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德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实施

2021-11-03 20:22梁茹冰张伟峰夏强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仁爱之心人才培养

梁茹冰  张伟峰 夏强

[摘 要]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教师更自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做到以身示范,情感育人;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能够爱护、尊重、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并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培养德才兼备的有为新人。仁爱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进行生命关怀教育,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发扬“仁”性;教师不断提高扩充自己,坚持学习;高校、为人师者和学生形成和谐共赢的良性循环体。这些措施会帮助高校实施仁爱育人,并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 仁爱之心; 人才培养; 德才兼备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121-03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很多爱,这些爱有来自父母无私的照顾和接纳,有来自老师对其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也有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和帮助……缺少爱的孩子是可悲的,其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所需要的爱是不同的。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仍然需要老师的关爱,而不是等出了问题再来补救。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者要始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了解、帮助、影响、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说[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本文就仁爱德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个人观点,并对如何关爱大学生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有仁爱之心,才能更自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浇开心灵之花

高中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和志愿填报后,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大学。习惯了中学时期紧张的学习和生活,新的校园环境让大一新生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期待,他们有点渴望自由,也有点想家,更想知道学校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心中有很多问号。此时的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教师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去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休息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用爱心去了解一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一个学生,用爱心去关心一个学生,用爱心去影响一个学生。

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好老师要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心灵的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收获幸福的人生。

二、教师有仁爱之心,才能更好地做到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奉献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师德素养的根本。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因为学生喜欢模仿,教师不好的言行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相反,如果教师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做出榜样,这样的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以生为本,关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不计回报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以身示范,情感育人,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关爱,就会“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上“正道”,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进行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课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自由时间很多。有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时间,进行个性拓展,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但有的学生就不能利用好时间,因为中学时候的压抑,大学迟来的自由会使其逐渐滋生出懈怠、懒惰、不求进取之心。如果对其不加管束和引导的话,这些学生前途堪忧。每年的毕业班中,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入学时大家成绩差不多,但经过四年的改变,毕业时学生之间差别巨大。高校教师应该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关心学生,理解这种个体的差异性,理解学生想要放松的心理,并积极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好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只有耐心询问、用心交流,用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与他们成为好朋友,指引他们通过努力收获充实的大学生活。

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是师爱的表现。关爱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上,要时刻关爱学生,切忌言行过激或潜台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要善于发现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转变,并且多加鼓励,特别是学习比较吃力,表现“不好”的学生,他们尤其渴望得到老師的赞赏。

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们要学会自己负责,学生完全可以说“我的学习我做主”。如果大学生有如此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发展规划,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成功了,教师应该感到欣慰。教师从事教育这一神圣职业,要尽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的责任。其中“育人”甚至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不能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和牺牲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成绩,过于看重分数。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时反应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他们知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他们不会只顾个人眼前荣誉和利益,而是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他们不会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他们会努力进行有差异的教育,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四、常怀仁爱之心,爱护、尊重、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新人

爱体现在平凡、普通、细微的日常教学管理中。“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要做一个好老师,更需要宽容之心。宽容也是一种仁爱,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不是迁就,而是教师采用恰当的、艺术的方式幫助学生解决问题;宽容不是妥协,是教师理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不是放纵,是教师将爱心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哪怕学生犯了过错,也会关心、爱护、尊重学生,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达到育人的目标。人们常说:“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好的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

五、满怀仁爱之心,浇开心灵之花

教师要具备一颗仁爱之心,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份关怀和爱心,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开展工作。

(一)进行生命关怀教育

学生在校园里埋头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了各种专业技能和工具,却往往忽视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验和思考,长此以往,会导致生存危机感和生命破碎感。中国儒家思想提倡尊重生命、兼爱万物。要把受教育者的生命和情感放在首位,只有这样,德育之树才有生根发芽的环境。离开了生命关怀,德育也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法籍德裔哲学家阿尔伯特·施韦兹在他的著作《文明的哲学:文明与伦理学》中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原则[2],他指出“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 使可以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我们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包括两方面:一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可以轻易放弃生命,要帮助学生建立处理突发事件和面对挫折的能力,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二是要珍惜、尊重他人的生命,并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在给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加入珍爱生命方面内容,以后每学年可以安排相关讲座进行补充教育。

2.各班级安排心理委员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反映。

3.安排丰富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4.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或面谈等方式多关注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二)教育者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发挥“仁”性价值

儒家思想把“仁”作为第一道德原则,认为人有其他物种没有的“仁”性,所以人贵于他物,认为“仁”具有最高的价值。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关怀者,要把自己看成与学生关系平等的自然人。在这样一个意识形态下,教师的情感关怀能力自然会提升,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更加自然、真实的关怀,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这与前面讲到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进行有差异的教育,以及爱护、尊重、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培养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新人是一致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每学期初针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变化与他们一对一地谈心,在谈话过程中,坚持与自己比较的原则,进步给予肯定,退步或挂科询问原因。不要因为学生暂时的学业落后就批评或贴标签,要相信和鼓励他们,在教师宽容的态度、真诚的帮助下,没有学生会自甘堕落。

2.鼓励学生制订个人学业发展规划。

3.针对学生兴趣和特长,推荐和鼓励他们参加学科竞赛以及专业活动。

(三)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书育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教师这一职业最基本的就是要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爱岗敬业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

韩愈在《师说》里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传道授业解惑整个过程中,都要热爱学生。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要爱学生更要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个性、有梦想、有天赋、有追求的个体,要为学生着想,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为人师者,要不断学习以求专业知识与时俱进,虚心求教以求教学水平不断进步,教学过程生动有感染力。所以,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需要长期的“修炼”,在这个漫长持续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爱,对职业的爱是支持教师“修炼”的精神动力。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学习,学习一辈子。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具备更强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去引导、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而学习则是达到这一切目标的源头活水。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扩充自己的教师,严格地说,不是称职的教师。我们教学生学习,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制订专业研修计划,提高专业水平。

2.多听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多聆听学术报告或参与学术会议,扩展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动态。

六、结束语

高校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和生活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师来说,大学校园是他们的家,是他们发展事业和实现理想的地方。学校对教师也要有仁爱之心,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制定激励教师积极性的优良政策,提高教师待遇;对青年教师要多加关怀,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对学生也要有仁爱之心,要替学生着想,以生为本。学生在大学期间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领悟到做人道理,可谓德才兼备。一个学校的师资强、学生优,学校本身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高校、为人师者和学生形成和谐共赢良性循环体。如此良性循环,办学者、为人师者和学生共同受益,其结果必将让我们的国家受益。

教育的成功,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专业知识,考試成绩多么优异,拿到多少证书,而在于学生是否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用心呵护、关心和帮助学生。这通常体现在细节之处,但正是这些细节,往往能够真正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从而帮助他们发展个性和挖掘潜力。“仁爱”首先是在《论语》中提出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还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是本,“爱”是显。“爱人”并能由近及远地爱人就是仁德[3]。仁爱之心如此广博,如此包容,在有仁爱滋润的肥沃土壤中,学生犹如嫩绿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不要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有差生好生的区别,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长江后浪推前浪,仁爱之涟漪会源源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人类灵魂工程师之光荣使命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相信教师的仁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也会以师为镜,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如此往复,代代相传,乃国家民族发展、人民素质提高之源泉。

[ 参 考 文 献 ]

[1] 顾明远.既做经师  更做人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9.

[2] 赵媛媛.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1):31-33.

[3] 刘明成,张广新,张松杰.“仁爱”传统价值观与素质教育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46-48.

[4] 郑洪晓.儒家德育观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159-160.

[5] 魏爽,穆春勇.中华和合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略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48-50.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仁爱之心人才培养
用爱之心把下乡支教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努力争做当代“四有”好英语老师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