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璋辉,周书东,余 勇,阳凤萍,张彤炜,傅书满
(1、东莞市莞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3;2、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广东东莞 523809;3、东莞市建筑设计院 广东东莞 523073)
东莞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简称文创园)位于东莞市厚街水道和东江的交会处,它是由东江泥沙冲击形成的洲岛,三面环水。人们从空中俯瞰,发现其地块形状像一条鳒鱼,故取名“鳒鱼洲”。这里保留着东莞第一批外贸货运码头、早期的海关派出机构、水上派出所等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它们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东莞作为全国农村工业化先驱从农业县到工业城市的巨变过程,形成了东莞最具特色的工业遗址[1]。
鳒鱼洲文创园项目总占地面积95 230.85 m2,现存6 处历史建筑,33 处Ⅰ、Ⅱ类保护建筑,更新改造总投资约4.25 亿元。项目有机结合滨水景观的优势和特点,整体规划了以“一环、两点、三轴、四廊”为核心的景观资源。“一环”即滨江风光带步行环道;“两点”是节庆广场和艺术休闲广场;“三轴”即绿化轴、水景轴、步行文化轴;“四廊”是景观观光廊、景观视线廊、景观交通廊、景观艺术廊(见图1)。
图1 鳒鱼洲文创园总体鸟瞰图Fig.1 Overall aerial view of Jianyuzhou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鳒鱼洲文创园抓住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和“岭南水乡”的特点,量身定制了“有机改造、城市造园、活力激发”[2]的总体设计策略(见图2),将原有种类繁多、功能复杂的工业建筑群体,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地优化利用,延续了原工业区的风貌,突出了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新旧建筑一起相融相生,过去与未来在此对话。
图2 总体设计策略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Overall Design Strategy
鳒鱼洲文创园整体规划为三大功能区:展览区、创意区、文化区[3]。①将旧厂房改造为展览区,打造多功能的文化服务区;②在历史遗迹和城市园林中建设一座非凡的文创产业园作为创意区;③将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到城市发展中而成为文化区。三大功能区将共同传承与探索历史文化,体现“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新时代发展要求,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商业活力。
根据鳒鱼洲文创园既有工业建筑的现状,将建筑分为四大类:历史建筑、工业特征建筑、一般特征建筑和新建建筑。
⑴历史建筑:谨慎保护,科学利用,修旧如旧、与古为新,凸显历史风貌。
⑵工业特征建筑:延续工业风貌,保留生产特征。
⑶一般特征建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造,实现旧园新生。
⑷新建建筑:按需新建扩建,注重新旧和谐,融为一体。
场地内现有饲料厂原料立筒仓和饲料厂烟囱2座标志性历史建筑,其现状保存完好,体量高耸,工业特征显著。项目制定了“有机改造,延续其工业风貌”[4]的策略,对烟囱外观进行了轻微改造,置入气象塔功能,使其成为厂区面向城市的标志物;对筒仓结构加固,增设观景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高点观景优势;既充分其吸收工业风貌和传统文化,也注重了新旧建筑的融合(见图3)。
图3 饲料厂改造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Feed Factory
场地内工业遗存数量多,厂房围合多处院落组团,建筑独特的工业气息与场地绿植的生态气息和谐共存,塑造出标志性的场所空间。项目调整更新了损毁严重的部分,打通狭窄的廊道空间,为组团提供采光廊道和通风院落。组团设计了每栋楼的专属庭院,营造出适合邻里交往的多层次开放空间。转角处的建筑适当退让,也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空间(见图4)。
图4 标志性场所优化策略示意图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Iconic Venue Optimization Strategy
场地内的鳒鱼洲路毗邻厚街水道,滨水沿岸湿地植物丰茂,生物多样性良好。道路两侧树木生长茂密,形成了标志性的景观路径。项目保留鳒鱼洲道路两侧的原生树木,通过新建晨练跑道、观景平台、观演展览等活动场地,增设草坪绿坡、休闲座椅、趣味小品等设施,丰富沿岸景观和林荫路径,让人们在探寻工业之旅中,畅享城市里的森林氧吧(见图5)。
图5 标志性路径优化示意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Iconic Path Optimization
场地内厂房与仓库布置规整,有特征的工业风格建筑立面,具有塑造彰显场地历史特征标志性界面的潜力。项目在沿东江大道的立面力图延续工业园区的风貌,以安全修缮为主,改建为辅(见图6)。
图6 标志性界面优化示意图Fig.6 Iconic Interface Optimization Diagram
场地内的园林设计与东莞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相得益彰,从“山-城-水”的城市格局,到“水-岸-陆”的水乡文化,岭南水乡文化与城市立体园林实现了有机融合[5]。
可观可赏可游的多层次活动是东莞水乡文化的内涵所在,城市造园策略通过“观水、亲水、戏水”多层次理水活动进行回应(见图7)。结合立体造园策略,项目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观水,不仅可观赏场地内部园林,对外部水道、金鳌洲塔等形成景观互动通廊(见图8)。通过亲水、戏水等娱乐活动,再现岭南水乡文化。
图7 再现岭南水乡文化示意图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Reproducing the Culture of Lingnan Water Town
图8 演绎立体城市园林示意图Fig.8 Interpret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Urban Garden Sketch
城市造园理念通过鳒鱼洲场地内多样的原生环境要素得以实现。本项目抽象提取东莞可园楼、台、园、廊的组合元素,运用到现有场地的形态塑造过程中,继承传统岭南园林的建造智慧,塑造具有节奏韵律的立体庭园。厚街水道驳岸、场地高差、保护院落、屋顶平台、鳒鱼洲路两侧树木及其他独立树木等都是演绎立体城市园林的基础。通过对园区不同层次的“绿”由点到线及面进行组织设计,塑造了趣味性的城市园林体验[6]。
本项目园林设计遵循崇尚自然、顺其自然的原则,根据鳒鱼洲特有的地形地势、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选择了适合本地的园林植物。生物的多样性与周围环境有着良性循环,植物绿化便于日后的生长与维护。放眼望去,场地内的亭台楼阁、长廊水榭,给城市平添了不少的诗情画意;水面荷花、湖旁垂柳诠释了自然风情,又带着不一样的韵味与感觉。
⑴激活单一厂房空间(见图9)。本项目提取厂区内标志元素,进行优化升级,结合城市活动,打造园区内标志性节点,展现厂区新时代面貌。在保留原有厂房建筑结构、工业风格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再生理念加以改造和创新,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和产品定位,使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老建筑作为人们心目中的城市记忆,它以历史文化为主径,将“工业记忆”打造成“城市名片”。
图9 营造多元活动场景:激活单一厂房空间示意图Fig.9 Create Multiple Activity Scenarios:Schematic Diagram of Activating a Single Plant Space
⑵打造复合业态与多样空间(见图10)。灵活多变的平面组合,打造一片全新的城市功能区。采用复合业态、多样空间营造现代办公室的商业中心与交流中心,构建绿色生态办公、展览、商业等多元化场所,打造立体院落和多元化空间[7]。创造园林式办公、弹性化办公和开放型办公等多种办公形式,提高园区吸引力,增加商业价值,提升招租率。
图10 营造多元活动场景:复合业态,多样空间示意图Fig.10 Create Multiple Activity Scenes:Complex Format,Diverse Space Schematic Diagram
本项目引入生态型园区的设计理念,紧紧抓住绿色低碳的核心价值,将自然引入建筑,将建筑融入自然,促进既有工业建筑园区生态化、自然化[8](见图11)。
图11 引入绿色生态理念:气候适应性设计示意图Fig.11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logy:Schematic Diagram of Climate Adaptability Design
项目生态化设计主要表现为:墙面和地面的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了多彩的光影效果和富氧环境空间;中庭景观作为建筑的“绿肺”为公共活动提供了趣味性空间;空中花园的绿色植物带来了大量的新鲜空气。本项目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通过三位一体的多种绿化方式,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设计,减少了资源消耗、扩大了可再生资源利用,体现了绿色、低碳的核心价值,为建筑创造了健康宜人的温度和湿度,它带给人们清洁的空气,让人们在舒适的光环境和安静的声环境下休闲生活、愉快工作[9]。
既有工业园区更新改造项目应坚持“有机改造、城市造园、活力激发”的设计策略,充分认识既有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加强对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的研究,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10]。
本文通过对东莞市鳒鱼洲既有工业建筑更新活化研究,梳理了相关内容与要素,综述了鳒鱼洲更新改造项目的核心理念,提出了观点明确、切实可行的建筑策划框架与方法,希望为珠三角片区既有工业建筑更新活化项目提供相关素材及借鉴,科学合理地指导其他既有工业园区的更新改造再利用。