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摘 要:现如今社会各界对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尤其是在社会急速转型的发展背景下,加强自收自支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以及公共产品服务水平,是当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需要妥善解决的重要事件。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于当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构建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其次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于自收自支单位的内控制度完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全面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事业单位的经济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优化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面向公众、服务公众的职能机构,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事业单位发展情况也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开展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仅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资金配置情况,有效防止出现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情况。新形势环境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只有实现内部制度逐步完善,方可进一步规范与约束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全面推动反腐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效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性,确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发展满足且适应国家发展需求。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提高单位服务质量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所推行的体制改革工作,减少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路径。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仅需要强化自身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为此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需要满足单位员工工资正常发放等正常开支,维持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行。为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充分发挥各个单位部门的协调合作能力,借由有效的监督机制科学化配置管理资源,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水平。
(二)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主要是围绕单位的经济活动来看,为此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互动,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过于强调开展系列高收益低成本的经济活动,以此来降低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基于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必须借助完善的内控制度对事业单位的采买工作、领用工作进行规范,强化事业单位的资源分配利用效率,强化各个部门员工的服务工作开展质量,推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化发展进程。
二、自收自支事業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一)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主要是根据相关部门批准单位所需求的各项行政性费用,该笔费用按照当地的财政核定比例部分用于单位的日常运营开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为了进一步强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水平需要加强对于单位资金的监督利用效率,通过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实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高收益运营。但现如今大多数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层领导过于重视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业务质量,未能重视经济业务活动中的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单纯性认为内控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个人职责,加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单位员工缺乏对内控管理的正确性认识,整个事业单位内缺乏浓厚的内控管理氛围,最终导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极强的主观随意性。此外由于各个部门员工的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相对较弱,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流于表层。
(二)内控制度建设落后
我国虽然出了全新的《会计法》政策,但是国内并未有相配套法律规章制度,因此所开展的内控管理制度是无法实现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全面约束,也无法有效控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的各类兴县源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虽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但所制定的内控制度实在单位体制改革前确定实施,但现如今的事业单位改革是以集团化管理为核心,在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引入的前提下,加快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的改革进程,但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层内控意识薄弱,加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缺乏能够借鉴的先进事业单位,最终导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用传统内控制度,造成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措施无法满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三)内审监管力度不足
内部审计部门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开展内部监督工作的主要部门,系统化的内部审计监管机制可优化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实施力度,强化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但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缺乏对内部审计监管工作的重视,导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开展社会公共资源分配过程中出现监督不利的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发生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的问题,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流失,无法充分发挥公共资产应用职能。此外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设计内部审计部门后,所实施的绩效考核工作、薪酬福利实施等内容均是由人事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负责,受到监管利益关系的影响,严重削弱审计部门本身的独立行与权威性,让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大大降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审监管力度。
(四)风险预防机制缺失
近几年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正在朝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市场化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济风险也要远远高于公益类的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内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极为薄弱,因此在进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忽视事前预测以及事中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过于重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事后核算、分析工作,导致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存在较多的潜在风险无法被发掘,加重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程度。
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完善建议
(一)加强内控管理意识
在新形势环境背景下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想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需先强化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内部管理理念,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通过组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了解与学习内控管理理念,参与内孔各项活动,调动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强化对事业单位全程控制管理水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需要为企业员工树立内控管理榜样,对于事业单位实施开展的内部控制互动大力支持,在必要时需要向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与实施。此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做好与各个部门员工的沟通交流工作,在单位内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树立事业单位员工人人参与意识,通过对单位员工的培训学习,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认识水平,强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员工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加快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的进程。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需要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环节的指导力度。自收自支事業单位需要制定完善的预审制度,通过加强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审核力度,实现事业单位资源以及资金的有效配置。同时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重大事项决策评审制度,针对影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发展的大型事项,需要积极开展职能部门及领导层的商讨工作,通过实施联签制度强化内控管理水平。对于事业单位所签署的合同需要进行监控管理,通过派遣专人对重大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进,做好合同的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过程需要遵循全面性、制衡性以及适应性的原则,所设计实施的内控体系需要覆盖事业单位的全部业务事项,同时需要在单位内控管理中形成相互制约、监督的局面,让相关人员、机构能够坚定实施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各项制度的建设与实施能够高效进行。
(三)构建健全的内部审计体制
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开展为了帮助事业单位及时找出内控制度实施的漏洞,在提出相应的改善及意见督促其整改与落实,因此能够强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风险防范水平。针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监督流于表面的问题,为了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审计监督力度,需要在单位内部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保持审计部门本身的独立性,确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评价工程独立自主性。
(四)构建风险防控机制
为了强化针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本身的经济效益水平,需要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开展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互活动,实现风险的预防工作,帮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及时弥补自身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之处。此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需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实现对各个部门及员工岗位权限职责的有效划分,通过引进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能力,强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风险预测、识别与预防能力。
(五)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完善落实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支持,为此需要不断丰富事业单位员工的知识储备量,通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培训业务,继而全面提升内控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明确内控工作项目内容,了解负责岗位中的各项风险。此外需要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励单位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总结
内控制度是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履职能力以及个人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不断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水平,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实现内控管理策略的充分发挥,推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碧.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5):58-59.
[2]袁冬明.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启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4):57-58.
[3]李海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思考[J].商讯,2021(06):11-12.
[4]田秋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经界,2021(05):99-100.
[5]谭丽娟.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纳税,2021,15(0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