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篓”课程理念下的“五项管理”实践探索

2021-11-03 02:40石卫东石译彤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背篓作业课程

石卫东 石译彤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给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童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如何落实?一是通过校园文化的设计和渗透;二是通过制度推动落实;三是通过课程抓细抓小、抓精抓准、抓出实效。

我校提出“恬静教育”和“小背篓”课程办学新理念。前者的核心是“用心做教育,做用心的教育”;后者的核心是“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大”,倡导和坚持“用心把有关教育的小事情做到极致”。学校以此作为理念引领,有效推进“五项管理”落实。

一、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形成“恬静教育”办学理念和“小背篓”课程理念

我校的“恬静教育”,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恬”,从“忄”从“舌”。“忄”,代表着“用心做事、育心成事”;“舌”,代表着“各抒己见、各言其美”;“静”,从“青”从“争”;“青”,代表着“青葱懵懂,童年时代”;“争”,代表着“尊规而进,依法而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来源于“三心”:孔子的“教育之心”、陶行知的“生活之心”、卢梭和夸美纽斯的“自然之心”。学校通过传统文化的滋养、经典教育学的积淀,引领教师“静心、用心、成匠心”,培养学生“恬心、童心、成才心”。

作为“恬静教育”的课程依托,“小背篓”课程理念也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而来。“小背篓”三个汉字各有深韵。“小”,是指小孩子、小细节、小课改、小故事以及防微杜渐;“背”,涵义是尽心尽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篓”,是做教育的心态和方式,包含就地取材、应收尽收、好中选优三层意思。

“小背篓”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目标的设定是“三懂一有”:懂经典(从文化知识学习的角度),懂规矩(从学会做人的角度),懂包容(从学会与人相处的角度),有梦想(学习有目标,从小有理想)。

学校着眼于细微处和可操作处,提出学生的“成长箴言”:让学生吃个好饭,他才能有个好身体;让学生睡个好觉,他才能有个好梦;让学生有个好习惯,他才能融入社会;让学生有个记得住的童年,学校的发展才有生命力。這为“小背篓”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找到了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尽情享受童年。

二、以“五项管理”为引领,实施“小背篓”课程

教育部提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是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五项管理”看上去是基础教育中的“小事情”,实际上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事情”,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恬静教育”和“小背篓”课程,在理念上与“五项管理”高度契合。学校不断将这些理念进行深化、拓展,并躬身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午间时光六小调”课程是更为精细化的课程。这门序列课程,是学校本着“用足时间,舒活情绪,课程整合,文化管理”的思路,利用工作日每天11:30~14:20的时间来完成。每一门课程均设定明确的标准和目标,内容是:午餐食不言,养规矩;“午动”助消化,养性情;午休寝不语,凝习惯;“午歌”育艺术,提精神;“午诵”咏经典,铸修养;“午写”承传统,静身心。

(一)督促学生“吃好饭”

1.校内午餐,让“好饭”成为“餐课程”

“六小调”课程中,午餐课程是第一门。“餐”课程的文化理念是“食为安,餐为媒”。我们从“餐”的汉字构成来定位“恬静餐”的课程内容。一“上”:感恩目标;二“夕”:感恩恬静;三“又”:感恩坚持;四“食”:感恩美味的午餐。“餐课程”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坚持努力等基本素养,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用心谋划,让午餐成为“校园讲科学”的典范

在“餐”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循“吃饱不吃撑,吃好不剩饭”的原则,既是科学用餐教育,又是节约美德的养成教育。配合午餐的“午动”环节,使吃饭更加科学。午餐后的泔水,由值日生或志愿者整理打包,放置到学校的“饲养园”,成为劳动课程和垃圾分类课程,提升了“餐”课程的科学性。

3.家校联动,让孩子在家吃好饭

学校通过家长培训、家教培训、饮食专家讲“吃饭”等家长课程,提高家长对孩子吃好早餐和晚餐重要性的认识,助力学生的“好餐”课程。引导家长一是从智力成长的角度,让孩子吃好早餐;二是从身体成长的角度,让孩子吃好晚餐。

(二)保障学生睡好觉

保证学生睡个好觉,需要综合考虑时间、质量、保障、心理等因素。

1.精心设计作息时间表

学校精心设计作息时间表。春秋冬季早晨8:25之前不上课,夏季8:45之前不上课。对于确因种种原因早到的学生,学校“划一条课后服务的反向延长线”,来者全收,由值班教师进行引导和看护。学生自主选择诵读、卫生值日、甬路散步、照料“饲养园”等活动。

2.开设午休课程

午休课程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养身心、提精神。“六小调”课程之1.5小时午休小课程,不仅是给前一天没睡好的孩子“补觉”,更多的是使孩子们能保持充足的精力。午休课程的要求有“三”。一是上下铺学生的鞋要摆放在同一条线上;上铺学生的鞋朝向床,下铺学生的鞋与之反向放置;下铺的学生等上铺的学生上床后,把两人的鞋摆放整齐,再行入睡。这就形成午休的“两人共同体”,提升合作能力。二是学生要躺睡或右侧卧睡,不能趴睡或左侧卧睡。三是宿舍门口设“缺睡记录”,执勤教师精准填表,就缺睡学生情况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沟通,确保学生“安全午休,恬静养神”。同时,我们又配套开设了叠被子课程、叠衣服课程、洗脚课程等,作为对午休课程的再细化。

3.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

在人员安排上,教师全员参与;在时间安排上,学校的课后服务从学生下午放学开始,持续一个小时。这样基本保证了下班后的家长能及时赶到校门口。在服务内容上,以“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特色教学+特长增值”为重点。教师不分年级,在1.5小时内全程辅导学生,使其能够做完家庭作业,这样学生回家后就可以轻松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学校还引进校外的特色资源,开设了10余门进校课程,给有余力的学生加餐,以满足“特色+特长”的成长需求。

(三)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办一所以“小背篓”课程为依托的学校,思想理念的引领是第一位的。“小背篓”课程体系,尊崇小学阶段学生的习惯养成。事实上,综合性的、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无疑是非常符合“生活教育”基本理论的,也是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必需。学校通过“课程涵养习惯养成,习惯助力课程实施”策略,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基。

1.好规矩“三养”课程

一是学校探索设定以“养正、养习、养范”为序列的“三养”课程。“养正”,脱胎于传统国学中的“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养习”,让教师和孩子们养成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养范”,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文化,形成优雅的“范儿”。通过“三养”教育,引领师生按照文化运行的规律和样子去教、去学,这也是“恬静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

二是设置了“小脚丫”入校课程。在学生出入校门必经的甬路上画上了“小腳丫”走路标志。“小脚丫”有两行:入校一行,出门一行。学生出入校门,都是踩着“小脚丫”走。这样,“小脚丫”习惯课程就形成了。课程有目标:教会学生按照规则走路,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规矩意识;有上课教师:值班教师和执勤的学生;有评价,有违规处理办法,评价结果由执勤校长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公布。坚持下来,孩子们的规矩习惯就养成了,知道了进、出校门口要按照“小脚丫”的指示取走,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走。

三是走楼梯入教室课程。这既是规矩,又是文化,更是学生成长的思维导图。它包涵的课程意义是靠右走,彰显秩序、规矩和习惯;不拥挤,倡导安全与文明;保持距离,学会人与人相处的艺术;踩稳了再走,走好人生第一步和每一步。

2.好习惯课程

一是运动健身好习惯。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基本的健身需求。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刚性要求,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4课时,三、四、五年级每周开设3课时。同时,坚决杜绝任何理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的挤占。统筹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其中,每天上午2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涵盖了全体学生参加的跑操、跳绳、武术操、足球,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律动、全员健体的良好局面。课后服务实施“书面作业+健身项目”。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篮球、气排球、轮滑、足球等运动项目;开展“家庭健身、健体抗疫”、学校操场开放等活动,积极鼓励家长带孩子体育锻炼,亲自共长。建立体质健康定期监测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建立了完整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步完善学生健身强体计划。

二是读书思考好习惯,以阅读促进精神成长。学校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12条负面清单的内容,制定了《东门路小学课外读物入校申请审查制度》《教辅管理规定》等,对课外读物进校园进行严格审查和管控,杜绝校园内销售不良课外读物行为。学校不定期进行排查清理,对个别班级图书角存在的不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以及个别学生购买的一些文具中有文字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广告词,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清理,并鼓励优质读物进校园。充分用好教辅资料进校的推荐权,以“端正、高雅、喜欢”为标准,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教育学生不购买、不阅读不规范的书籍,特别是盗版书、含有不良内容的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好素养课程

一是完成作业好素养。学校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制定了《东门路小学关于学生作业布置、批改的规定》《东门路小学学生作业审查制度》,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在1小时内全部完成。教学处不定期进行跟进检查督导,分层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学优生,布置实践拓展类作业;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完成基础性作业。此外,以“五育并举”为原则,统筹安排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家政劳动、创新实践等综合性作业。为布置更有效有料、更让孩子们喜欢的作业,倒逼教师精研润教,匠心提高,这也充分体现“小背篓”课程的教学责任之“背”。

二是从容应试好素养。考试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仔仔细细审题,有条有序答题,一丝不苟检查;一定不要早交卷,一定不要拖答,一定不要空答。”考试兼具检测、评价、修德等教育功能,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恬静”素养和“恬静”心态。

三是整理书包好素养。引导学生学会给书包里的用具分类:待交的作业本放一类,明天用的书本放一类,铅笔钢笔橡皮放一类。通过整理书包这样的小事,促使学生明白好素养需要从生活的细微处起步、精致处落脚。

四是文明上网、合理使用手机好素养。首先,制度领动。学校制定了《关于学生手机管理的规定》,对禁止小学生带手机入校,特殊情况下手机入校的保管方式、保管装置、保管责任人等提出明确的规定。其次,宣讲带动。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给家长的一封信》、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方式将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讲明白、讲透彻,形成家校合力。最后,课程润动。通过开展“我与手机的故事”“绿色网络,绿色畅游”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

三、以创建“美的校园”为目标,促进学生“恬静”成长

“美的追求”十六句,是“小背篓”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即:窗明几净卫生美,遵规守纪秩序美;敬师尊长礼节美,团结互助情谊美;读书反思修养美,学业精湛素养美;遇难而上进取美,不辍思考探究美;尽心尽责担当美,细节到位落实美;步步为营环节美,真诚交流衔接美;自觉修习家教美,牵手社会格局美;不忘初心成长美,锻造自我人生美。这些目标,小切口,触手可及;涉面宽,涵盖成长;易达成,终身受益。

(一)遵循“恬静三规”

“恬静三观”是“小背篓”课程的实施遵循,即尊重教育规律,敬畏人生规矩,提升教育规格。结合“小背篓”课程内容,具化为“三规”教育目标,即:“小”而有“规”,让“规”扎根;“背”而有“规”,让“规”纯粹;“篓”而有“规”,让“规”神圣。

(二)做出“四味好饭”

什么是有文化的好饭?好饭菜是有“味道”的。“恬静”教育的餐饮文化是“恬以安食,静以品味”。

第一是“安全味”。从选材到进货,从洗涮到制作,从清理到刷盘。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而明确的安全标准,需要一丝不苟地做到位。

第二是“营养味”。每周五,餐厅会把《下周食谱》通过学校公告栏、校园广播和家校微信群和QQ群,呈示给学生及其家长。食谱内容经过餐厅科学的营养学设计,两周内既不重样,又保证营养。

第三是“美味”。美味是好饭的“口头”标准,也是反应最快的评价。好吃不好吃,菜还没上齐,就会产生评价结果。餐厅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采用增加品类、拓展花色、“大灶小灶”等多方施策,将“重口难调”变成“人人皆宜”。孩子们最喜欢读的文字,除了书,就是《下周食谱》。

第四是“文化味”。學校里的饭菜,是一定要培植和滋养文化味的,因为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学生聚在一块吃饭,饭菜的花色、品种甚至滋味等诸因素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在家里不吃、在饭店里也觉得普通的饭菜,放到餐厅里,孩子们往往就会吃出好滋味,这就是学校餐厅的文化魅力。为孩子们酿制童年记忆,引导其感受并学会优雅,是学校餐饮“美味+品位”的文化体现。

(三)提出“六结合科学睡眠法”

我校以“恬以舒心、静以导情”为核心理念,探索促进学生睡眠的有效方法。

1.与课程建设结合

将学生睡眠作为课程,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午休”课程之外,把睡眠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本因子,以课程的方式推动睡眠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与教师培训结合

通过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引导教师把睡眠教育与语数外、音体美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3.与班团队活动结合

合理安排并认真落实每天2次的眼操训练、每天3次的登高望远训练、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活动、每节课间的室外适量放松活动,助力睡眠课程有效实施。

4.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学校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引导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健康成长,达到“恬以舒心、静以导情”的效果。

5.与家校协同育人结合

引导家长做好孩子的睡眠管理,通过家长学校、科普讲座、家长会、家校网上交流等多种途径,借力家长们的呵护,确保孩子晚间睡眠充足。

6.与睡眠文化结合

学校创设“恬以睡、静助眠”的睡眠文化,实现让学生养心、养神、养志的目标。

(四)养成“恬静”学习好习惯

1.利用“三读”时间好书好读、好书读好

晨读,方便早到的学生;午读,方便在校参加“午间时光六小调”的学生;暮读,方便亲子诵读。以诵读经典为主线,促使学生感悟传统,学以养神;以“读思悟写”为手段,提升学生读书效果;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目标,通过大量阅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从而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

2.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学校要求学生汉字书写要一笔一划,把汉字先写端正、再写端庄;认真完成作业,会做的,必须完成,不会的自己思考,还思考不出来的可以求助家长,或者第二天咨询老师,但不能有遗留问题。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基本可以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强化对学困生的辅导、帮扶,使之完成“底线作业”;杜绝布置机械、无效作业,不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要求学生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教学育人环节中来。

(五)完成《小背篓报》特色作业

这是学校核心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背篓报》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涵盖学习计划、阅读感悟、节日风俗、居家锻炼、传统文化、安全教育、劳动实践、家校交流、知识汇总、诗歌作文等题材体裁,较好体现了课程的“篓”属性,即有无限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逻辑、设计、书写、绘画、搜集与整理等综合能力在一期期的创作中得以稳步提升,也滋养了他们的创作梦。同时,《小背篓报》每月一评比、每月一筛选,每月一装订,成为独具学校特色的文化标识和文化礼品。

(六)养成健身好习惯

学校建立以“恬运健体、静动养心”为核心的体育训练体系,引导学生养成体育健身好习惯,特别是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学校要求学生坚持每天1次眼保健操,1次登高望远,2次校内游园,舒缓用眼压力。此外,学校作为试点单位,接受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的捐赠,以课程的方式开展该单位研制的预防近视治疗仪治疗试点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学校促进学生“恬静”成长,培养拥有远大梦想、具有家国情怀,能想大事、能做小事的优秀少年。建校4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行示范校”“山东省优秀德育品牌”等荣誉。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背篓作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黄牛背篓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白嘴角马的背篓
快来写作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作业
我想要自由
自行车的发明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