。

(一)创业学习流程

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学习在创业过程中至关重要,创业学习是创业者获取、积累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促使新创企业通过知识获取来提升能力和实现成长[25-26]。电商企业与网商的出现亦离不开创业学习,在电商人才培训体系构建的基础场景中,深入个体学习与群体创业过程细节,可以发掘“干中学—组织学习”的创业学习流程。

导师传帮带的“带薪孵化”培训形式,实质上是创业学员干中学的过程。学员进入导师所在的龙头电商企业,通过运营、客服、维护等工作获得有保障的工资性收入,同时将知识习得过程纳入工作实践,不仅完成了电商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可利用导师所在企业的电商资源进行创业活动体验。“创业导师带领自己的学员到工作室实践教学,负责包学包会”(9)研究梳理并提炼出决策方、电商企业、创业者、农户等代表性语句,在文中用引号标注。。在导师与学员的互动中,学员创业具备的能力不足得到弥补,“在企业导师帮助下,通过帮运营、代卖等,快速入职,预计3~6个月可培养成为电商专业人才”。干中学过程由前期创业者推动电商知识扩散,帮助学员形成创业型人力资本的回报预期,吸引新的意向创业者加入培训,建立有效的电商知识传播体系,提高电商创业者的学习主动性。

电商创业过程既伴随个体培训,也是呈现出群体性的经营实践。在县物流园的孵化基地,中小企业与从业者、新创企业等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处理货源、销路、售后等系列问题,形成应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经验。这是通过集中孵化来激活组织学习的过程,组织学习不同于简单将个体集中起来进行学习,而是在群体经验形成中塑造学习规则,改进个体创业行为。以组织学习为基础的创业氛围,能够发挥电商专业知识的溢出效应,降低个体创业和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学习成本,吸纳新的意向创业人员。组织学习帮助创业者、企业家等升级电商运营和管理实践,在创业型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扩张中,推动群体创业系统的自我完善[27]。

“干中学—组织学习”的创业学习流程,使创业者保持对产业环境的适应性,增进了电商企业、创业者对于新商业模式的共同理解和行动能力,有助于形成系统化创业活动,实现技术方案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嫁接与应用。

图5 创业学习流程

(二)合作关系生成

完备的创业学习流程和带薪培训方式固然利于创业活动,而易实现的合作关系则保障创业者持续运营,为创业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创业激励。县物流园为入驻孵化基地的企业、网商、个体工商户等提供场地、品牌、业务等多项补贴(10)除了有免费的培训以外,孵化基地还为创业者提供3年的免租政策和快递、营销两个补贴。。在园区孵化基地,借助电商开展抱团营销,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小企业的共同目标,群体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得到强化。

依托农产品上行体系,电商创业者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进入产业,既可以采取直销、分销等方式,与加工企业、网商等多开展合作,还可以直接与合作社、农户等生产主体进行对接。例如在线上,村头推动中小电商企业、网商等多种电商经营主体的合作,“电商企业也在村头开设网店,同时通过品牌推广,在其他平台销售村头产品”,提升区域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线下,龙池、隘口等乡镇的电商创业园,本土创业青年成立电商公司,与产地合作社签订交易合同,“对于保证供应时效、保障供货品质的农户,电商企业约定将一定比例的产品利润发放给农户”,从而建立电商产业主体与农户间的契约关系。

多元主体间的连接方式更加丰富,农业产业组织结构不再以龙头企业或者寡头带动农户的“线性化”连接方式,而是表现为中小企业、网商等共同参与的“网络化”连接方式。随着各地返乡青年、大学生、长期务工者的汇集,市场主体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也因为吸纳创业群体而呈现出开放性、兼容性特征,区域创业资源的整合和吸纳能力得到强化。

表3 电商经营中的合作类型列举

(三)市场规模增进

传统交易渠道中农产品通过收购、批发、零售等诸多环节,价格波动、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会导致农业供应链的不稳定性[28]。武陵生活馆为农户提供多项本地服务,通过馆主与农户间的日常性互动,将信任机制纳入至农产品收购过程。如“生活馆以连锁店和服务站形式,成为广大农民了解电商、体验电商最重要的窗口和平台”,“农户把货品送到生活馆,由他们统一配送,就可以省去很多事情”。日常交往中形成的信任等关系性规则,促成农户与生活馆馆主建立起“订单合同+关系契约”的交易方式,使分散的农产品资源得到整合,保障农产品集中供应。

秀山还通过政府背书、基地认证、村长推荐、农民代言等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多渠道宣传和品牌开发。例如,秀山先后建成土鸡、土鸡蛋、秦橙、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电商基地163个,产品供应站点3 650个。这些基地的农产品经过专业质量检测和溯源认证实现可追溯,可直接进入村头销售,不仅保障农产品的销量和收益,也使更多小农户产品能够通过电商平台被消费市场识别。

市场渠道在线化促成供给端生产结构的调整[29],为满足各类人群对于农产品的个性需求,出现门店收购、基地直采、定制生产、以销定产等交易手段,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进入标准化的交易流程,加快农产品供应与平台需求的匹配。市场交易规模扩大增进了电商相关业务的需求,降低新创企业寻求产品的成本预期,为创业者和企业持续开展电商经营提供条件。许多创业者“从外地慕名而来了解到多种进货渠道,开始纷纷尝试电商创业”,还有部分创业者表示“刚开始去外地找人帮着卖货,现在产品直接运到园区集中发货,本地交易空间变大,中间拿货、管理运营和人工等成本都降低了”。

图6 基于电商的市场交易在线化过程

五、电商使能的逻辑框架

电商使能的过程始于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内嵌于市场主体的实践行动中。多主体围绕农产品交易的市场行为交互,形成创业群体与产业发展的共同演化。这种共同演化是市场主体在政策引导下,孕育电商使能的过程。使能产生于电商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活动集合中,表达出创业与合作等多样性的行为状态,它既是维系创业过程的动力,也是创业者与产业环境相互适应的基础诱因。结合案例,从主体发育与政策驱动两个层面透视电商使能的结果呈现。

一方面,电商使能表达为电商产业链对于企业、创业者和农户的吸纳,即市场主体享受到电商带来的产业发展红利。创业者在创业学习中完成知识积累,提高个体创业可能性,还通过多元合作方式嵌入产业,围绕电商开展的学习、互动与合作,激活市场创新创业动力,诱导产业变革。

另一方面,电商使能表达为地方政府通过决策和动员,加快形成合意的产业发展结果。秀山将政策驱动与技术应用的影响共同施加于农产品上行体系建立过程中,满足供需双方在市场交易中的需求变化,实现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与市场主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图7 动态视角下的电商使能过程

六、进一步探讨

个案分析的初衷并不追求外部效度,但个案研究从事件的起点出发,有必要通过基于生成逻辑的机制分析,走向社会构造层面的结构分析,为社会全体提供一种解释的可能[23]。虽然本研究重点不在于社会构造层面,但基于论文构建的电商使能解释框架,依然可以讨论案例研究所得结论的适用性。其中,政府推动人才培训体系、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路径具备可复制性,例如在电商发展较早的东部淘宝村集群,随着平台产品交易规模扩大,以及产业链逐步完善,县政府在人才培训,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出台了针对性措施。而地方政府自建电商平台与电商服务站点相结合的方式,已成为多地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基本手段。国家层面推进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的支持重点(11)如《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中将农村电商物流体系、人才培养、服务网点建设等列为农村电商内生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又如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中关于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工作,就包括了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也涉及到人才培训、配套服务网点布局、物流体系建设等内容。这说明,秀山在人才培训、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和自建电商平台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契合以政府引导为主的农村电商发展规律,这从现实层面验证了案例的效度。

研究从县域层面考察电商推广和应用过程,立足政府推动下个体创业能力的形成,从创业行为出发关注市场主体发育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思想。新结构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企业的自生能力,强调经济发展是一个产业、技术、基础设施和制度结构等的变迁过程,政府要因势利导,结合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结构进行产业升级[30]。秀山遵循地理位置和物流条件的比较优势,把握电商机遇实现农产品交易的转型,通过建设服务站点、培训机构、创业园区等硬性基础,完善企业引进、创业优惠、技术方案等软性条件,充分发挥电商在降低创业学习成本、中间交易合作成本以及物流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来激发市场作用,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秀山经验为实现“有为政府”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可供参考的目标导向,这为其他地区谋划农产品上行提供了思路。

七、结论与建议

本文关注一个西部案例的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经验,将政府推动下市场主体创业经营的实践纳入电商使能的研究视角,结合农产品上行过程,对电商使能的基础和实现条件进行论证。研究认为,有效的政府扶持和推动能够促进电商使能,政策针对性扶持的重点包括农产品上行和创业者培育,奠定了电商使能的基础。“干中学—组织学习”形成的创业学习过程,多元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及基于交易规模增进的市场连接,共同促进了电商使能的实现。电商使能产生于电商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集合,表达出创业者与技术、产业环境相互适应的行为活动,具有过程持续性、主体互动性与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在县域层面以电商为手段推动农产品交易与产业发展,要积极发挥各级服务体系的纽带作用,重视创业者与各类市场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电商企业与平台要充分考虑本地农产品供需特点,在产品开发与销售模式创新方面进行开拓。基于研究结论,为推动县域电商发展,提升农产品上行能力和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市场主体间的合作。联合本地企业、高校、培训机构等资源,鼓励企业导师开展帮带形式的培训手段,建立中小电商企业与新农人、青年创业者间的合作机制。通过订单收购、质量认证、中介服务、宣传培训等多种方式,打造电商企业、中间服务商、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共同参与的利益联合体,形成组团营销合力,提高产品知名度。

二是完善产品上行服务体系。整合物流与加工等企业资源,深化行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对于本地农产品上行的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包括专业物流、包装设计、金融担保、运营服务等在内的各类服务机构,扩充电商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职能,支持成立与电商发展相配套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孵化平台等,实现服务资源共享。

三是合理引导本地消费。改造和升级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规模化集散地和流通节点,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完善县镇村三级服务站点的物流节点和市场功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手段,以县域、村镇消费群体为重点,推广众筹、定制和社区直供等销售方式,加大对周边地区农特产品进行展示和推广,激活城乡消费潜力。

四是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县政府成立主管部门负责大数据业务,联合部门、企业、平台、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探索数据的采集、开发、共享和管理手段,明确数据权属和数据使用规则,打通数据壁垒。发挥大数据对于产品监测、市场预警、交易支付、物流跟踪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全方位支撑。

猜你喜欢
秀山创业者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High-sensitivity refractive index sensors based on Fano resonance in a metal-insulator-metal based arc-shaped resonator coupled with a rectangular stub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幕落时有狗叫,野草呈倒伏状
互联网创业者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