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情境的创设策略

2021-11-04 09:26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通源小学黄莉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25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创设课文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通源小学 黄莉娟

基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营造合适的背景,即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点,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自己的语感,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学会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阅读情境

1.实体情境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入实物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或者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以直接接触的方式,更好地、更为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对直观形象思维特点显著的低年级学生比较适用。例如,教师在教学《荷花》《桂林山水》《触摸春天》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休息日到附近的公园走一走、看一看,以照片、图画或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并作为课上的交流素材;在完成这些课文的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更有目的性,他们的学习视野得到开阔,知识得到增长。“麻雀学校”(指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学校)中一个班的学生数量少,适合集体出行,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容易,过程有趣,学生今后在阅读相关文章时也能自觉联想到观赏过的自然风景,以此促进其阅读效果的提升。

2.模拟情境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不仅要围绕课文内容来设计教学,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宜的活动方式,实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例如,针对角色多、对话多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让他们融入情境中,并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以此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认识到“麻雀学校”小而精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阅读兴趣,获得更强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让阅读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为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做好准备。

二、创设探究性阅读情境

1.促进自主探究阅读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认真研读课本,并围绕课本来营造探究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以《对韵歌》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有着很深的启蒙寓意,一位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阅读活动: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简单阅读,然后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领略“对”前后各个事物间的关联。然后,教师基于韵律与节奏,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经典句式,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句式的鲜明节奏感。学生在进行诵读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边读边打节奏,对文章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进行体验。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了刺激,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引导问题探究阅读

问题探究阅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来串联课堂,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和探究。教师要让学生在该过程中经历质疑、探究、答疑这三个流程。

以《去年的树》为例,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主旨,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①春天到来之后,大地绿意盎然,南方的鸟儿回到北方,它们是如何认识新伙伴的呢?在认识新伙伴的过程中,它们是如何打探消息的呢?②通过阅读文章思考,鸟儿在找寻树时目光里面包含着哪些信息?③文章里面提到了隐藏的眼睛,大家有没有发现呢?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阅读,他们先通读文章,然后再结合问题进行二次阅读,这样便深入理解了文章,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了自主阅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投入了自身感情,和文章主人公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进而实现了阅读教学目标。

三、创设等待性阅读情境

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他们需要先初步认知事物的表象,然后产生理性认识,最后内化吸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对学生阅读的正确引导,就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确保学生能跟上教学的进度。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没有深入理解问题,就要通过创设合理的等待情境来引导他们学习。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节奏,使他们的阅读思维得以激活,从而实现高效阅读。

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出:针对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可以基于课文中的关键词“我们”来进行结构划分。然后,教师让学生掌握结构划分的主动权,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观察。学生在思考和阅读之后很快有了结论,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要基于变色龙的情况。”尽管这名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但是教师并未说出该问题,而是细化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问道:“‘我们’对变色龙做了什么呢?”学生由此进行深度思考,其阅读目的更为清晰,阅读效率也大幅提升。在教学说明文时,弄清楚文章结构是重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耐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

等待情境对学生的阅读成效至关重要,通过它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除此之外,等待情境还能帮助教师巧妙地发挥“教学机智”,促成课堂的有序进行。

四、创造直观性阅读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教师更应注重其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帮助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宜的阅读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常受其直观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创设阅读情境时,应当借助多媒体的运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较为直观的阅读情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意识。

以《观潮》为例,教师在导入部分,先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学生讨论过后,由学生自主发言,描述自己的观潮经历,为后续的阅读教学营造氛围。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播放钱塘江潮来时的画面,让学生从视听“双角度”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然后,在课文品读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描写进行详细的分析,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潮来前的平静美好、潮来时的汹涌壮阔、潮退时的余威。尤其是在学生品读潮来时的片段时,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潮来时的惊涛声,使学生能尽情展开想象,使其仿佛置身于钱塘江边,感受潮来时雄壮的画面与声响的“冲击”,深刻体会天下奇观之“奇”,体会大自然之“妙”。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运用较为直接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的阅读创设了直观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了课文内容,以此实现了对课文内容较为深刻的理解,感悟到作者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方式较为符合学生思考问题的特点,因而不失为一种能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引导途径,能使学生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教学时要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要保证阅读情境和课文相关并具有实用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使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创设课文
创设未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