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对教学改革创新的影响分析

2021-11-04 11:26朱思达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职课程课堂教学

何 静,朱思达,陈 蕊

(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137;2.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新界999077)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最近几年,高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所表现出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玩手机等现象的评论和调查研究也逐渐增多。马兰老师在《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调查及解决对策》一文中提到,“课堂俨然成了大学生玩手机课外时间的延续,一些公共课甚至成了学生追剧、看直播的重灾区,玩手机的学生人数超过了90%,不玩手机的现象几乎没有,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势必冲击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降低教学效果。”王秀红老师在《高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中提到,“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不爱学习,不爱上课。超过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一般,这是普遍的现象,他们在课堂上比较被动,没有自己的见解。”李金叶老师在《高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失范的教育对策探究》中提到,高职学生在课堂听课中表现出大量的行为失范,课堂上讲话、吃东西、玩手机、看课外书等等行为屡禁不止。调查数据显示,上课玩手机的人数达到70%以上,课堂中经常睡觉的人数比例达到30%以上,上课经常看课外书的学生比例达到39.3%”。

而就如何有效规范学生课堂学习行为,遏制学生课堂玩手机的建议也是百花齐放,知网(CNKI)查阅,与高职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相关的文献有150余篇,而多数学者针对高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的调查分析都把学生玩手机归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或学生学习动机不纯”两个方面。相关的解决建议也主要是“采取进一步规范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措施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两个方面。如余红利老师在《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研究》一文中提到:“根据调查和研究发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这种并非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是十分脆弱的,因此不能持久存在。”何进军老师在《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提出:“要改善高职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应对压力能力等心理素质,预防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障碍的产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何进军老师也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资源共享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影响。不少大学生课余时间都用在网络上,一些大学生也由此产生了轻视课堂教学、懒于独立思考的不良心理。”

而针对高职学生课堂玩手机或听课不专心现象的不断涌现,各学校遏制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措施也不断创新,可谓是百家争鸣,但这种现象似乎没有因为学校的措施多了而得到有效缓解,这一“顽症”似乎成为很多学校的难题。事实上,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但“智能手机的普及或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外,我们是否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分析和缓解这个问题呢?大数据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作为学校或老师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虽然可以制定课堂不能带手机的有关课堂纪律或者制度,但其受这个时代影响的内在心理是难以通过简单的制度和纪律来解决的。因此,本文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视角来分析和思考,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改善高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构想并就此展开相关的分析研究。

二、相关理论分析

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当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事实上,既可以直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需求、动机、习惯来研究,也可以间接地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需求、动机、习惯来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环境塑造的结果,思维也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而形成外界刺激到行为反应的连结理论。而认知心理学与其观点恰好相反,认为行为是认知建立联系后顿悟的结果,即认知结构产生行为结果。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认为,“行为是行为意向和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引起的。行为意向由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决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者相互影响”(见图1)。

图1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图

知网(CNKI)文献中对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研究的学者也有很多,如吴丽翠(2016)认为学习行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可观可见的外部活动方式,如思考时的身姿、手势、面部等状态,听讲时的嘴型、眼神、身势倾向等;王娟娟、李华(2010)认为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是指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体现大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刘晓华、郑萍(2010)把对学习行为的研究转向研究学习的需要、动机、态度、习惯等。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性研究也有很多,如王秀红老师在《高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重要原因”;李金叶老师在《高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失范的教育对策探析》中提到:“学校所设课程缺乏实用性和教师授课形式的单一,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上课缺席、早退等行为失范的发生”;余红利老师在《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研究》中提到关于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问题相关对策时也提到,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陈丽在《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中也提到社会环境、教师魅力和教学方法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李松林(2005)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这里将课堂教学行为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也提出“学习行为乃是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结果而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结果的活动总和,而教学行为则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教师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的活动总和。”因此,从学校方面来看,学生表现在课堂上的行为,尤其是学习行为与环境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课堂教学的视角应重视学生的表现,以此为核心进而改进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回归学校教育的原点——课堂。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教育的变革离不开学校课堂,而优质的课堂为教学带来的成效则是显而易见的。高职院校的课堂改革创新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之中,但在其中,诸多的问题仍然是干扰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比如说:部分院校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高层次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在校生,偏离教育教学的初衷,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此外,一味追求学生的就业率,忽视学生技能的训练,把学生的过多的精力投入社会,忽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难以实现学生成长目标的多层次需求的,还有育人过程中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而使得学生对“职业能力”理解不深,掌握不够、不透等原因。

而与此同时,互联网算法技术(internet algorithm technolog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兴起,让人类的数据能力产生了爆炸式的跃迁。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在我面前。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背景的信息化正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大数据将逐渐渗透在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每个领域,并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这也意味着大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部分,置身在这片大数据中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而教育的对象和教育的组织者也必然发生变化。近几年关于大数据+教育的相关研究也逐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仅在知网(CNKI)通过大数据+教育的关键字就可以检索超过8200篇相关的文章,而选取大数据+教育理念,大数据+教育行为均可以超过100篇相关文献。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兴起可能会比我们预期的还要早到来,就像小米雷军在2017年的第4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说的“AI技术革命,可能刚开始会从一两点开始突破,接着就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的速度越来越快。”根据有关消息称,2017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2018年4月和5月,教育部相继制定和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由此看出,这一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我们现在不敢想象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带给教育的变化会有多大,但是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置身其中,大数据时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一)单一课堂模式正向多元课堂模式转变

可以预测到教育领域将会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重构、教育决策、教育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与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也将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中悄然发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课堂教学将受到巨大冲击,“大数据”正在帮助我们产生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课堂教学越来越少,网络教学越来越多,面授越来越少,人机交互越来越多。跨专业、跨院校、跨国界的课程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形式上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尽管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尚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的学习内容当前大多也是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也是基于“教师控制”而不是“学习者控制”,大多数移动学习还停留在知识的目标是“知道”或“理解”的层面,没能到达“分析”或“综合和评估”的层面。但是随着5G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突破,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未来将能有效突破当前自定步调式学习往混合式学习趋势发展。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将变得多元化。“课堂教学越来越少,网络教学越来越多,面授越来越少,人机交互越来越多。跨专业、跨院校、跨国界的课程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形式上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大数据在教育和课堂中的应用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久的未来基于大数据的“云课堂”模式或将成为学校向学生提供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模式,传统单一课堂模式将向多元课堂模式转变。

(二)课堂学习范式正发生转变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课堂学习范式开始转变,多媒体的普及,使得教育资源扩充,各类教育模式出现在学校事业当中,承接了多次的教育变革,传统以学校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无法适应未来具有个性化学习的诉求。“云课堂”不仅是一个虚拟学习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课堂学习范式,传统的学习学生的出勤率、学习行为、作业和考试等一系列行为需要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而教师也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得来的信息来判断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这种判断是无法探究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的,只能有一个相对的评价结果。而大数据时代,每一个学习者在“大数据”面前都是一个终端,无论是在线学习还是离线学习,作为开放性的“云课堂”课程平台都可以“记录一个学习者观察某一学习视频的时间长短、某一知识片段的重复次数、加速拖进或直接跳过次数”,并自动地提供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数据,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出学习者对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使用情况,对掌握一个概念、原理和定律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和学习成果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学习地图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种课堂学习范式的转变将更加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这种学习范式的转变会让学习者和教育组织者更加关注学习成果。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技术辅助下的案例、小组研讨、研究型任务课堂学习模式或将更能体现杜威教育观中“教育即生长”的经典观点,值得探索与实践。

(三)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内容正发生变化

传统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是一种时代的映射,但是这种模式是否与当今高速发展的理念吻合?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教育界。因此,当全新数据时代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身为教育者,需要及时变革教育方式,改进教育理念。新时代技术的进步,让多种教育模式步入职业院校,结合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念,各个院校应抓住机遇,革新教育流程,改变以往只抓就业率和学生出勤率等表层内容,利用技术化的设备,把知识和技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培养专项人才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创新型人才。追踪到学生个人,开设个性化课程系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充分把学生的技能和课堂知识有力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课堂活动的多元化来源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二者紧密联系,但二者的长期发展仍然离不开学习者的成长,只有源源不断地人才注入,才能保证时代的不断发展,进而形成一个优质的循环,因此,学生的真实需要是每个院校最应该直面回应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

大数据时代的课程学习资源相当丰富,精品课程、名师课程比比皆是,跨院校和国界的共享课程也不再是神秘和奢望,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不仅仅是课程学习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资源的展现形式也将变得丰富多彩,传统课程无法实现的形式可以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技术的支持下变成现实。所以,大数据时代课程内容将会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5G时代的到来,图片、视频、AR等直观课程内容或将成为替代过去传统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而课程的展现形式也将大量以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网络课程资源的形式出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知识碎片化、形式多样化或将成为大数据时代课程内容的主要形式。

(四)大数据将推动课堂教学的方式与评价发生变化

课堂改革的核心不应该停留在学生层面,教师的教学同样应该受到重视。教学重心历经多个转变,但不变的是教学内容,即教给学生什么?哪些内容是学生真实需要的?学生由于认知和年龄上的限制,虽然具备一定的明辨能力,但是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测评占据主要环节的依然是教师,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就等于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事实上似乎不能体现出教师水平与学生学习成果的相互匹配、他们之间似乎也没有出现正比关系。教学水平很高的教师,教出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水平高,这一现象也是当下教学改革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大数据时代对教师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重心的再次改变,影响着教学上一系列的活动,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再次上升一个高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知识,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计算功能,检测学生当前的认知状况、学习历史、学习偏好、客观因素、学习目标等数据信息,并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服务策略。同时通过线下开展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式的课堂学习,通过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指导和答疑,对学生给出合理建议,实现课堂线上、线下学习有效结合的任务式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题,协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课程更具个性化、人性化。

从教育评估的角度去看,单一的考试成绩不能代替学生的最终能力,在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专业性技能,不能因为个别科目成绩的高低影响学生技能课程的学习,这不仅是对学生成长的耽误,更是对人才的漠视。衡量一个学生水平的高低,应该从多角度出发,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都需要在考虑的范畴,而评估的范围也不应该仅限于校园层面,多视野下的学生能力是大时代人才的一种映射,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在综合性评价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降低。作为变革执行者的教师,更需要关注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局限于成绩和分数,需要基于多项能力,诸如:认知和元认知。除此之外,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云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的普及需要及时运用于校园生活当中,使得教师能够从多角度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的信息收集,分析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而实施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并再次借助多个设备,实现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学校设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能力,通过教师转变的前提,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带动学校全面发展,从而使得时代不断进步。美国田纳西州的增值评价系统,通过对学生的成绩如语言、数学、科学等进行多年追踪分析,利用增值评价方法分析每个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估学区、学校、教师效能。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利用先进的技术分析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逐渐被接受,相比传统而言准确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线上平台的普及还可以用来预测教学成效,使得教师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的修正,保证学校教育的有条不紊进行。

互联网算法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大数据的应用,置身在这片大数据中的教育也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和变化。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也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地带,必然会更早显现出变化的诉求和变化的蓝图,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教育的变化或者就从课堂的变化开始。大数据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或者从这个视角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另外一番景象。当然,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教师魅力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但很难达到理想状态,所以我们对待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还是需要从多元的视角去分析,通过多措并举的分析与引导或者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猜你喜欢
高职课程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