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如何书写现实?

2021-11-04 18:24张梦霓
青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匹夫铁渣火花

当下,网络文学的现实化转向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但网络文学书写现实,是否意味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现实主义写作的回归?网络文学在表达现实方面,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并且极为重要的特征?

骁骑校是较早尝试都市现实题材并获得成功的作家。他的《橙红年代》爆红,《匹夫的逆袭》乃都市题材口碑之作,《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是2020年度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影响力上榜作品。这也是对他现实题材创作的肯定。骁骑校的创作不乏网文元素,穿越、异能、金手指、主角光环,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都市的幻想空间,但同时,我们知道“橙红宇宙”不是无本之木,它具有物质性——甚至这种“物质性”较之诸多传统文学更具体、更现实。即使骁骑校添加了诸多理想化的想象,这种想象也毋宁说是对于现实的心灵再现。按照骁骑校的文本,我们在徐州考察了作品中出现的地名和区域,寻找到美好理想的现实根基。在骁骑校所绘制的文学地图上,一切物象依然真实而鲜活。

铁渣街与黄花小区

《匹夫的逆袭》里有一个地方叫“铁渣街”,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这里是近江市的东南角,十年前还是农村田地,近年来城市扩大规模,房地产业大发展,农田变成了小区,原来的村庄变成了乱搭乱建藏污纳垢的城中村,到处是出租屋和洗头房,路灯杆上贴满野广告,空中电线交织如同乱麻。”这个名字源自日本动漫《铳梦》,也取材于骁骑校在徐州时的家。

铁渣街有迹可循。在徐州云龙区玄武路31号,有一条街叫“铁货街”,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未拆迁,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样貌。现在铁货街里基本上都是出租房,很多人在这里做小本生意,巷道里堆满了货物和垃圾,阳光很难照射到窄小阴暗的屋子里,日子并不好过。铁货街在几十年前属于城乡接合部,街的北面就是黄河,每到下雨天,由于排水系统以及排水措施不到位,巷道里面会积满水,水线有时能达到人的膝盖位置。从部分石阶上的青苔以及水痕可以窥见这里在斑驳岁月中延续不断的生命力。

《匹夫的逆袭》第三卷第六十五章“百姓凶猛”中提到,“手下们冲上去猛踹防盗门,这扇门是那种简陋的铁栏杆防盗门,用膨胀螺丝固定在砖混的墙壁上,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早已年久失修,两下就踹开了,暴徒们一拥而入”。这里所描写的铁栏杆防盗网与铁货街现存的防盗门如出一辙。铁货街原来是山东、河南以及安徽一带由于黄河泛滥被逼离家而来的逃难者的聚集地,他们无法进城,只能在这扎堆过活,搭起大棚,以贩卖铁器为生。很多铁器都是日本人退出徐州之后留下来的废铜烂铁,由这些难民加工之后生产出来的,其中大部分被用来制作防盗门窗。这里人人都要养家糊口,没有本事的人只能以偷窃为生,现在铁货街原址依旧保留了很多锈迹斑斑的防盗门窗,铁货街附近也有以制作防盗门窗为生的小商贩。

铁货街的门面有两种,一种是上文提到的做防盗门窗的,另一种就是挂红灯的。那时候的铁货街生活着一群没有经济来源的未婚女性,只能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来养活自己。骁骑校的小说里多次提到此类现象,比如《匹夫的逆袭》第一卷第二十七章“十元休闲”:“结了账,两人走在铁渣街的夜路上,普通店铺都关门上板了,只剩下‘夫妻保健和‘十元休闲的招牌亮着暧昧的红灯。”他将这里的混乱与复杂书写得淋漓尽致,这是无奈,也是人性的倔强。

第四卷第四十五章“刀仔”里有这样一段:“区政府一帮领导分析认为,重中之重在于城乡接合部的铁渣街,这里向来是城管执法的难点,流动摊贩多,占道经营严重,而且尽是外来人口,泼妇刁民,不服管教,执法难度很大,不下猛药不行。刘飞市长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视察调研,从不按照下面人预定的路线进行,想玩虚的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必须全面铺开,不留死角,搞一次声势浩大的综合治理,预先把不安定因素都解决掉。”其中,“城乡接合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外来人口”等都与铁货街的历史面貌相符合。

其实在铁货街的南面不远处就是金谷里,从前著名的一条娱乐街区,现在改名为“新生里”,在徐州市云龙区黄河西路112号。这里已经拆迁了一半,但仍然保留了一小部分原貌。金谷里曾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建立的军妓所,从外围能看到一座高塔,那是监视妓女以及外来人员的瞭望台,至今仍保存得很好。金谷里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有一截露在外面的水管,这里很早就通了自来水,但是并没有下水道,需要用水管把废水排到室外。

骁骑校曾经提到過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修鞋的,有一天在这里捡了一个跑来的疯女人当老婆。他听到时觉得很震惊,但当时这种事情在铁货街和金谷里时有发生。

金谷里的外围有很多商贩,大型货车上堆满了货物,每辆货车上都贴着各种各样的物流广告,是一个小型的配货站,这又与《匹夫的逆袭》第七卷第三十章“送货”里“铁渣街紧挨着四环路,路边有许多配货站,向全省二级经销商发货就靠这些价廉方便的配货站,虽然速度和安全性比不上正规物流,胜在价格便宜”这一段不谋而合。

文中,男主人公刘汉东的家位于一个叫“黄花小区”的地方。该小区现已不可考,唯一名字相近的便是“火花小区”,在徐州泉山区火花街道188号。火花小区几年前已经拆迁,现地名为“火花街道办事处”。

不过,我们在《匹夫的逆袭》第四卷第四十五章“刀仔”看到有关“火花办事处”的描述:“星期天中午,火花办事处城管中队开始在铁渣街整顿,三十名城管队员在数名派出所民警协同下从北头到南头拉网式清理,后面跟着两辆白色长安面包车和一辆车门上喷着行政执法字样的卡车,遇到不配合的,城管们也不打也不骂,一群人上去围起来,双目注视,直到对方配合,摄像机全程拍摄。”这里提到了“火花办事处”,也就是现在的“火花街道办”;第八卷第八章“胃出血”里:“‘我还真有几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有住花火村、铁渣街的吗?” 这里提到的“花火村”其实就是“火花村”,在十几年前,确实是叫“花火村”,后来更名为“火花村”。据徐州民俗研究专家李世明老师所说,火花小区在20世纪50年代是个农村合作社,起名“火花”是因为人民群众就像火花一样,聚集在一起变成了燎原之火。后来改为街道办,依旧沿用了“火花”这个名字。

其实从现实的徐州地理来看,铁货街与火花街道办相距较远,铁货街也没有像铁渣街那样被拆迁变成园地,显然,作品中的铁渣街与黄花小区应该是作者对自己的记忆和经历加工改造后的结果。铁渣街的故事已经随着小说的完结而落幕,但是那些从小说中走出来的人还在为生计发愁,铁货街的故事还在继续。

108号

骁骑校的许多小说多次提到一个特殊地点——“108号”,《橙红年代》里刘子光住的大杂院叫108号,《匹夫的逆袭》里刘汉东和火颖他们也住在铁渣街108号。每一个彩蛋都有一个特别的寓意,作者年轻时住过的大院,当时的门牌号码就是“108号”。

徐州很多路都有108号,但是最符合条件的就是西安北路的108号。这里以前是棚户区,属于农村地带,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平房。西安北路算是一条比较新的路,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建设的,20多年过去了,西安北路发生了很大变化,108号已经不复存在,到76号就截止了。76号往前走就是铜沛路,是连接铜山区和沛县的一条路。

除了“市中心”“棚户区”“城乡交界处”几个点之外,“第四监狱”也可以验证108号的存在。骁骑校的小说里多次出现过对于监狱生活的描写,这些描写都非常真实具体,真实到很多读者都怀疑作者是否有过相关的经历。实际上,在西安北路和铜沛路交界处的东北面不超过300米就是江苏省第四监狱,这是省内唯一一个建在市中心的监狱。国民党时期用于关押政治犯,后来用于关押重刑犯。《橙红年代》第二季第二十七章“邂逅女主播”:“短暂的会面之后,王文君戴着手铐押上囚车,送往省第四监狱服刑,等待他的将是一年半的改造生活”,这里的“省第四监狱”也就直指徐州的第四监狱。

站在西安北路的十字路口,可以看到监狱灰色的高墙以及绵延的铁丝网。除了第四监狱,其他省内监狱都是在深山老林里,一般人员无法接触。据当地居民说,第四监狱虽然是一个重刑犯监狱,但是里面实施人性化管理,设备也是很好的,犯人甚至可以上网,这又与《匹夫的逆袭》后记里“刘汉东在江东省第一监狱服刑,条件不错,还能上网”相符合。从这个方面来讲,骁骑校二十岁左右应该就是居住在西安北路108号的棚户区里,好奇的年轻人也许经常会从第四监狱外路过,有时候也能从别人那里打听到有关第四监狱的轶事。可惜的是,这个记载作者一部分人生的108号已经被拆除改建,西安北路的历史也止步于76号了。

微山县韩庄镇

蓝浣溪是《匹夫的逆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她出身底层,看似柔弱,实则最难攻克。她的人生,风雨泥泞,倍加难行,但就算陋衣赤脚,她也不曾放弃,更能代表匹夫的逆袭精神。这一角色并不是凭空诞生,而是生长于韩庄的世情百态之中。从韩庄当地的种种故事中,骁骑校想象了这一人物,他幻想“蓝浣溪”是一个有学识、有胆量的聪明女孩,能够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大学,却被那个年代某些不法分子的恶意所摧毁,尽管如此,蓝浣溪依旧坚强地活着,她爱憎分明,机智果敢,最终越过风雨,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如今的韩庄和20多年前相比,变化并不大,矮小的房屋歪歪扭扭地立在道路两旁。虽然远处建起了现代化的房屋,但是韩庄的那种气息依旧没变。

2003年左右,骁骑校曾经到过这里的一个电厂,据考察,应该是微山县华润微山湖电厂,1956年建立,2007年废弃,现已炸毁,但是电厂原址还保留着,现在是货运中转站。电厂内部荒草丛生,瓦片和玻璃碎片散落在草地里,远处的办公处非常破败,上面有红油漆写的“危楼”以及“禁止入内”。原来的厂房已经不见了,只有水塔还孤零零地伫立着。虽然电厂已经不在了,但是在《匹夫的逆袭》和《橙红年代》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关于电厂的描述,作者将这些有关于电厂的记忆运用到文章里,比如《橙红年代》第十季第四十章“暑假回家”中有关于电厂知识的运用:“电话程控交换机坏了,移动通讯机房也被炸毁,通讯要靠无线电和卫星电话,发电厂被炸毁,核心部件需要从欧洲进口才行,修好起码是几个月后,就算修好也不能投入使用,因为全国的汽油柴油储备所剩无几,别说发电了,就连汽车都加不到油了。”

韩庄的电厂是真实存在的,却不曾出现过一个那样耀眼的“蓝浣溪”,骁骑校就把在韩庄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里出现过的无数个“蓝浣溪”们,合成一个,永远记录在纸上。

铜山区工地

骁骑校18岁左右在徐州一个建筑工地当农民工,他在《好人平安》里提到过这些经历,虽然他认为他在人生最应该骄傲的年龄就跌入谷底,但这些也是他人生的历练。他和傅平安都跌入过相同的谷底,但是两人都没有放弃。傅平安这样一个角色其实就是以骁骑校自己为原型建立起来的。傅平安在当兵归来之后,经历了一次次人生低潮,但是压得越狠他反弹得越高。骁骑校表示,好人一生平安,有這样一个由头,也有这样一个寓意。

这个工地是“风华园”,徐州以前的一个标杆项目,据说43号楼的钢筋就是骁骑校穿的。

《好人平安》第三十三章“老李”里提到老李的儿子在“淮门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读书,老李和傅平安从工地去往这个学校时大概有30里路,这个学校应该就是现在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1964年创办,位于徐州市鼓楼区,从这里到风华园小区也差不多是30里。并且原文中一直说的“淮门新区”,也与十几年前的“铜山新区”相符合。风华园小区附近充斥着现代城市的气息,很难看出小说中描绘的以前的样貌,再不见坑坑洼洼的泥地与漫天飞扬的尘土,虽然有一种历史已逝的落寞感,但是那些故事都给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区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意义。

四十多年,徐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骁骑校文笔中的空间感和烟火气依旧能让人在看到这些地方的第一眼就回味出小说中的内容。尤其是那些还没有被拆毁的老街巷,站在那狭窄矮小的屋檐下,阳光从缝隙里漏下来,仿佛就置身于小说中,能看见那些奋斗的青年,看见那些无奈的女人,看见这世间百态。

而这些人、这些事是可以经过读者的二次加工的,现实向的网络文学给予读者更多的共鸣,同时留下更多的体验空间,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经验再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铁渣街,这就是网络文学“现实取向”的力量。未来幻想性的网络文学也许依旧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一切文学的根基都是“现实”,现实能够使网络文学在文学性与真实性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使之既可阳春白雪,又可下里巴人。沿着骁骑校的作品,我们重新走过他所描绘的地方,发现作家的文学地理,并不只局限在文字中,它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现实”。

作者简介

张梦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孙海彦

猜你喜欢
匹夫铁渣火花
“匹夫无责” 论
持久的火花
“匹夫”的由来
平民为什么被叫做“匹夫”
镍铁渣复合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锰硅合金铁渣分离技术生产实践
红土镍矿冶炼镍铁废渣综合利用研究综述
“互掐”中碰撞出火花
红土镍矿冶炼镍铁废渣环境安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