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华秀 郑宇航 周博恒
摘 要:MSBR是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SBR既不需要初沉池,又能在反应器全充满并在恒定液位下连续进水运行。采用单池多格方式,结合传统活性污泥法和SBR技术的优点。不但无需间断流量,还省去了多池工艺所要的连接管、泵和阀门。在此我将从MSBR的工艺原理,工艺操作步骤,工艺运行方式,工艺的主要运作特点,工艺的一般运行模式及MSBR工藝的运行异常问题与对策出发,谈谈如何运行MSBR工艺。
关键词:MSBR;工艺原理;运作特点;运行模式
1 前 言
大家都知道,MSBR具有如下工艺特点:单池多格形式,主曝气单元在整个循环中相互替换作为序批反应器及沉淀池,从而保证系统连续进出水;在主曝气单元之前增加厌氧、缺氧单元,反硝化作用更高,能耗更低、污泥产量更小少;SBR单元由底部进水,污水通过高浓度污泥层进行反硝化作用及内源呼吸,污泥性能更稳定,污泥层兼起接触过滤作用、出水水质更好;完全自动化控制;不需加药可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占地面积少。本文通过对MSBR工艺的运行介绍,力求为MSBR的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2 MSBR的工艺原理
2.1 MSBR系统原理图
2.2 MSBR工作机理
MSBR的流程的实质与A2/O工艺一样,其工艺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MSBR工艺强化了各反应区的功能,为各优势菌种创造了更优越的环境和水力条件,无论从理论上分析,或者实际的运行结果看,MSBR工艺是最理想的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同时,MSBR工艺的厌氧区还可以作为系统的厌氧酸化段,对进水中的高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起到厌氧水解作用,聚磷菌释磷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供聚磷菌主动吸收乙酸、H+和e- ,使之以PHB形式贮存在菌体内,从而促进有机物的酸化过程,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和好养过程的反应速率,厌氧、缺氧、好氧过程的交替进行使厌氧区同时起到优化选择器的作用。
2.3MSBR 系统控制原理
MSBR系统工艺结构由原水箱、格栅、调节池、沉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SBR1池、SBR2池、SBR1滗水器、SBR2滗水器、二沉池、砂滤柱组成,电气控制主要由控制柜、进水阀、流量计、调节池搅拌机、浮球液位开关、厌氧池搅拌电机、缺氧池搅拌电机、好氧池曝气盘和风机、SBR1池调速搅拌机、SBR2调速搅拌机、SBR1池和SBR2池曝气盘、风机等组成。
2.4MSBR 工艺的操作步骤
步骤1:原水与循环液混合,进行缺氧搅拌。
步骤2:部分原水和循环液混合,进行缺氧搅拌。
步骤3:序批格停止进原水,循环液继续缺氧搅拌。
步骤4:曝气,并继续循环。
步骤5:停止循环,延时曝气。
步骤6:静置沉淀。延时曝气停止后,在隔离状态下,开始静置沉淀,使活性污泥与上清液有效分离,为下半个周期作为澄清池出水做准备。
3 MSBR法的主要运行特点
(1)MSBR系统能进行不同配置的设计和运行,以达到不同的处理目的。
(2)每半个运行周期中,步骤的数量和每步骤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原水的特性和出水的要求。
(3)在每半个循环中,原水大部分时间是进入主曝气格。接着是部分或全部污水进入作为SBR的序批处理格。在主曝气格中完成了大部分有机碳、有机氮和氨氮的氧化。
(4)从序批处理格到主曝气格的循环流动,使得前者积聚的悬浮固体运送到了后者。循环也把主曝气格内的被氧化的硝化氮运送到在半个循环的大部分时期处在缺氧搅拌状态下的序批处理格,实现脱的目的。
(5)污泥层作为一个污泥,对改善出水质量和缺氧内源呼吸进行的反硝化有重要作用。
4 MSBR的运行模式
MSBR工艺的核心可归结为A /A /O工艺和SBR工艺的结合,通过各个单元巧妙组合和回流的设置,实际上蕴涵着多种运行模式,运行时可根据进、出水水质灵活调整。
①MUCT运行模式。在厌氧池之前设置了浓缩池和预缺氧池,污泥回流首先进入浓缩池,这样设置可以起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污泥经过浓缩后浓度提高,可节省回流的能耗和增加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其二,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一部分通过上清液回流而被分离,剩余的则在预缺氧池被反硝化去除,从而避免了硝酸盐对厌氧池磷释放反应的影响。
②倒置A /A /O模式。运行中可停用好氧池(6单元)到缺氧池 (5单元)的回流,将5单元也作为厌氧池使用,这时反硝化反应主要在预缺氧池完成。
③改良A /A /O模式。MSBR系统被设置为两点进水:80%进入厌氧池,20%进入浓缩池,进水方式比较灵活,其中浓缩池的进水点是可选择的,可以为2、3单元的预缺氧反硝化反应提供碳源,进一步保证反硝化脱的效果。
由此可见,MSBR工艺集合了多种除磷脱工艺的原理,兼有传统A /A /O系列工艺空间分隔和SBR时间序列的特点,从而使除磷脱效果得到多种措施的保障,增加了运行处理的灵活性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
5 结论
MSBR工艺由于结合了传统A /A /O和SBR的优点,在污染物去除,尤其是氮、磷的同时去除上有较大的优势,出水水质优且稳定。MSBR本身蕴涵了多种运行调整的灵活性的同时也对生产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吃透其设计原理才能找到MSBR的最佳运行状态。另外,MSBR毕竟是新工艺,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总结,以供设计、管理单位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子键,王东红.饮用水安全评价[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8,(5)
[2] 贺瑞敏,朱亮,谢曙光.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研究[J]. 陕西环境,2003
[3] 陈伟,范瑾初. 微污染源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技术综述[J]. 公用科技, 1997
[4] 于鑫,李旭东. 饮用水源污染及其处理技术[J]. 四川环境, 1998,17(1):24-30
[5] 张林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73-77
[6] 张燕,王志奇,陈英旭。污染水源水的控制技术[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
[7] 李德生,张金萍。污染水源水中污染物质的控制和净化技术[J].环境研究与监测
[8] 陈莉,范跃华.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技术发展与探讨[J]. 重庆环境科学,2002
[9] 罗建中,孙国胜. 污染水处理技术进展[M] 过滤与分离, 2002,12(3):4-9
[10] 杨震,刘俊来,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1] 郑在州,何成达.城市水务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贺华秀;性别:女;出生年:1994年3月15日;籍贯到市:安徽省滁州市;民族:汉族;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环境;单位名称:浙江碧水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作者姓名:郑宇航,单位:杭州宁旺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作者姓名:周博恒,单位:浙江鼎清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