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

2021-11-04 09:26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25期
关键词:内涵情感能力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尤 江

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因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若能得到教师的潜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便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有助于语文专业素养的发展。朗读属于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项目,应该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实现朗读策略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则可以通过适度思想引领和制定标准,以此加强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促成其语感的形成与发展。除此之外,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促进其识字效率的提升,也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语文方面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朗读是助力学生综合素养良好发展的最佳措施,是学生高质量识字的最佳渠道,进一步注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力,浓化课堂教学气氛,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要注重教师的教

1.朗读的重要性

在朗读学习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涵有深刻的领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作品的品读意识,实现其对作品本身意义和情感的自主理解。此外,有效的朗读能使学生体味到文学作品的韵律美,也能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保有长久的记忆和深刻的印象。从语言能力的发展角度来看,朗读是练习语言的最佳措施,能促进学生标准发音,提高学生发音质量,加强学生语言技能和专业素养,实现其对语言运用重要性的认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具体开展朗读教学前,教师要求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那些对朗读训练没有兴趣的学生,教师也需要对其进行兴趣激发,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相应的需求,以此提高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热情和专注力,加强其专业敏感力。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实现乐曲或动画的融入,创造既活泼也不失严肃的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快速融入朗读学习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迸发,使学生能快速总结阅读内容的主要内涵,初步体会其中较为明显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行为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又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索欲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

3.重视教师的课堂指导

在朗读教学环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施以适度的技术指导,提高学生朗读的专注力,助其维持朗读热情。然而学生因能力有限,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都不能充分体验艺术情感。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向学生科学传授高质量阅读的快捷方法,促进学生充分领悟课文内涵,传递正能量。例如,在《七律·长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以多媒体为媒介,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然后,教师通过专业音频的示范、学生跟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帮助学生体会在朗读时如何转换角度,以此表现其对诗情的理解,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意义。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对感情和内涵持有足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便能更具目的性地结合作品内容,促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处理语言,强化学生对朗读节奏的掌控,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领和指导,使学生能以朗读这一简单形式,悟出更为深刻而复杂的思想情感,实现朗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养成良好的习惯

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要要求学生进行提前预习,而且应当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在遇到比较生疏或者不确定读音或意义的字词、句段时,学生需要通过字典、网络平台等,把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清晰备注,对新字词做出明确解释。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如何正确使用字典,如何在网络中查阅和筛选资料等。例如,在《琥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对“琥珀”了解甚少,在课前应当要求学生自行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片,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在正式习文时,首先,教师意识到文题的含义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教师可从字形、偏旁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然后,教师应当向学生展示琥珀的相关图片,在学生未见过此物的情况下,为其补充相关知识,助其理解琥珀的形成。在预习任务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速读课文的前提条件下提出一些疑问,作为课内讨论的素材,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在课后复习时,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为学生布置相关复习任务,使学生形成复习巩固的意识。

由此可见,教师以任务形式督促学生预习,便能确保学生在朗读中不会因为不理解新字词而降低阅读质量,也不会因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对课文内容产生陌生感。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前养成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能为其阅读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对于课后复习,教师同样可以以任务的形式,间接推动学生以朗读的形式对课文内容加以巩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朗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实现其朗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2.反复进行文章阅读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不仅要用眼睛看,同时内心还要思考,要进行大声朗读,有情感地朗读,这样才能走进读者的内心世界。因而,借助多次阅读才能保证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通感,才会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心思想有深刻的记忆。例如,在《军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坚韧意志,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医生的赞言,尝试抓住关键词,体会其对刘伯承的钦佩,侧面感受到刘伯承被称作“军神”的当之无愧。

3.教会学生富有情感地朗读

想要保证学生阅读的高质量,需要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领悟,知晓作者要抒发的艺术情感,不能是流水账般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预习阅读的现实意义。假如不能在课前对新学习内容进行基本了解,就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的快捷性发生改变。朗读通常都是将含义单一的诗句进行连接和组织,进而转化成内涵丰富的语段,使学生深入领悟其中的内涵,开阔学生的知识视域,加强其思维发散能力。例如,在《草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找一找描写草原美好风光的句子,然后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在朗读交流中,能在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实现更富感情的朗读,从而能边读边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清词丽句的心绪和感情,以此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师再对学生的朗读和理解作出相应的评价,使学生对朗读这一学习形式的价值更为肯定,更加注重理解文章时朗读策略的运用,从而推动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经常开展各种朗读活动

想要保证学生在阅读环节体现高度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朗读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进行评价。得到高度评价的学生还需要得到教师的点赞,对于评价不高的学生,教师就需要施以适度的思想教育和技术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加强学生参与朗读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朗读方面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也为学生其他能力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语文朗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借助看或听的模式将文字进行语言式的呈现。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朗读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因声解义,使学生意识到朗读教学的趣味性所在,提高其朗读专业敏感力,达到抒情的教学目的。朗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能在加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内涵情感能力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照金精神的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