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俐莹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动因以及治理等在会计学领域可谓是难题,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是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整理,从而得出社会中普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治理对策
1 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
会计信息失真,即是指由企业或相关机构披露的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此外,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主要存在着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现象,前者主要是由于非故意的过失造成的会计核算失误,后者则是故意的、有预谋造成的会计舞弊行为。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对于经济发展的危害,宏观上的危害是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的主要体现,主要是给国家税收带来严重危害。国家税务部门计算应纳税款、制定重大政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如若纳税人通过制作假账、收入不入账、虚列成本、人为调节企业利润等方式来达到偷逃税的目的,会使得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并進一步深刻影响税收政策的制定,从而也导致国家资产的流失;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失真也会导致纳税人纳税申报失真,使政府增大纳税成本及征管难度。更重要的是,由会计信息失真所导致的国家对于国家收入等统计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产生误导作用,这就意味着会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产生重大影响。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
2.1 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政府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的权利被分散,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和协调都基于成本和利益,导致监管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随着经济市场的扩大,一系列因为监管问题出现的信息丑闻频频曝光,其中不乏在审计工作中因一些客观因素致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由于社会体制的因素,会计师事务所受某些监管机构的牵制导致其审计监督失去独立性,还会默许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2.2 对会计违法行为处罚不足
对会计违法刑罚处罚不足实际上是犯罪成本较低的体现。第一是会计违法行为的隐秘性较强,难以被揭露。第二是处罚后的成本金额较低。企业会计信息作假牵扯了很多单位和人员甚至是执法人员。及时发现造假行为也仅仅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处罚,并没有很大力度地打击造假行为,导致造假行为屡禁不止。
2.3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于信息的把握有所不同,交易的一方掌握着部分有利信息,处于交易的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劣势地位。该现象在经济市场的普遍也较为明显。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还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规范,风投和我国经济改革紧密联系,涉及到各方利益。一是企业为筹集资金发行证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中央政府和当地财政带来税收,二随着经济市场的拓展,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的成立,加大了当地的就业人口,三是使公众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收益。出于在资本市场的“逐利”本能,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普遍化。
2.4 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低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虚假的主要原因。如注册会计师受其成本效益原则制约而不从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联合企业进行隐瞒真相,出具虚假的审计意见等等。另一角度我国从事社会审计的工作人员较少,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足,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较低,加上挂靠体制的存在,导致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存在不公平竞争。
4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极大的,使得经济市场不稳定,造成国家损失,个人财产也会遭到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遏制信息失真的行为,维护社会持续。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方案:
4.1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目前,存在不少的公司为了上市、配股政策、避免被摘牌、退市等系列原因而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较为严格的处罚制度,提高企业会计的风险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市场。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以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管部门提出了如下几个具体的监督防范措施:
1.财政部门或有有关司法行政机关设立专门机构和经济调查机构,对会计信息失真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定期对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严格控制会计舞弊行为,降低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2.工商部门可以建立国家会计信息欺诈档案系统,建立信用档案,跟踪和纪律会计信息欺诈调查,重点关注前科企业。一方面它加大企业的融资的难度,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信誉度,最终迫使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2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在市场上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避免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
1.“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审核的基本职业道德。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可以通过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提高审计质量,塑造信誉好的品牌,从而增强与管理当局的谈判能力,增强审计独立性;也可以提高审计师违规的成本,遏制注册会计师与管理者合谋的行为。
2.成立检举揭发部门,鼓励中小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财务人员积极举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为检举者提供适当的奖励,做好检举者的信息私密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媒体监督和舆论压力,使得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3 建立健全的法制,加强执法制度
目前出台的各项法律有相互缺乏匹配的现象。如《会计法》规定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刑法》里并没有会计造假相应罪责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范相互之间衔接不够,协调不够,规定不一致,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而且,当前会计法律法规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条条框框太多,有些规则太过笼统,缺乏实际可行的操作性,这将会使会计信息造假者在不健全和不受监督的法律中钻空子。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公司,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并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规模,细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4.4 防止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对于披露的信息而言,企业必须做到其能反映该企业客观、真实的财务运营状况,这样才算是可信的有用的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选择自身较为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同时在选择投资目标时,一方面要对投资项目进行考察,另一方面还要对创业者品德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充分正确利用外部机构,如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更加客观、公正的信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提升投资者对于投资对象的识别辨认能力。
4.5 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身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面对日渐提高的会计从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汲取新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新时代的发展。只有提高会计师的整体素质,整个会计行业才能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来抵御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同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