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运利 张程
苹果产业在我国部分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产业地位,当前的国内国际苹果产业正处于生产新技术、经营管理新模式(图1)、消费市场新定位的大变革时期,我国的苹果产业在种植、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为下一步我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振兴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使苹果这个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得到跨越式的提升和健康发展,是摆在当前果业生产管理者和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有找出苹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正视苹果产业中普遍存在共性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保证苹果产业沿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道路健康发展。
1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栽植区域布局及老龄低效果园参差不齐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20世纪80年代国家农业部门划定的部分苹果优生区逐步变成了苹果适生区,苹果适生区成为非适生区。同时在重新划定的苹果优生区中还存在部分20世纪90年代栽植的老龄低效果园,现阶段经营果园的收入远远高于种植其他农作物的收入,因此果农不愿意毁掉这些老龄低效果园,生产的果品品质低下,质量参差不齐,拉低了苹果销售市场的果品档次。
1.2 现有经营模式及生产管理的问题
我国土地性质的原因,苹果种植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种植模式,在2006年以前低消费阶段生产效益还比较可观,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物价的上涨以及人们消费档次的提高,传统的生产种植模式渐渐失去了优势,生产的果品品质不一,卖果难成为一个阶段的主要问题。2010年以后农业大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始了规模化的苹果生产种植,生产种植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果品品质统一,绿色、安全、健康有保障,把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的果品挤进了低档苹果消费市场,家庭种植在当前的苹果生产中举步维艰,但是现阶段以家庭为单位的苹果种植模式仍然是我国苹果生产的主力军,然而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模式优于家庭生产模式,现有两种生产模式并存,下一步如何转变和改进家庭生产模式是摆在当前苹果生产中的一道难题。
1.3 果品质量及果品销售的问题
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苹果的食用不再仅仅停留在数量和安全无公害上,绿色有机果品成为了新的消费观念導向,苹果品质优良成为消费者食用标准,同时随着果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安全追溯制度的日趋完善,家庭种植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和其他生产投入品不好监管,生产的果品质量及品质差异性极大,这就在市场上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赖。家庭种植每户面积小,产量有限,大部分果农在苹果销售方面都是坐等客商收购,果农一家一户走出去闯市场的鲜有耳闻。而企业都有自己固定的销售渠道,生产的果品品质统一,果品安全追溯有据可查,因此销售不是难题,同时企业和合作组织的销售理念和手段比较超前,生产的果品占领的都是国内外高端市场,相比之下家庭种植模式生产的果品在质量和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多,一旦果品市场饱和,低价销售或者卖不出去直接带来的是赔本或者效益直线下降,无一丝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1.4 生产技术及技术人才的问题
矮化密植栽植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带来的是苹果生产的一次新的革命,栽培模式的转变也就伴随着苹果生产种植技术的转变,一项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一个过程,然而当前生产者对于新的苹果栽培技术掌握的极少,在生产中套用的还是原有的老技术,用老技术管理新模式下的果园,导致最终的结果是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当前在从事果园管理的人群文化层次比较低,接受新技术(图2)的能力比较弱,调查发现,现有开展苹果生产种植的果农年龄平均在50~65岁,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文化水平低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苹果种植技术仅仅停留在经验和照猫画虎操作层面,对生产技术的掌握不够深和细,生产方面就是粗放式管理,生产的果品也就商品率低下,缺技术、不懂技术是现有生产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基层果业技术干部严重不足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一个县区技术人员大都集中在农业部门果业技术推广站,一个技术推广站20名左右的技术人员指导一个县域几十万亩的果园生产那是杯水车薪,远远解决不了全县果农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
2 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2.1 生产区域重新布局定位,淘汰改造一批老龄低效果园
对于苹果生产区域进行重新布局和定位,按照区域生产的果品品质划分生产优生区及适生区,统一标准,严格定位,达不到生产高品质果品标准的区域不再开展大规模的苹果种植,对于退出优生区内的现有果园在政策方面鼓励果农挖树重新发展适宜该区域种植的其他作物。针对优生区内的老果园淘汰一批,出台政策鼓励广大果农挖树,把20世纪90年代栽植的老品种果园坚决予以铲除,同时改造一批低效果园,对于生产的果品品质差的果园通过间伐、高接换优、增施有机肥等老果园复壮改良技术进行改造,变低品质、低效益果园为高品质、高效益生产园,加快果业的升级改造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生产区域的重新布局和果园的升级改造等手段(图3),确保苹果优生区内生产的果品品质一致,在消费市场保持一个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同时提升果品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2.2 转变和改造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变个体经营管理为组织化管理
现有的以家庭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果业发展的瓶颈,果业要发展只有打破这个经营模式才有出路可寻,可以探索将家庭模式转变为组织化管理模式,引进种植大户或者经济组织,通过入股合作的形式,把一家一户的果园纳入到大户或者经济组织中来,实现区域化的果园统一管理,在生产技术、农资使用、果品销售等方面实现新的“一标三品”(即: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果园投入品,统一的果品质量,统一的果品品牌),确保生产的果品品质统一、质量统一。也可以通过果园流转或者托管的形式,把现有果园交与果业生产企业,让企业统一经营管理。通过以上形式变一家一户生产主体的经营为组织化或者企业化经营,一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在生产中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取得了个人与企业双赢的局面,促进了果业高水平发展。
2.3 引进果品生产企业示范带動,推动苹果产业发展上台阶和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
国家在《乡村振兴法》中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生物种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绿色投入品等领域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现阶段我国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规模化苹果生产种植已经成为果业发展的新模式,苹果生产企业化经营管理推动我国苹果产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因此要做好做强苹果产业,企业的示范带动必不可少,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理念是当前果业发展的领导者和风向标,通过引进大企业带动区域内苹果产业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同时创造了众多的农村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堪称引进果业企业示范带动的典范。大企业的引进同时也使苹果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带动了餐饮、乡村生态旅游等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2.4 加强果业技术人才和农村技术人员的培养,完善基层果业服务体系建设
充实和壮大基层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是解决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手段,注重农村农民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应在农村挑选一批有文化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让他们肩负起区域内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所以就要不断完善基层果业服务体系建设,把农民技术员纳入到技术人员的管理队伍中来,通过发放奖励性工资形式确保他们在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5 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完善和健全资金管理制度,通过经济合作组织把国家投入到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真正用到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与农业企业的合作模式,带动和统领区域内的苹果种植大户的经营与管理,在农资的销售、技术推广、果品销售等工作中,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担负起主导作用,促使苹果产业沿着绿色、高效、健康的道路快速发展。
3 结 论
苹果产业要真正实现新的发展,就要从基础性工作和源头抓起,打破传统常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创新思路摸索新的发展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借助国家开始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处于苹果优生区的县域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当前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也真正实现我国苹果产业得到一次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