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倡议,充分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刘三姐歌谣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也是我国少數民族的优秀文化代表,是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了初步尝试,希望能推动刘三姐文化真正走出去。
关键词:“一带一路”;刘三姐歌谣;刘三姐文化
一、“一带一路”
首先,“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我们新时代中国领导的集体在外交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同时在对外人文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之前的电影《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从而使刘三姐文化和刘三姐歌谣成为了“广西故事”的典型代表,直到现在仍然是广西与东盟人文交流的名片。但是以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广西故事”如何才能在东盟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有效的对外人文文化交流,真正走出去,形成人们的文化向往,实现其传播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刘三姐的故事传播和朗朗上口的歌谣,归功于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发展特点与传播动力。刘三姐歌谣作为口语文化中歌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学习与传承的过程中,将其通过“一带一路”让刘三姐歌谣走向世界,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了刘三姐歌谣并促进刘三姐歌谣的本土化发展、创新性发展和国际化传播。
二、刘三姐歌谣
“刘三姐歌谣”概念的形成源于“刘三姐所唱之歌”,而刘三姐山歌作为歌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东盟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作为刘三姐口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诞生于1958年,曾五进中南海、四入怀仁堂,至今已在中国内外演出2000多场,是中国舞台艺术的经典。数十年来,彩调剧《刘三姐》红遍大江南北,经过广西一代代“刘三姐”演绎,已成了广西的文化名片。2008年 6 月广西刘三姐艺术团应邀访美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2013年7月刘三姐山歌文化以大型歌舞剧《刘三姐》的形式走 进马来西亚;2014年广西桂林市应新加坡“华人文化节”组委 会的邀请,组织了“刘三姐”演出团赴新加坡演出;2013年7月 刘三姐山歌文化中的经典曲目如“对歌”,“绣球”特色文化活动参加“2013年泰国·中国广西文化节年——美丽广西”活动;2016 年再次奔赴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开展交流展演;2018年3月广西戏剧院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在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TM剧场精彩上演!同时,刘三姐山歌根据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刘三姐本人亲自编写和演唱;二是为赞美刘三姐的才华、善行和成就而编写的民歌,这种民歌通常很短,大约四到八节;三是讲述刘三姐的故事和她的人生经历的,这种民歌通常有不同的长度,从几节到几十节;根据主题可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是对壮族风俗文化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团队决定对在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刘三姐歌谣的发展与传承进行探索研究,并且我们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此进行探索研究能够全方面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自身的学习演唱刘三姐歌谣,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视野和自身对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还能通过一带一路让刘三姐歌谣走向世界,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了刘三姐歌谣并促进刘三姐歌谣的本土化发展、创新性发展和国际化传播。通过对在一带一路视阈下刘三姐歌谣的发展与传承研究,有利于刘三姐歌谣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同时还响应了当前的“一带一路”发展政策,让刘三姐歌谣在“一带一路”下更好的走国门,更有利于保护和弘扬刘三姐歌谣。
三、刘三姐文化
广西是壮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刘三姐文化是壮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总结学者们对刘三姐文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杨宁宁对刘三姐文化的内涵阐释比较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主要包含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刘三姐的人物传说、笔记小说、民俗志、风物志、地方志等文献、史料和书籍,如其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二是反映刘三姐的山歌、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工艺美术等艺术作品,以刘三姐歌谣和歌舞彩调剧为主要特色,如电影《刘三姐》、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等。三是有关刘三姐的各种自然景观等旅游景点,如刘三姐故里景区、刘三姐大观园、阳朔刘三姐水上公园风景区等。四是以刘三姐命名的各种节庆及文化活动,如广西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刘三姐歌圩节、广西“刘三姐杯”山歌大赛等。五是以刘三姐为题材的各种小说、散文、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如2012年出版的,由冯媛、郭爽合著的《刘三姐》是电视剧《刘三姐》的同名小说。六是有关刘三姐的新闻、报道、通讯、评论等新闻作品。同时,刘三姐文化还包括了口语文化。刘三姐的口语文化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刘三姐故事的传播。有关刘三姐的传说很多,虽然传说不一,但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对她的尊崇与热爱之情却是一致的。二是刘三姐歌谣。2004年,“刘三姐歌谣”被广西宜州市(县级市,现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政府认定为本地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挖掘保护,在刘三姐乡挂牌成立“刘三姐歌谣保护区”。2006年,“刘三姐歌谣”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国家非遗名录对刘三姐歌谣的表述,其大体可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
参考文献
[1]杨宁宁. 刘三姐文化的内涵阐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17(5).
[2]赵紫原. 跨文化传播视阈下面向东盟讲好“广西故事” 研究——以刘三姐文化为例[D]. 广西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方康,(2000.10),汉族,湖北咸宁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在读,音乐表演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3638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